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思想建設研究19(1 / 3)

第二節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方法

正如毛澤東所言,“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向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頁。因此,明確了參政黨思想建設的任務與內容之後,我們還需要討論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方法。一般而言,方法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英國哲學家培根曾把方法稱之為“心的工具”《新工具》,轉引《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三聯書店1958年版,第9頁。,認為方法是在黑暗中照亮道路的明燈,是條條蹊徑中的路標,它的作用在於能“給理智提供暗示或警告。”可見,盡管大多數詞典都把“方法”和“手段”相互解釋,但是兩者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討論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方法也要從更宏觀的視角來進行,它不僅僅是參政黨思想建設所用的物質媒介即手段,它還需有更多精神性媒介的參與。當然,它也不是哲學上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方法,即它不是方法論,套用毛澤東所舉的“橋與船”的例子,如果說“過河”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的任務,那麼,“橋”或者“船”就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所用的手段,而“如何過橋”、“如何用船”則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方法。總而言之,參政黨的思想建設的方法是參政黨為了完成思想建設的任務所應遵循的方式、途徑和程序的總和,其主要內容有完善意識形態、培育參政黨文化、構建學習型政黨、深化參政實踐、教育與培訓等方麵。

一、完善意識形態

如前所述,參政黨思想建設作為政治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根本的是要能夠為全黨提供一套全體成員可以共享的價值體係和思想觀念,使之指導參政黨及其成員的行動,為參政黨的政治實踐凝聚精神力量,為多黨合作奠定思想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參政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核心價值觀是什麼等問題,同時,參政黨要為自己的存在與發展提供理論說明,以吸引和凝聚全體成員為自己的目標服務,為參政黨的科學發展服務,這都凸顯了參政黨建構和發展自己的意識形態的重要性,表明參政黨的意識形態的完善對參政黨思想狀態的積極影響。

意識形態作為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係,一種指導和激發政治行為的綜合性的思想觀念,與政黨有著天然的聯係。早在十八世紀,伯克就認為,政黨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價值觀、理想和綱領的個人組成的群體,也是具有不同抱負的個人組成的群體;是認同某種特定原則,並在此基礎上聯合起來,通過共同努力促進國家利益的人們所形成的團體。在對政黨的這種理解中,其實包涵著政黨意識形態的內容。因此,意識形態不但是政黨的構成要素,更是政黨的旗幟與靈魂,它反映了一個政黨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政治理念,對政黨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按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意識形態由社會存在所決定,並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如有學者所言,“意識形態作為一種觀念的力量,它是一種社會改造方案,也是一種行動計劃,它具有維護現實、批判現實以及引導人類行為的功能。”孫瑞華:《中國參政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頁。而政黨的意識形態“會變成動員社團成員、強化紀律和維護社會控製的手段。”[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趙一凡等譯,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107頁。因此,意識形態對政黨的存在和發展影響巨大,是政黨對其成員進行持續的、潛移默化的思想引導的重要手段。中國的參政黨積極建構體現參政黨特色、凝聚參政黨共識、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參政黨意識形態,對奠定多黨合作的思想基礎,增強參政黨能力,提高多黨合作的績效,鞏固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從表麵上看,中國參政黨沒有意識形態建構問題,因為對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保持較高的認同度,是多黨合作的重要思想基礎,或者說,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就是參政黨的意識形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認同不是等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並不意味著參政黨就要把它複製為自己的意識形態。另外,政黨的意識形態是有很多層次的。“從完整意義上講,任何政黨的意識形態都應包括哲學、信仰、綱領等內容和層次”餘科傑:《論政黨意識形態結構特征及其功能作用》,《新視野》,2007年第5期。,哲學層次是政黨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問題;思想信仰層次,是關於一定政治、經濟和社會製度的係統理論和基本主張,如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價值判斷,對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行為選擇等等;政治綱領層次,也就是黨綱,對黨的性質、宗旨、奮鬥目標、任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道路、措施的說明,是政黨意識形態中可操作性內容,是政黨世界觀、思想信仰的條文化、具體化。在哲學層次和思想信仰層次,參政黨的意識形態可以與中國共產黨保持較高的認同度,甚至是相似性,但是,在政治綱領層次,兩者則不能雷同。也就是說,從意識形態的性質來講,他們確實是一致的,都體現曆史前進的方向。但是,從意識形態的具體文本和行為指向上講,他們是無法雷同的,中國共產黨以共產主義為信仰,努力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參政黨以社會主義為依歸,與其所聯係的那部分群眾息息相關。

