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2 / 2)

為達到互利共贏的最終目的,我們應當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改革涉外經濟管理體製,以國內體製機製創新確保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對外開放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內經濟管理體製,為中國的對外開放提供有效的製度保障,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要轉變傳統的開放成就的評價指標體係,確立科學的對外開放政績觀。二是要完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體係和管理體製,健全對外開放的宏觀經濟環境。三是要理順對外開放的市場機製,提高對外開放的綜合效益。四是要培育對外開放的市場主體,增強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能力。

第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要把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作為保障。自身發展得越快越好,就越有能力促進共同發展;而和平與合作的國際環境持續的時間越長,自身發展可利用的機遇就越多。因此,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首先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埋頭苦幹,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同時,要堅持“有所作為”的方針,充分利用多邊舞台,發揮大國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話和國際經貿規則製定,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第三,在積極穩妥“走出去”中實現互利共贏。應抓住世界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機遇和國內資金比較寬裕的有利條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大膽“走出去”,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努力培育和發展壯大一批我國的跨國公司。同時,健全境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監管機製,加快製定風險預警、防範和應急處置辦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走出去”的企業,必須顧全大局,服從國家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自覺維護國家對外形象和中國企業聲譽;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履行社會責任;切實提高員工素質,努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和跨國經營管理能力。

第四,在推動全球貿易投資便利化中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貿秩序,是實現共同發展的基本前提。應進一步完善涉外經濟管理體製機製,盡快建立和完善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又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法律法規體係;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策的統一性和透明度;繼續認真履行承諾,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堅定支持全球多邊經貿體製發展,繼續在世貿組織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積極維護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穩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步伐,逐步形成以自由貿易區、優惠貿易安排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載體、涵蓋多個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網絡。

第五,要在妥善處理國際經貿摩擦中實現互利共贏。曆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經濟貿易快速增長的時期,往往也是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對於貿易摩擦加劇,既要以平常心來看待,也要積極妥善處理。應著眼大局,盡可能通過對話和合作的方式化解貿易摩擦和經濟糾紛,包括:完善政府、中介組織與企業分工協作的經貿摩擦應對機製,提高應訴成功率;區別案件的性質、涉案產品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靈活處理貿易摩擦;堅持苦練內功、主動防範的原則,建立出口增長預警機製,調控出口規模和節奏,優化出口產品結構,規範出口秩序,努力保持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平衡,盡可能避免摩擦集中發生。

第六,堅持互利共贏,就是堅持南北合作,促進共同富裕。幾十年的實踐表明,南北合作對於世界的共同富裕更有成效,通常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更為可觀的效益,因為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往往成為貧窮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南北合作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優越性主要體現為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龐大消費市場擴大本國產品的出口,快速引進發達國家的資本、技術和經濟管理製度,可以通過建立經濟合作和援助機製,減輕經濟危機的影響,保持本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穩定。

互利共贏是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的戰略選擇,是中國和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堅持國際經濟合作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