參政黨思想建設研究6(3 / 3)

參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中的兩種政黨類型之一。這兩種政黨類型,一是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一是參政黨,即八個民主黨派。參政黨是公開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政黨,是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的親密友黨。參政黨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製定執行。

參政黨是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各參政黨所聯係的人士以大中城市為主、以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為主、以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其中民革所聯係的主要是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同民革有曆史聯係和社會聯係的、同台灣各界有聯係的人士;民盟所聯係的主要是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知識分子;民建所聯係的以經濟界人士為主;民進所聯係的主要是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知識分子;農工所聯係的以醫藥衛生界人士為主;致公所聯係的是歸僑、僑眷以及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人士;九三學社所聯係的主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以及高等教育、醫藥衛生等方麵的人士;台盟所聯係的是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

“參政黨”是中國政黨製度中的一個獨創概念,客觀、準確、完整地闡明了民主黨派在國家政黨製度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的新型政黨關係。無論是從政黨與政權的關係、政黨與政黨的關係還是從政黨的活動方式來看,“參政黨”概念都是世界政黨政治中的一個創造,它既具有一般政黨的許多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從政黨與政權的關係來看,世界各國政黨的成立,都是以執掌國家政權並通過執政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綱領為目的,尚未有不以執政為目標的政黨,而我國的參政黨是在追求自身政治理想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共產黨的先進性,自覺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我國參政黨並不以執政為目標,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共同奮鬥。這與政治力量的對比有關,也是民主黨派的曆史特點以及多黨合作製度的性質所決定的。各國政黨的產生和發展有各國的特色,那種認為我國的民主黨派不以取得執政權和執政黨的地位為目標就不是政黨的看法是錯誤的,我國的“各個民主黨派,不論名稱叫什麼,仍然是政黨,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黨的標準來衡量他們。他們是從中國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1頁。。

從政黨與政黨的關係來看,參政黨與執政黨是團結合作的新型政黨關係,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在政權建設上的執政與參政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團結合作關係。合作,是中國特色政黨關係的本質,也是中國特色政黨製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這與西方競爭性政黨製度下重競爭、輕合作的政黨關係迥然不同。

從政黨的活動方式來看,參政黨主要立足於“一個參加、三個參與”,通過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進行全方位合作,而不是立足於競選來與執政黨對抗。參政黨的參政具有長期性、合作性、實踐性的特點。長期性是指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和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是憲法所規定和保證的,將長期存在與發展。合作性是指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反對黨”,而是堅持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共同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實踐性是指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不是旁觀者、座上賓,而是要參與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與中國共產黨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