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成員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他們對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關注上。在2007年3月對張家口市黨外人士培訓班學員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受訪學員對民主政治建設非常關注。在當代中國社會需要優先考慮解決的三大問題中,5660%的學員選擇了“加快政治體製改革步伐,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另外還有部分學員選擇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公民言論自由”。部分受訪學員認為中國共產黨“作風不民主問題”和“黨員幹部脫離群眾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亟待解決的問題中,58%的學員選擇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不夠的問題”。這些都說明中青年黨外人士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期望,也表明了對中青年黨外人士的民主訴求和政治訴求進行正確引導和疏導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第六,社會責任感強,對社會政治問題十分敏感。
很多黨派成員都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對改革開放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十分敏感,對幹部隊伍的作風問題表示憂慮,對社會上的消極現象包括各種形式的腐敗現象持有義憤。在2007年3月對張家口市黨外人士培訓班學員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廣大參政黨成員普遍關心中國的改革、發展與進步,對科學發展觀均有較高程度的關注和比較正確的理解,對科學發展觀所涉及的一些具體問題也表現出認真學習和積極思考的態度,對社會公平問題、反腐敗問題都表現出強烈關注。在調查中,大多數學員認為,當前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發展問題。在“你認為當代中國社會需要優先考慮並重點解決的是哪三大問題(限選三項)”在所有“限選三項”的答卷統計中,均以單個選項獲選數量排序,而沒有精確到對受訪對象的選擇組合進行排序,因此會出現所有百分比相加會大於百分之百的現象。此外,百分比均按四舍五入計算。這個問題上,有6038%的學員優先選擇“大力發展生產力,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打下雄厚的物質基礎”。這表明學員對“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參政黨參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些基本判斷的正確理解和接受。這個問題的其他2個占前3位的回答是政治體製改革和縮小貧富差距,有566%的學員了選擇“加快政治體製改革步伐,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約5472%的學員選擇了“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這些答案都表明了中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希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努力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中國的理想與願望。
關於要不要改革的問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繼續推進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一度受到部分人士的質疑,社會上對這個問題也存在著模糊的認識。可喜的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參政黨成員在要不要改革這個問題上依然保持著堅定的立場。在“為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你認為應重點做哪項工作”這個問題中,有約4717%的學員選擇“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消除暴利在內部分配的現象”,有約4528%的學員選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抓大放小,加大改製力度”,兩者合起來是9245%。在問卷的最後一題“作為黨外人士,你最想說什麼”這個開放式問題中,也有學員表達了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的願望。這些都說明,廣大參政黨成員堅持以深化改革來解決改革中的問題的立場沒有動搖。
促進社會公平是參政黨普遍關心的問題,如前所述,有5472%的學員認為“縮小嚴重的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當代中國社會需要優先考慮並重點解決的三大問題之一。關於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的原則,有大約4151%的學員認為應該“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公平”,有1132%的學員認為應該“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有2830%的學員認為效率與公平並重,這說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這裏已經被修正為更加向公平傾斜,甚至認為公平優先於效率。在如何實現公平的問題上,學員們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
腐敗問題是參政黨成員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這不僅體現在對問卷所給選項的選擇中,還體現在學員對問卷的補充說明中。在如前所述的當代中國社會需要優先考慮並重點解決的三大問題中,有4907%的學員選擇了“加強廉政建設,嚴肅懲治腐敗”,在所有選項中居於第4位;在如何實現教育公平的問題中,不僅有約2453%學員選擇“治理教育亂收費現象”、“嚴懲學術腐敗,防止學術壟斷”,更有學員直接在“其他”選項中填上“狠抓教育腐敗”。在“你認為中國共產黨目前亟待著重解決的是哪些問題?(限選三項)”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黨內嚴重腐敗問題”,約占7358%的學員選擇了這個選項。還有4717%的學員選擇了“不能依法執政的問題”,377%的學員選擇了“維護既得利益的問題”,這些其實都是腐敗的另一表現形式。在“作為黨外代表人士,最想說的話是什麼”這個問題中,有不少學員表達了對加大反腐敗力度的期望。
由此可見,在思想建設中我們應該堅持這樣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我們的成員思想狀況從主流上來看是積極健康的,我們的成員是值得信賴的。如果看不到多年來參政黨在我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成就,看不到半個多世紀以來參政黨與執政黨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真情,實際上是一種落後、保守、僵化的觀點。我們說看問題要有辯證的眼光,要有發展的觀點、普遍聯係的觀點,全麵的觀點,對我們黨派成員的評價也應該這樣,該肯定的必須肯定。這對多黨合作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在有些地方民主黨派工作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這與對民主黨派作用和思想認識不到位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如果當地的一把手不重視,那麼當地的黨派工作做起來就不容易。從這個角度來說,參政黨的思想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它不僅僅是要做好自己成員的思想工作,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宣傳,要讓本黨聲音傳播到社會中去,從而在社會上維護自己的政黨形象。
