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2 / 2)

(三)就業形勢嚴峻。現階段,我國麵臨著人口多,就業渠道不寬,就業機製不完善,就業崗位不足的難題,再加上長期計劃經濟體製給人們帶來的“鐵飯碗”觀念嚴重,導致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麵臨著待就業人口不斷增加和失業人口數量大的雙重困難。

(四)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發展緩慢。我國社會保障缺少社會化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各項基礎性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功能,為居民做參保登記、繳費、就醫管理等基礎性服務。

(五)社會保障管理體製尚未理順。我國社會保障製度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管理體製不順,主要是行政管理政出多門,社會保障項目之間協調困難。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實行條塊交叉管理,人員由各市縣任免和管理。這樣的管理體製大大降低了社會保障實施的效率,並且也使許多保障界定不清,使一些人無法得到切實的保障。

(六)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廣大農村地區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嚴重滯後。特別是農民、農民工、被征地農民、城市無業人員和城鄉殘疾人等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比較突出。目前麵向鄉村數千萬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尚不完善,因此,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等各項福利事業均嚴重滯後於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的需要。

(七)社會保障立法亟待完善。目前,我國社會保障製度改革主要是靠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行政規章及地方行政規章推行,關係社會保障的立法還不夠完善。由於立法不完善,推進社會保障製度的改革就更加困難。

綜上所述,我國的社會保障體係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並且還要麵對一些長遠的、深層次的矛盾,如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快,就業形式日趨多樣化等問題,因此必須要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

三、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積極穩妥地開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麵工作。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轉變作風,認清當前社會保障工作麵臨的形勢,把握改革大潮帶來的新機遇,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管理製度,從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

(二)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監督與管理。建立穩定可靠的資金籌措機製,提高社會保障費用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來補充社會保障基金。

(三)紮紮實實地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加強引導,轉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渠道,逐步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就業機製。要將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廣開就業門路。同時,還要為下崗職工、失業人員開辟更多的再就業渠道,幫助就業難人群解決就業問題。

(四)發展社區化的社會保障服務。將社會保障服務功能從政府和企業中分離出來,將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加強社會保障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

(五)改革和完善現行的社會保障管理體製。社會保障應實行統一的社會化管理,由中央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能部門統一製定社會保障基本製度,由各級政府的社會保障部門或專管機構統一管理社會保障基金和社會保障對象。改變部門分割的現狀,實行集中管理。

(六)重視農村社會保障製度建設。要全麵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實行對貧困農民的醫療救助,完善農村扶貧開發,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製度,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發展農村老年人福利事業。

(七)加強社會保障法製建設。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體係,根據《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基本養老保險條例》、《失業保險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出台相應的地方配套法律法規。建立強有力的製約機製,保證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同時要全麵、係統、深入地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用人單位和廣大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法律意識,提高勞動保障部門的依法行政意識和行政水平,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

此外,在加快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的過程中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還要完善各項保障製度,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失業保險製度、醫療保險製度、工傷保險與生育保險製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