從意識形態建構的現狀來看,目前參政黨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把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照搬過來為我所用,這在政治上是安全的,但未必是成功的。中國政治生活中,政黨趨同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與此相關,而參政黨成員在很多理論問題上的糾結與困惑,也與此相關。也就是說,參政黨自身意識形態建構不足,導致了其在很多問題上裹足不前。有學者曾以指民主黨派指導思想為例來分析這個問題:“民主黨派在指導思想問題上的困惑,從一個側麵折射出現階段民主黨派理論思維的貧乏和政黨意識形態的缺失,這正是束縛民主黨派發展的瓶頸製約,由此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民主黨派的意識形態構建問題”塗秋生:《試論民主黨派的指導思想》,《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1期。。把八個民主黨派進行比較,我們也可以發現,無論是從其黨綱的文本模式上,還是從其外在的行為表現來看,八個黨派之間都有很高的相似度,而較少有各自的個性表現,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參政黨在意識形態建構問題上的不足。因此,參政黨要加強思想建設,首先必須解決自身意識形態建構的問題,以解決參政黨成員在思想上的困惑,從而推動參政黨自身政治實踐的發展。

參政黨不僅麵臨著意識形態建構的問題,還麵臨著意識形態現代化的問題。政黨一旦選擇某種意識形態,就具有了相對穩定性。但是,政黨的意識形態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也要反映客觀社會的發展變化,以提高政黨的適應性,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參政黨能否因時而變,因時而進,隨著客觀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調整、修正意識形態的內容,是其意識形態發揮積極功能的前提。“所謂政黨意識形態的現代化是指意識形態順應求變的形勢,能對環境變化及時作出回應,能把社會中的大多數聚集起來的過程”參見王長江:《政黨現代化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219頁。。在當今世界,無論是世情、國情還是黨情,都麵臨著千年未有之變局,各國政黨、各種政黨的生存狀態都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都在革新或重建自己的意識形態。在這一重大曆史時刻,參政黨也必須緊隨時代的變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各民主黨派的實際,推動自己意識形態的現代化進程,從而為自身生存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指導與說明。隻有這樣,參政黨才能提高自身的凝聚力,把自己的成員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為參政黨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服務。否則,參政黨就無法吸引自己的成員為自己的目標服務,也無法提高參政黨成員對當前政治體製的認同程度,多黨合作就有可能形式化和表麵化。嚴重點說,參政黨甚至有可能成為自己成員政治投機的工具。從參政黨自身建設的現狀來看,雖然各民主黨派從未中斷過意識形態的建設與革新,但是,新時期以來,這一過程顯然還遠遠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還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政治生態。以參政黨的指導思想為例,從多黨合作製度創立伊始,到多黨合作製度寫入憲法,上升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參政黨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政黨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參政黨的成功轉型。在這一曆程中,參政黨的指導思想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參政黨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指導思想,對參政黨的各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指導作用。參政黨的指導思想作為參政黨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其發展變化,反映了參政黨意識形態現代化的努力與成就。但是,進入新時期以後,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已經開始實現第三次與時俱進,但參政黨指導思想的表述卻出現了見仁見智的情況,與參政黨在新時期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不相適應,表明參政黨的意識形態現代化問題的確是參政黨自身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正如有學者指出:“回顧民主黨派的曆史,也曾有過政黨意識形態發達的輝煌歲月,也曾湧現出一批蜚聲中外的著名理論家。但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民主黨派後來疏於政黨意識形態構建,理論思維日漸萎縮,以致現在很難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意識形態”孫曉華等:《中國民主黨派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頁。。

參政黨意識形態建構不足與意識形態現代化的滯後,對參政黨的影響是負麵的。眾所周知,政黨意識形態作為一個政黨的世界觀、價值觀、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立場等的集中反映,是一個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它具有導向功能、辯護功能、凝聚功能、動員功能、約束功能,能為全體黨員提供特定的價值判斷和改造世界的行動計劃。有效的意識形態有利於政黨提高其利益共識與價值共識,形成良好的紀律觀念與集體意識,有效激發全體黨員的為集體目標而努力的熱情與信心,使政黨的政治目標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參政黨的意識形態是否真正發揮了這些積極功能,是值得商榷的。當前社會上對參政黨政黨屬性的懷疑在很大程度上與參政黨意識形態建構與意識形態現代化不力息息相關,而參政黨成員政黨意識的弱化也與此相關。到2010年年底,參政黨成員已經發展到八十多萬人,大量的年輕黨派成員加入其中。這部分年輕黨派成員自身缺少與中共患難與共的經曆和體會,對加入黨派的目的也鮮有深入的思考。與此同時,民主黨派特殊的組織形態又削弱了其意識形態對年輕黨派成員的影響,使得民主黨派成員,尤其是年輕的黨派成員的政黨意識麵臨考驗。民主黨派的組織結構是倒金字塔形,向下延伸不足,權力集中有著很大的障礙,既然民主黨派在體製上表現出的弱勢的權力集中,那麼意識形態的功能也必然表現軟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主黨派既有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年輕的黨派成員對於多黨合作史和黨派發展史認知的缺失,就會直接演化為合作意識和政黨意識的淡化參見楊愛珍:《民主黨派政治交接與中國政治發展》,《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這直接製約了參政黨作用的發揮。相反,如果參政黨能夠在意識形態建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那麼參政黨思想建設中麵臨的許多理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參政黨獨立政黨的屬性也更容易自然呈現。因此,加強參政黨的意識形態建設,著力構建起自己的意識形態體係,以適應變化了的政黨與社會,應該是當前參政黨思想建設中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那麼,參政黨怎樣構建自己的意識形態呢?參政黨構建自己的意識形態應該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實際,體現中國參政黨的政治使命,涵蓋知識分子的價值傳統,表達一定階層的利益訴求,體現政治聯盟的特色,即思想意識上的包容性,組織原則、運作機製上的民主性。總之,參政黨的意識形態要“在包容性與原則性、多樣性與統一性、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和恰到好處的平衡。在思想上、組織上走出一條‘中庸之道’,創造一種‘政治聯盟的理論形態’”塗秋生:《試論民主黨派的指導思想》,《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1期。,表現出參政黨既不同於中國共產黨,更不同於西方政黨的特色,形成內涵豐富、科學嚴謹的社會主義政黨意識形態,這將是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參政黨必須完成的一項重大理論課題。