(二)政治交接成功進行,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
政治交接是多黨合作實踐中提出的重大課題。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實踐中,參政黨不斷發展壯大。經過1997年換屆,民主黨派已經實現整體性新老交替,新一代民主黨派成員(新時期加入民主黨派的)成為民主黨派的主體。此後,參政黨新老交替和發揚傳統的任務日益突出。1997年12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江澤民同誌指出,進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黨派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認為“政治交接的核心,是把民主黨派、工商聯的老一輩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高尚風範一代一代傳下去,保證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得到堅持和發展。”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參政黨在自身建設的過程中,尤其是思想建設的過程中,把政治交接作為首要任務予以落實。最近幾年,參政黨還專門開展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成功換屆,成功解決了在新時期如何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製度、明確參政黨建設的目標和原則、堅持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等問題,使參政黨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更是彰顯了參政黨思想建設的積極成果。
(三)思想建設開始向製度化軌道邁進
新時期以來,參政黨抓住製度建設這個關鍵,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參政黨自身特點的思想建設的製度和工作機製。如1999年《各民主黨派中央關於加強自身建設若幹問題座談會紀要》,明確了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主要內容、主要措施。近年來,各民主黨派先後製定下發了加強思想建設的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加強思想建設的目標、內容,提出了加強思想建設的原則和措施,在推進思想建設的製度化方麵做了許多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參政黨思想建設製度化的推進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地方組織對民主黨派思想建設非常重視,將思想建設置於自身建設的首要位置是分不開的。近20年來,各民主黨中央主席和分管副主席都親自抓思想建設工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活動,對本黨黨員進行政治引導。如致公黨中央和九三學社中央等黨派中央都製定了思想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加強思想建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上任伊始,即把“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共十六大精神,切實加強全社的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首要問題來抓,並提出了五項具體工作要求。民革九屆中央委員會領導班子為了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把握黨員的思想狀況,1997年夏,在全黨範圍內搞了一次“民革黨員思想狀況問卷調查”,有三萬多黨員認真填寫問卷,經過對問卷結果作嚴格的統計分析,寫出了專題報告。2001年秋,民革中央又派出赴上海、雲南等六省市調研組,對基層組織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調研,了解和掌握了有關黨員思想狀況的第一手資料。最近幾年,各民主黨派中央都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主題教育活動和踐行同心思想的討論,對加強參政黨思想建設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各黨派在加強思想建設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如一般都有一個長遠規劃,至少是五年計劃;都製定了中心組學習製度,每次學習後都要紀要;都注意加強對基層學習的指導,形成了中央領導聯係基層組織的製度;都注意通過座談會、調查問卷等形式及時了解本黨黨員思想動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等等。這說明各民主黨派確實認識到思想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重要性,把思想建設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對團結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服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製度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參政黨思想建設的不足
在肯定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參政黨思想建設還存在著不足,這同樣可以從參政黨成員的思想狀況中得到反映。此外,理論建設滯後、體製機製不順、方法創新不夠,也是當前思想建設的重要不足。
(一)當前參政黨成員思想認識上還存在模糊認識
當然,我們說參政黨成員思想的主流是積極向上健康穩定的,但也要看到,由於近年新發展的成員較多以及其他種種原因,有些成員思想上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如對參政黨的特性認識模糊,對中共黨內出現的腐敗現象和社會熱點問題缺乏辯證的理解等等。也有極少數成員在價值觀上出現問題,對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持有懷疑,對西方多黨製、議會製存有幻想,對共產黨的領導信心不足。這些思想問題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認識問題。這不是原則性問題。主要是對當前形勢存在的一些看法,對腐敗和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分配等社會問題過於悲觀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源自對社會形勢和重大時政問題的錯誤判斷,是可以通過思想引導和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而得到克服和解決的。第二類是“左”的問題。主要是部分同誌可能在思想上還跟不上潮流,不敢於、不善於與時俱進,有保守情緒。“左”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共的問題,應該說,這是我們社會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說,當前的社會思潮在對改革的反思中總有一些否定改革的雜音存在;在公平與效率之爭中,過分強調公平而忽略效率等等,都是“左傾”思想的表現。但是,說它普遍存在,不是說它有多麼嚴重,而是說它多多少少在許多人身上都存在著,當然也包括我們的黨派成員。我們有的同誌的思想還處於中共比較早的階段,中共黨內部分同誌保守的一麵參政黨也有。對這種現象,我們的思想建設就要注意培養、鼓勵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第三類問題是作為參政黨成員特有的思想政治問題,這是思想建設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參政黨成員既是普通的社會公民,又是具有黨派政治身份的人。他們反映出的思想政治問題,既有一般的社會共性,又有作為黨派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