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民主黨派自成立之日起,就具備了作為一定階級、階層利益代表的屬性,發揮著代表這些階級、階層參政的功能袁廷華:《論民主黨派政治參與的雙重功能》,《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在市場經濟確立之後,隨著社會發展多元特征的日益突出,民主黨派在利益表達和綜合方麵更是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江澤民同誌在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各民主黨派成員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負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他們所聯係的各部分群眾的具體利益與要求的責任”。讓參政黨比較多地表達一些特殊階層和群體的利益要求,通過中共和參政黨之間的合作和協商,有利於解決根本利益和特殊利益之間的矛盾,使各種具體的利益得到兼顧和盡可能的實現。由於參政黨是中國特色政黨製度中的參政黨,因而其利益代表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發揮,直接影響到政治體係的完善和政治結構的優化,也影響著參政黨的政黨形象。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上的參政黨,民主黨派在利益表達和綜合方麵具有特殊優勢。第一,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國各民主黨派基本上都是以中上層知識分子作為自己組織的基本構成,也就自然成為這部分社會群體的利益代表。同時,我國各民主黨派之間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組織發展分工範圍和分工活動重點,民主黨派的界別特色比較明顯,能夠表達一些職業界別或曆史傳統界別的利益訴求,民主黨派與相關階層的對應關係日漸明晰,這就使得利益代表者與利益代表對象之間形成了穩定的代表關係,從而使民主黨派的利益表達和綜合功能有了自己的階級基礎。雖然參政黨在履行職能過程中與其聯係對象之間缺少應有的聯係是當前民主黨派實現政黨功能的軟肋,但是,不可否認,這種現象正在逐步好轉。第二,民主黨派作為活躍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的參政黨,在利益代表的方式與途徑方麵擁有組織化、高層次的優勢,也由於民主黨派的利益表達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達民意,而是把他所代表的那部分群體和階層的利益加以綜合,在社會整體利益優先的價值原則下,對執政黨的決策施加影響,使各種不同的利益訴求都有可能被輸入到決策程序中,因而提高了利益表達的有效性。第三,我國八個民主黨派絕大多數是中、高級知識分子,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這為民主黨派的利以表達和綜合功能提供了合格的政治主體。因此,“對民主黨派所具有的利益代表功能不應有任何顧慮,也不必過度擔心參政黨會因為‘利益代表’而淪為‘利益集團’,因為參政黨所代表的‘部分’是組成‘全體’的部分,而不是對抗‘全體’的部分,這部分人的利益是社會整體利益的組成部分,參政黨將這部分人的利益訴求充分表達出來有利於執政黨和政府更全麵地了解社會利益結構,以實現全社會利益的最佳整合”黃天柱:《參政黨的利益代表功能與和諧社會構建》,《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參政黨利益代表功能的實踐形式,主要是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以及其他職能履行。民主黨派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的過程,其實就是其利益表達和綜合功能實現的過程。參政黨的參政是指“一個參加、三個參與”,代表的是它們所聯係的各部分群眾的具體利益與要求,通過參加國家管理、參與政治事務,從而使社會各利益主體都能獲得合理的利益分配。參政黨的民主監督職能,則能起到防止政策偏向少數利益主體,或者疏漏弱勢群體的利益的作用。除此之外,民主黨派還積極關注社情民意,以“直通車”的形式直報中共黨委,積極反映弱勢群體的利益要求,在利益表達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次,參政黨具有政治錄用和精英遴選功能。
按照政黨存在和發展的邏輯,政黨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影響或者控製公共權力,成為溝通政府與公眾的橋梁,因此,每個政黨都具有政治錄用和精英遴選功能。政黨的政治錄用和精英遴選功能,主要體現在向政治係統內的各種職務和機構(例如議會、政府、法院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職位等)輸送本黨派的成員,使之獲取政治職位,以求控製和監督政府。政黨政治運作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訓練大量的政治精英,並把這些訓練有素的政治精英輸送到重要的政治職位的過程,按照民主程序委托一批政治精英治理國家,保證國家治理的行為同政黨價值取向相一致,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致,同人類文明的發展要求相適應。雖然中國的政黨製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和西方的政黨政治有本質不同,中國的參政黨也不同於西方的反對黨和在野黨,但是,參政黨也同樣具有政治錄用和精英遴選功能,這既符合現代民主政治的潮流,也是由政黨的本質及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所決定的。
無論是從參政黨的政治地位的角度,還是從人才資源的角度,參政黨都應當具有選拔、培養政治精英的政治技能和政治功能。參政黨的這一功能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發現、培養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把他們吸納入參政黨,並按照政治交接的標準培養本黨派的代表人士隊伍,然後把他們推舉進入國家立法機關、政權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擔任一定職務,使之通過參政黨這個平台活躍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參政黨為了實現這一功能,通過人才的供給和組織體係的力量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並輸送與本黨的價值取向相一致“精英”,能夠最大限度地為多黨合作奠定人才基礎,保證多黨合作的正常運行,這既關係到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發展方向和質量,也關係到政黨自身的發展前途和曆史命運。
