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就有運動,為了早期使病人恢複健康,不能僅僅依靠治療、休息、營養、調養等,還必須有運動內容的康複治療。要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的內容,使病人能堅持,才能有好的療效。
一、不能下床的貧血病人的鍛煉
自己或在家人幫助下,可實行麵部按摩、腹式呼吸、腹部按摩和四肢按摩。
(一)麵部按摩
雙手掌心置額部,邊壓額,邊由內向外移至額邊緣。
雙手中指按眉頭,沿眉毛向外至眉梢,可增加毛囊韌性。
雙手中指在眼內角下,向鼻梁旁骨質按壓,動作要輕柔。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眼疾者不宜進行。一般人這樣做可以保護視力和醒腦明目,防治腦血管病,防治感冒,治療頭痛、頭昏。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中老年人在早上起床前做頭麵按摩,就不會因匆忙起床,體位突然改變,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可避免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雙手中指或示指在太陽穴按壓,定點做環行運動。
雙手中指在鼻梁兩側,由上而下至鼻翼兩側按壓。
雙手中指揉按鼻翼下端,即迎香穴,可出現明顯酸脹,對鼻塞通氣及有效供氧作用顯著。
雙手中指在鼻下,沿口唇向外、下、內做半環形按壓上下牙齦,可防治牙周病,促進消化功能。
以上都是順經絡走向,刺激頭麵多個穴位以達到健身目的,順頭麵肌肉的肌紋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供血。
(二)腹式呼吸
學會利用橫膈上下活動,使肺通氣量增加,胸腔壓力減少,增強呼吸功能;對肝、胃、腸起按摩作用,還可增加腸蠕動,加強營養物質的吸收入血及血液毒害物質的代謝。
初練宜平臥,雙手置腹兩側檢查呼吸動作,吸氣時使腹部向上隆起,呼氣時腹部會自然向下,一吸一呼算1次,開始練習以20次為起點,掌握後逐步增加。
治失眠亦可睡前用此法,如果心緒繁雜,可微露雙眼,眼看鼻尖,使思想集中,並做腹式呼吸,可慢慢平靜而入睡。
(三)腹部按摩
常做可消除腹部脂肪,改善胃腸道功能,對治療習慣性便秘等起協助作用。
一般臥床時操作,單或雙手按壓腹部,從右下到右上,橫至左上再到左下,沿著大腸的走向按摩,一般做50~100次。
不要在餐後做此按摩,以免影響消化功能,最好在兩餐之間的時間或起床之前進行。
(四)四肢按摩
用於四肢水腫、麻木、肌萎縮、肌無力等。按摩時手從四肢遠端向近心髒部位方向按摩,一般每次做30~50下,每日可做2~3次。
(五)久病臥床從學起步開始
久病臥床病人要學習行走,並且需要家人幫扶;幫扶過程中不能大意。從能起身開始,一步一步往下練,起身---坐床緣、兩腳落地---靠床緣站立,這時扶人或扶物完成練習,能自立再學行走,走左(右)腳,腳跟先落地,腳站平後,再出右(左)腳。不怕慢,但要堅持不出事故。
為什麼要腳跟先落地,因為正常人走路都是這樣,隻是走習慣了,沒有去研究它、觀察它,也不當回事,如果練習時腳趾先落地,則容易跌倒,不是正確的步伐。
二、能下床的鍛煉,最佳方法是行走
能下床走動的病人,最佳鍛煉方法是行走。不能心急,貧血病人行走不能快,隻要堅持就能促進健康;每次行走回來,都是心平氣和,不心慌、氣喘,運動後心跳不超過每分鍾120次,呼吸不超過每分鍾30次,並且都能很快恢複正常。散步時間不是清晨,一定要在出太陽後。
三、戶外運動要注意的問題
(1)掌握最佳運動負荷量,堅持有氧鍛煉:
運動負荷量是由運動強度和鍛煉時間構成的,負荷量太大太小都不能得到滿意的鍛煉效果。鍛煉身體的時候必須掌握好“火候”,即應該使身體各部分都能得到最充分的活動,但與此同時又不能使身體出現缺氧的情況。
如何適當地掌握自己的運動負荷量,要根據以下幾點:
①鍛煉時,如果自己的心跳次數沒有超出每分鍾95~120次這個範圍,一般說來負荷量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