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促進我國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在市場經濟體製基本確立,市場製度建設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目前我國經濟體製中仍然存在很多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在體製、結構、製度上還存在缺陷,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這就要求我國逐漸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建立適合本國發展的市場經濟運行模式。
第五,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資本形成能力差。雖然資源豐富,但是人均占有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單靠國內經濟發展,很難在短時期內使我國人民邁入小康社會。因此,我國要利用好外部資源和機遇,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從業人員的收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就需要統籌好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二、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具體要求
(一)必須深化經濟體製改革,提高整體競爭能力。麵對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的現實,我們必須深化經濟體製改革,提高整體競爭能力,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趨利避害,不斷推進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同時,也隻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在經濟技術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加速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二)將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與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結合起來。經濟全球化在給我國經濟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已經證明我國有能力經受種種風險的考驗,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現在國內外形勢的發展中還隱藏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加之我國自身還存在許多不足,承受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應該在鼓勵國內企業學習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熟悉國際經濟規則和慣例的同時,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社會發展。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全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轉變觀念,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回顧曆史,麵對現實,我們要盡快樹立起新的發展觀和改革觀。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期,因此要轉變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對外開放中,中國企業隻有掌握了技術進步主導權和產業發展升級的主導權,才能在國際分工中增加附加值,不再處於低端的製造位置。
(四)正確處理經濟安全和對外開放的關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從經濟全球化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是仍然不可忽視來自外部的風險和威脅,做到居安思危。要保證國家的經濟安全,就要求國家保持對關係經濟命脈的支柱性和戰略性產業的控製,保障我國的經濟主權和核心利益不受侵害,保證對經濟社會的動員和組織能力。與此同時,還要警惕來自國際社會的各種威脅和國際市場中隱藏的種種風險,不斷加強自身的發展,健全經濟管理機製,開發新技術,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