參政黨在建構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識形態並且促進自身意識形態現代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幾個問題。首先,要在現有憲法和法律框架之下製定科學的政治綱領。能夠製定出一個合乎各自黨派特點、既認同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與綱領、又與中國共產黨的綱領有著顯著區別;既符合國情又符合黨情的綱領,是參政黨成熟的標誌。恩格斯曾經指出:“新的黨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積極的綱領,這個綱領在細節上可以因環境的改變和黨本身的發展而改動,但是在每一個時期內部必須為全黨所讚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89頁。列寧也曾指出,綱領對於政黨的團結一致,始終一貫的活動有重大的意義,“一個政黨如果沒有綱領,就不可能成為政治上比較完整的、能夠在事態發生任何轉折時始終堅持自己路線的有機體。”《列寧全集》(第二十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7頁。這樣的道理對參政黨也同樣適用,參政黨隻有科學地製定反映自己政治主張的政治綱領,才能有明確的奮鬥方向,才能把自己團結到一個共同的政治目標上,才能帶領自己的成員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才稱得上是成熟的政黨。參政黨在製定政治綱領時,一方麵要以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前提,同時也要正確認識自身的性質與任務,正確處理參政黨的前途與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趨勢之間的關係,並在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趨勢中,對參政黨的存在與發展進行說明,對參政黨的性質與任務進行闡釋,對參政黨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路徑進行合理建構,從而為自己的成員樹立一麵旗幟,把自己的成員組織起來,為自己的政治綱領共同奮鬥。其次,要正確處理被領導與獨立參政的關係。中國共產黨與參政黨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這是我國憲法和基本政治製度明確規定了的。同時,參政黨也具備憲法規定的平等地位,要為發揮相對獨立的、實質性的參政作用而努力。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論上對參政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參政黨的獨立參政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的解釋,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維護參政黨的組織獨立之間的關係進行說明,以幫助參政黨成員在現有政治框架下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要正確對待西方思想理論,反對全盤西化。2004年8月21日,李長春同誌在全國紀念鄧小平100年誕辰學術討論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既要反對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態度,又要反對迷信西方思想理論的教條主義,抵製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侵襲”(新華社2004年8月24日電)。參政黨作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黨,在構建自己的意識形態的過程中,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既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也要反對把西方思想理論教條化。尤其是西式教條主義的問題,對參政黨的政治敏銳性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曆史傳統的反映,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鞏固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製度服務的。參政黨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照抄照搬西方思想理論,是非常有害的。對待西方的思想理論,我們既要吸取其精華,也要堅決反對全盤西化的態度。正如鄧小平所言:“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知識和文化,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屬於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現在有些同誌對於西方各種哲學的、經濟學的、社會政治的和文學藝術的思潮,不分析、不鑒別、不批判,而是一窩蜂地盲目推崇。”“這種用西方資產階級沒落文化來腐蝕青年的狀況,再也不能容忍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頁和第123頁。總之,從中國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批判吸收,才是我們對待西方思想理論應有的態度。這對參政黨尤為重要,因為很多全盤西化論者,大都假借政治體製改革的名義,鼓吹在中國實行西方式的多黨製、兩院製,這實際上是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圖謀的曲折表現。為了使西方敵對勢力的這種圖謀徹底破產,參政黨應該具有足夠的警覺性,並采取切實的防範措施,特別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年輕黨員,因為年輕的參政黨成員既是“西化”圖謀的易感人群,又代表著參政黨的未來,正確對待西方思想理論,加強對年輕黨員的引導,就成為參政黨思想建設的重要方麵。對待已經被這種西式教條主義所蒙蔽的成員,我們要通過民主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幫助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分析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從而使他們徹底從這種教條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