最後,參政黨具有維護穩定的功能。
政治穩定是指一國政治體係的有序性和連續性,包括政權體係的穩定、權力結構的穩定、政治過程的有序、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等方麵。中國參政黨作為中國政治格局中的政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在維護政治穩定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合作性政黨關係維持了政治格局的穩定。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作為團結合作的思想基礎,以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作為最大的政治共識,從而在共同奮鬥目標的基礎上,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認同和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形成了合作性政黨關係,這有利於保證我國政治體製和政治格局的穩定。這種和諧的政黨關係,以合作、協商代替競爭,避免了政黨對立、互相傾軋造成的政局不穩和政權頻繁更迭,避免了由於政黨輪替導致的重大方針政策的經常性變動,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內耗,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
第二,多黨合作製度為參政黨維護穩定功能提供了製度框架。在多黨合作製度下,中國共產黨與參政黨一道形成了政治體製內的廣泛參與機製和利益表達機製,這是適應社會結構的變遷,保持社會的長期穩定的重要製度因素。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既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顧各方麵的具體利益,其中所蘊含的合作、參與、協商和包容的精神,可以有效協調社會各方麵的關係,使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能夠在現有的體製框架內得到妥善化解,有利於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在這一製度框架下,各民主黨派積極引導各自成員和所聯係的群眾,正確認識改革發展中利益格局的變化,協助執政黨和政府做好理順情緒、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的工作,及時消除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努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二、參政黨的基本職能
在現有的製度框架下,中國參政黨有兩項基本職能,即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這是民主黨派最具本質性的,既區別於執政黨又區別於一般社團的職能。參政黨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為基本職能,是各民主黨派的章程所規定的,也是《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所強調的。除了這兩項基本職能,參政黨還有政治協商、社會服務、自我教育等職能,這些職能的履行,是參政黨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
(一)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是我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泛稱,也稱為“參政”。參政議政的內涵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製定與執行,其主要實踐形式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參政議政是中國參政黨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重要形式,也是多黨合作的重要內容。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中國各民主黨派通過履行參政議政這個基本職能,服務國家和人民,並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所在,使參政黨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力量。
從我國多黨合作的三個層麵來看,參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履行參政議政職能主要有四個環節。我國的多黨合作包括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協商與合作(也就是政黨和政黨的合作,具有小範圍、高層次的特點);共產黨員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國家政權中的合作共事;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與無黨派人士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協的協商與合作。與這三個層麵的合作相聯係,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有參與高層次政治協商這種有中央領導參加的這種高層次協商會每年大概18次,其中總書記和總理參加3—4次,協商的內容主要是中共中央規定的八個方麵: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委員會的重要文件;憲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議;國家領導人的建議人選;關於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關係國家全局的一些重大問題;通報重要文件和重要情況並聽取意見,以及其他需要同民主黨派協商的重要問題等。、在人民代表大會發揮作用、參加人民政府的工作、在人民政協發揮作用這四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