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思想建設研究18(3 / 3)

第四,社會主義民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社會主義民主要獲得完備的形式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因為民主的實現是有條件的。美國的卡爾·科恩在《論民主》一書中談到充分實現民主有五個條件:一是物質條件,二是法製條件,三是智力條件,四是心理條件,五是保護性條件(防衛條件)參見科恩:《論民主》,聶崇信、朱秀賢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應該說,這些條件我們還在準備之中。從資本主義的民主發展史來看,資本主義民主至少發展了四五百年曆史,至今仍有繼續發展的餘地,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雖然高於資本主義民主,但畢竟才走幾十年曆程,不可能一下子就特別完備,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地實施才能不出偏差,這也是當前政治體製改革隻能采取漸進式改革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培養優良道德

中國的參政黨是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第39條特別要求:“要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要發揮這一作用,參政黨自身必須認真學習,帶頭實踐,加強修養,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民主黨派自成立以來,其領導人和代表性人物,多是社會賢達,一代宗師,“學高為人師,行正為世範”,在道德文章上大多都是旗幟性人物,聲望很高。可以說,良好的道德風範已成為民主黨派的一種優良傳統,新時期參政黨要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發揮自身影響力,實現自身政治抱負,就必須發揮這一項優良傳統,對廣大成員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不斷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一)踐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

愛國主義是一種世代相傳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準則,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全集》(第二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版,第168-169頁。。盡管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與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她始終是一種美好而高尚的情感,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促使人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力量,甚至生命。過去,愛國主義作為中華兒女追求國家統一和強盛的精神動力,為中華文明的繁榮與傳遞作出了不朽功績,現在,愛國主義仍然是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的強大力量,是當代中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思想基礎之一,也是參政黨的優良傳統之一。因此,對參政黨成員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並為之不斷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既是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客觀要求,也是參政黨進行思想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作為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教育是須臾不可分割的。首先,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是統一的,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現階段的愛國主義,主要體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促進祖國統一與繁榮。因此,在當代中國的具體情景下,堅持和發展愛國主義,就必然走向社會主義。正如江澤民同誌1989年9月29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大會上所說:“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曆史經驗證明,堅定捍衛中華民族尊嚴,期望中國繁榮昌盛的愛國者,大都成為忠誠的社會主義者或者社會主義的可靠朋友。”從參政黨的曆史來看,許多老一輩民主黨派成員,都是從愛國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其次,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政治製度,是符合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選擇,是多黨合作的基本政治框架。因此,社會主義製度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展的製度保證,也是參政黨參政議政報效國家的製度框架。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就要堅決維護中國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就要以改革的精神深化改革,推進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從這個角度講,對參政黨成員而言,堅持社會主義是愛國主義的一項重要內容。隻有把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結合起來,才能讓參政黨的廣大成員了解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問題,才能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才能有效利用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從而增強參政黨成員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自覺性和自信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和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做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參政黨的思想建設要引導廣大成員把集體主義作為調節三者利益關係的行為準則,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麵,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係,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等行為,把個人的理想與奮鬥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鬥之中。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但是,這絕不是提倡個人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專門為自己的物質利益奮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頁。過去我們過多地強調集體和社會利益,忽視個體利益,現在又有一些人強調個體利益,將社會、集體利益拋在一邊。這兩種傾向都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引導廣大參政黨成員,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實現個體利益與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的協調,並以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的實現作為自身利益實現的社會條件。

(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群眾觀

參政黨是以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作出自己的貢獻來鞏固存在的合法性基礎的,這有賴於參政黨的廣大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群眾觀和實踐觀。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根本觀點,主要體現在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方麵,它是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擇人生道路的指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人生觀問題是人生一切問題中最根本的和首要的問題,參政黨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參政黨有著重要的意義。參政黨成員能否準確把握人生的意義,確立人生的目的,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不僅決定著參政黨成員個體的人生境界與人生狀態,也影響著參政黨的整體精神風貌,影響著參政黨的行動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時代風尚的新時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視為自我價值實現的前提條件,確立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貢獻的觀念,強調奉獻精神、高尚理想和社會責任感,全麵提高個人素質,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幹,發揮聰明才智,百折不撓、不怕失敗,始終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正確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盡管人生觀的形成和確立是一定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的產物,人們的經濟地位和政治態度,往往對人們的人生觀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並不是完全被動地決定的,人生觀具有可選擇性的特點,每個人都可以自覺主動地選擇正確的人生觀,這說明加強人生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參政黨通過各種手段,深入持久地開展人生的意義、目的和價值的教育,幫助自己的成員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諦,形成良好的價值導向,從而使廣大成員摒棄個人主義人生觀的影響,自覺地選擇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就能為參政黨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凝聚更大的力量。

對參政黨而言,幫助自己的成員豎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把人生的價值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需要以正確的群眾觀為前提。隻有堅持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的觀點,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才能把為人民服務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統一起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是人民群眾參加的、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事業。參政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這一事業。參政黨要真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建功立德,就必須相信和依靠群眾,必須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參政議政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尤其是所聯係群眾的血肉聯係,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傾聽群眾呼聲,才能提高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針對性,提高參政水平和績效,從而真正實現“立黨為公、參政為民”的宗旨。

(三)提高依法治國的意識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走依法治國的道路,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依法治國已經是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一個重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係也已經如期形成,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各方麵反映強烈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2011年3月10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為此,要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一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二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三要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無論是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還是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我們參政黨都不是旁觀者和局外人。理解中國共產黨的依法治國方略,幫助中國共產黨真正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是參政黨的政治責任。要履行好這一政治責任,首先要求參政黨通過卓有成效的思想建設,提高現代法律意識和法治意識,確立並遵從法律至上的觀念,樹立公民權利本位的觀念,擁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要做到這一點,參政黨自身首先必須提高法製觀念和法律意識,把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從人治徹底的轉到法治上來。

