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1 / 2)

社會保障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障從無到有,從城鎮到農村,從職業人群到城鄉居民,不斷改革、發展和完善。建設社會保障體係是一項關乎國運、惠及全民、造福當代、澤被子孫的重要任務。因此,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再一次強調,要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實現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機製形成的優勝劣汰,從客觀上要求建設社會保障,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市場經濟下的收入分配機製也與競爭機製聯係在一起,必然會造成社會成員之間在收入分配方麵的不均等,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必須要通過社會保障來調節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定。此外,市場經濟還要求社會保障通過增減保障基金的存儲規模,來平衡社會供求關係,促使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現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

(二)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隻有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才能夠稱得上是和諧社會。為此,黨和政府要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使人民群眾在老年、患病、失業、工傷、生育以及生活遇到暫時困難時,能夠獲得物質幫助,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

(三)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是全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社會保障製度被看作是經濟體製正常運轉的重要配套製度,因此,我國要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要全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就要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社會保障作為一項基本製度,既是經濟的“調節器”,也是社會的“安全網”。社會保障不僅能夠拉動消費、刺激經濟複蘇,而且還能夠消除人民的恐慌,安定人心,維護社會穩定。目前,我國正在努力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同時又麵臨經濟危機的考驗,我國必須要加快社會保障體係的建設。

(四)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社會保障是關係到最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其中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每一項都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三個代表”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加快社會保障體係的建設,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實現共同富裕的手段,也是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我國社會保障體係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保障體係建設高度重視,在健全製度、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加強監管等方麵實施了一係列重大舉措,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也積極落實中央決策,這使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麵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首先,社會保險範圍不斷擴大,截至2006年9月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824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96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1100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9447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6174萬人。其次,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和監管機製基本形成。再次,社會化管理服務也取得了突破,到2005年底,2/3企業退休人員納入了社區管理,城市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也取得了進展。最後,政府還積極開展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係試點工作。在看到我國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保障還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保障覆蓋麵較窄,保障範圍有限。迄今為止,我國還隻有25%的老年人有養老保險保障,10%的人有醫療保險保障,20%的非農勞動者有工傷保障,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還較窄,保障範圍有限。

(二)社會保障資金短缺,基金統籌層次低,保障水平不高。隨著經濟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我國的下崗職工增多,失業人數增加,更多的人需要失業保障,但是社會保障基金不足。社會保險基金主要來源於企業、勞動者和政府三方。其中企業負擔籌資的大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企業尤其在社會統籌中占主體地位的國有企業經營很不景氣,企業無法按時足額繳納其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此外,我國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麵投入的資金也相對較少。西歐、北歐的福利國家,財政至少有50%用於社會保障和福利的支出,即使美國的財政也有約1/3用於社會保障事業,而我國2006年財政投入社會保障的比例還不到13%。統籌層次決定動員社會保障資金的伸縮能力,目前我國社會保險費的統籌層次很低。我國過少的保障資金和較低的統籌層次,直接影響了社會保障的良好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