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2 / 3)

選擇文化為發展方向的企業必定要重視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和源頭,沒有了經濟效益,那麼企業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發展,也將沒有資本再製造出更加精良的文化產品。

二、重視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

文化產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這是因為很多文化產品帶有一定的意識形態色彩,會通過改變消費者的思想意識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情操,從而對社會的穩定和繁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麵。我們不能單純為了經濟效益去迎合大眾的口味。有時候,在文化市場上,並不是所有的“熱門貨”或者經濟效益高的商品就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不僅包含政治內容,同時也包括審美、教育等各方麵的內容,高尚的文化產品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提高廣大人民的道德情操。因此社會效益是經濟效益的前提。沒有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樣是一句空話。

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互統一、相互依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就必然麵臨著如何擺正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位置的問題。究竟是應該以經濟效益為主,還是應該以社會效益為主呢?這關係著我國文化產業是否能健康發展,也影響著我國的經濟是否能夠順利轉變。因此正確處理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因此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建設起全麵、先進的文化產業,對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係。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文化對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產業也代表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發展水平與高度。因此文化產品除了其經濟上的創收之外,還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次有關文化曆史名人的故地旅遊,有時候甚至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因此,在考慮經濟效益的時候,我們必須以社會效益為前提,以避免那些媚俗、粗製濫造的文化產品流入社會,造成負麵影響。

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文化產業中,我們必須認真處理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既要重視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讓文化企業既能夠深入了解並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又能夠不脫離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富有中國特色的主題。同時,還要加強社會主義的文化法治建設,規範文化市場的政策法規,淨化現有的文化市場,打擊和取締那些毒害人民思想的不良文化,鼓勵發展良好的、有利於提高人們思想境界、審美情趣的文化。

不可否認,確實有部分人對於文化產品有著畸形的偏愛,但這種偏愛隻要適度,並不會影響人們對於主流文化的接受和喜愛。政府應該引導人們對文化產品的認識,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讓人們能夠在眾多的文化產品中品評出高下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