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參政黨政治價值觀的內容與建構
有沒有成熟的價值觀,是衡量一個政黨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過了改革開放實踐的檢驗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價值觀保留了過去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但是,放棄了“左”的指導思想,改變了為人民服務的方式方法,實現了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創新,表現出一個成熟政黨的特征。由於政治行為主體間的政治價值取向差異,會對政治穩定程度、社會融洽度、政治體製改革產生廣泛的影響,參政黨作為我國特殊的政治力量和政治行為主體,作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要鞏固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關係,要在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必須適應執政黨的這種變化,與執政黨有著基本一致的政治價值取向,並形成一套與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相契合的價值係統。因此,參政黨對自身政治價值觀的選擇與建構,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參照,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價值傳統、曆史方位與政治理想,形成自身的特點。
首先,參政黨作為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自然而然的,要選擇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觀,以推動人民民主、實現社會公平為主要價值取向。隻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才能有正確的政治實踐活動,才能為引領社會的進步注入思想動力,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人民民主政治價值觀破除了傳統政治價值觀的糟粕和新中國成立以來高度集權體製下政治價值觀的不合理成分,使等級觀念、世襲觀念、愚忠觀念、賢人政治觀念、絕對權威觀念、終身製觀念、人治觀念、家長觀念、盲從觀念、絕對鬥爭觀念等政治價值觀的糟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成為我國進行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武器,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是科學的價值觀,理應成為參政黨的選擇。
其次,參政黨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觀,尤其需要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堅持曆史與道德的統一,在民主觀、法治觀、權利觀、公平正義觀等方麵堅持正確的立場。人民民主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的核心,但是,究竟什麼是人民民主,什麼是公平正義,卻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對人民民主與公平正義的不同理解,會導致在行為上的不同選擇,也是影響參政黨成員思想狀況和行為模式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參政黨在理論建構上保持清醒,樹立正確的民主觀,堅持合理的公平正義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也是人民民主的題中之意,參政黨的法治觀的根本,就在於能夠克服傳統倫理本位社會帶來的關係主義的影響,遵從法律至上的觀念,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並幫助中國共產黨提高法治的程度。權利概念雖然來源於西方,但是這個根植於市民社會,與公民緊緊相連的概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中國,也變得更加重要。隻有充分彰顯公民權利,才有合格的公民主體參與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參與到民主政治建設中。我國憲法規定了要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比如平等權,政治權利,人身自由,財產權等等,而權利本位的思想,即以權利作為法律的本位或者法律的出發點、重心的思想,也已成為學界的共識。因此,參政黨的政治價值觀也應內涵這樣的視野,把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放在一個至高的位置。
再次,參政黨的政治價值觀還包含了參政黨自身的價值傳統。中國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曆史合作的實踐中形成了愛國主義、爭取民主、求真務實、團結合作和自我教育等優良傳統李金河:《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與時代使命》,《求實》,2006年第6期。,在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要繼承並發揚民主黨派的這些優良傳統,使之成為自身政治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參政黨以民主觀、權利觀、法治觀和公平正義觀為切入點,構建自身政治價值觀時,是需要傳承自身的價值傳統的。這會令參政黨的政治價值觀在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的同時,表現出參政黨自身的個性與特點。
第四,參政黨的政治價值觀除了是對政治現象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如對民主、對政治發展道路、對政治體製改革的目標等政治問題的看法之外,與參政黨特殊的政治地位相關,參政黨的政治價值觀還包括對政治生態的看法,對政黨和政黨關係、政黨製度的基本看法。如政治是遊戲還是傾軋,是妥協的藝術,還是為人民謀利益?政黨是什麼,政黨的目的和本質是什麼?參政黨是什麼,參政黨的地位與作用是什麼?參政黨與執政黨的關係是什麼?等等,隻有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建構起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價值觀。
第五,參政黨在建構自身政治價值觀時,還需要克服傳統政治價值觀的落後觀念,為積極投身於民主政治建設掃除思想上的障礙。雖然我們的政治價值觀已經發生了劇烈變遷,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已經確立,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價值觀是分層的,不同層次的價值觀的變遷強度是不同的,其中政治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它通常可以獨立於社會結構和個體生活而存在。盡管我們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變遷,盡管新的政治價值觀已經確立,但是,傳統的價值觀念還是具有強大的力量,或顯或隱地存在著。這使得我們正在不斷生成、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還需要一個培育和完善的過程。參政黨一方麵需要推動這個過程,另一方麵自身也要克服舊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比如說,我們需要徹底告別傳統的“物本”觀念,進一步確立“人本”觀念。這種“物本”觀念是一種“重物輕人”的政治觀,在政治生活中以“權本位”、“GDP本位”、“錢本位”等各種“政治拜物教”形式存在,是民主政治建設的絆腳石。再比如說,我們要確立“法治”觀念就必須需要繼續破除“人治”觀念,把領導人說的話當成“法”、人情政治、關係政治等等,都是“人治”觀念的重要表現,滋生出大量政治運作的“潛規則”,嚴重違背了“陽光”、“公開”、“法治”的民主精神。最後,我們要提高自身公民意識,進一步培育公民意識,繼續破除“官本位”觀念。當我們以“官”的利益和意誌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我們以官職大小、官階高低作為衡量人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價值的標準,當官員階層享有高於其他職業階層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權,“官貴民賤”就會成為風氣,權錢交易、權學交易、買官賣官等現象就會應運而生,這都是對公平正義的侵犯,也是對民主政治的背棄,因此,我們需要大力培植以主體意識、平等意識和權責意識為核心的公民意識,克服“官本位”觀念這個中國社會的痼疾,樹立民本位的政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