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注意,中國參政黨的參政,不是參與執政,不是分割或者分享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而是處於輔助地位,參與對國家事務的管理;它通過憲法和法律得以確認和保障,因而不需要通過政黨競爭來獲取。在我國全麵負責組織政府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方麵提出重大的決策,向國家政權機關推薦重要幹部,提出政府候選人名單的,也是共產黨。當然,它需要同民主黨派協商,並經過法律程序交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因此,參政黨成員參加政府工作,並不是“聯合執政”,並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根據在議會中席位來分配黨派在政府中的地位,而是以公務人員、人民代表的身份參政議政。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民主黨派成員,他們同所有公務人員(包括共產黨員)一樣,都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府法規範圍內活動,認真執行共產黨和國家製定的方針政策,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參政黨的參政權利是相對全麵的,廣泛體現於人大、政府、司法機關以及人民政協中,我們不能把這種“參政”理解為我國所有公民都具有的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參政權利。參政黨作為有一定政治綱領和社會基礎的政治組織同一般公民的參政在內容和層次上都應有所區別。立足於“一個參加、三個參與”,積極參加國家政權的活動是參政的核心內容,如果我們把參政隻是視為參加國家一般的政治活動,那就等於把民主黨派與一般公民和社會團體混為一談了。參政黨的參政行為具體表現為: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同共產黨一起就國家大政方針進行政治協商,一些成員被選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與國家事務的決策和管理;一些成員被選為各級政協委員,在人民政協的平台上積極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有的以國家公務人員的身份,參加國家政權機關工作,擔任各級政府的重要職務;有的在各級司法機關任職。
二、參政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要戰略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新發展,參政黨作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作為中國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框架中的政治主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參政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有“應然”和“實然”、必要性與可能性這兩個角度,“應然”是和諧社會對參政黨提出的要求,“實然”是參政黨已經作出的貢獻。從和諧社會的要求和參政黨自身的地位來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參政黨應該也可能在這幾個方麵有自己的建樹:
首先,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一是經濟要繁榮發達,二是社會要全麵進步。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缺一不可。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因而必須確定經濟要優先發展的原則;同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又需要以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麵的發展作支撐,需要要有合理的財富分配機製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製來保障穩定的社會環境;需要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根本目的。所以,參政黨的一切履行職能的過程,都應該以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主題,把發展作為參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參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在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實現利益綜合,促進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是實現利益均衡,這就要求參政黨充分發揮利益綜合功能,為實現利益協調與均衡發揮作用。如果各種不同的利益集團、利益群體沒有暢通的表達渠道,沒有反映、代表並關心他們利益,以及對他們的利益表達作出回應的政治機製,就可能導致各種利益自發表達、無序表達或者強製性表達,從而引發社會動蕩。參政黨不僅要進行利益表達,還要參與利益綜合和利益轉換過程,參與政策製定過程,從而能夠更充分地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避免了政策製定上的偏差,有利於政治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參政黨在集中代表和反映自己所聯係的那部分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時,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焦點,黨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甚至對黨和政府一時還未注意到或注意不夠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利益綜合的過程,對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利益均衡具有重要作用。可見,參政黨在履行職能時,應該也能夠幫助公共政策迅速、準確、公正地回應社會不同利益群體平等表達的利益要求,從而成為協調好社會利益關係的重要力量。
再次,化解社會矛盾,維護政治穩定。政治穩定是指一國政治體係的有序性和連續性,包括政權體係的穩定、權力結構的穩定、政治過程的有序、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等方麵。維護穩定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有效保障,是一個社會良性循環的必要條件。隻有政治穩定才能有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才能保證社會與個人生活的相對安寧,這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在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動員水平提高,大眾參與意識增強,各階層利益不斷分化、調整,新的利益群體不斷產生,對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緩和並疏導新興社會力量產生的民主壓力,對政治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而參政黨的存在和多黨合作的良性運轉,使不同社會階層都有代表並表達自己利益的組織和渠道,從而使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體係,能有效地開發、掌握、利用各種政治資源,動員整合一切積極力量,形成政治社會穩定的保障機製。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參政黨積極發揮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作用,使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程度與我國政治製度化水平保持協調,能避免出現政治參與不足和政治參與爆炸威脅政治穩定的局麵。此外,參政黨積極發揮政黨的組織和動員功能,引導各自成員和所聯係的群眾,正確認識改革發展中利益格局的變化,協助黨和政府做好理順情緒、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的工作,及時消除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努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也能使人民內部矛盾得到及時化解和處理,從而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