參政黨要確立法治觀念,首先要做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範,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活動。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我國的參政黨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都有必要做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典範,有必要在廣大黨員中實行法製教育,從而真正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奉獻智慧和力量。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是《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等文件,以及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的章程都提出要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活動。1982年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製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九三學社章程》規定:“本社的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準則,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其他各政黨章程也有類似規定。中國各政黨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是健全法製依法治國的突出體現,也是各政黨實現本黨綱領的前提條件。因此,要在廣大成員進行法製教育,特別是憲法教育,引導廣大成員不僅自身成為遵守憲法的典範,還要成為勇於維護憲法權威的典範;要引導廣大成員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職責,克服民主監督法律化的消極影響。

參政黨要確立法治觀念,還應該有公民權利意識。這一方麵要求參政黨在參政議政的過程中,能夠真正保護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如平等權、政治權利、人身自由、財產權等,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公民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麵要求參政黨中在政府機關和司法機關任職的成員具備依法行政的意識與能力,自覺維護和促進司法公正。除此之外,參政黨在自己成員中進行公民意識的培養也是提高法治意識的重要方麵。參政黨成員應該首先是合格的社會公民,具有主體意識和正確理解的權利與權力觀念,有理性精神與反思能力,隻有由這樣的成員組成的參政黨,才可能在依法治國的方略中作出積極的貢獻。

(四)增強參政黨的整體道德水平

道德是一種調節人類利益關係的實踐理性精神,也是一種自律性行為規範的總和;法律是以道德為價值定向,由國家製定的關於人們的行為規範與相應的製裁措施,是一種他律性行為規範,兩者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建構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社會秩序,守護著良好的社會生態與文化環境,成為社會穩定和諧和國家健康發展的調節器。每個公民都必須同時遵守我們的道德規範和國家法律,真正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實現自身的追求與幸福。因此,參政黨的思想建設不僅要對廣大成員進行做合格公民的教育,引導廣大成員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還要引導成員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成為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積極主動的力量。隻有參政黨的成員能夠不但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參政黨整體道德水平才能得以提高。道德是一種力量,參政黨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僅有助於改善參政黨的社會形象,也有助於提高參政黨的行動能力,提高參政黨參政的水平和層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提升參政黨的整體道德水平,首先要求參政黨成員都能遵守基本的公民道德。做合格的社會公民是對每一個政黨成員最基本的要求。在整個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係中,公民道德基本上屬於道德廣泛性的範疇。也就是說,公民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一個普通層次和一般層次,而不是它的理想層次和高層次;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是作為一個公民應當做到的最起碼、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身為公民的份內應有之事和基本道德義務,而不是對公民提出的額外道德要求。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麵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參政黨成員作為有一定政治身份的公民,更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在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方麵起到模範作用,促進一種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從而為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這就要求參政黨組織黨員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黨員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實現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麵不斷提高自己。

提升參政黨整體道德水平,不僅要求參政黨的成員遵守起碼的公民道德,還要求參政黨成員能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使參政黨成員的思想道德素養更上一層樓。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涵蓋了人生態度、社會風尚的方方麵麵,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要求的有機結合,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參政黨及其廣大成員的行為標準、是非標準、美醜標準和價值標準。為此,參政黨必須堅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對自己成員的侵襲,不斷提高參政黨成員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文明程度,為推動社會科學發展和自身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和自身和諧奠定思想基礎。

四、養成良好的組織風氣

參政黨的思想建設有兩個層麵的目標,一是組織層麵,二是黨員個體層麵。從組織層麵上講,參政黨的思想建設要致力於把自己建設成立場堅定、積極主動、開拓進取、充滿活力、團結友愛、民主和諧、互諒互讓、平等競爭的具有組織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政黨組織;從黨員層麵上講,參政黨要把自己的黨員培養成為具有較強的政治認同、具有較強的思想認識能力、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夠為參政黨的政治目標積極奉獻的政治人。由於個體存在於組織之中,組織由各個個體構成,因而這兩個層麵的目標是相輔相成的,組織層麵目標的實現以黨員個體層麵目標的實現為前提,黨員個體層麵目標的實現又受製於組織的實際運行狀況,良好的群體價值觀對個體能起到積極的製約與引導作用,良好的組織風氣對個體能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作用、規範作用、篩選作用和凝聚作用,因此,無論從黨員個體層麵來看,還是從參政黨組織層麵來看,培養良好的組織風氣都應該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

參政黨培養良好的組織風氣,應該是在對現有政治製度保持高度政治認同的前提下,大力倡導學習意識、公平競爭意識、民主意識、創新意識、奉獻意識,關心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使參政黨成為一個樂於奉獻、和諧友愛、力爭上遊、公平競爭、民主管理、與時俱進的政治組織,以正確的價值理念引導黨派幹部和群眾改進作風,以良好的製度引導、培育並且弘揚良好的作風,為參政黨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提供良好的組織環境和價值導向。在這方麵,可以借鑒中國共產黨在作風建設方麵的良好經驗,比如,胡錦濤曾經強調,要在各級領導幹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麵的良好風氣:一是要勤奮好學、學以致用;二是要心係群眾、服務人民;三是真抓實幹、務求實效;四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五是顧全大局、令行禁止;六是發揚民主、團結共事;七是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這都是值得參政黨學習和借鑒的。

總之,參政黨思想建設的內容是多方麵和多層次的,但核心是不斷增強廣大成員對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政治製度的政治認同和政治共識,適應建設適應二十一世紀要求高素質參政黨的要求,為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