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加快調整進口貿易結構2(1 / 2)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飛速發展,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德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國。

從進口來看,今後一個時期,國內經濟持續恢複增長,世界經濟將逐漸企穩回升,我國進口將保持旺盛增長。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的不斷加快,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將取代外貿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重要資源能源、基礎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費品、高科技產品的進口需求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

我國進口規模的擴大,標誌著我國市場開放度增大,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也意味著國內相同產業或進口替代產業麵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推動下,我國進口貿易成效顯著,2009年我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2010年前兩個月進口增幅高達63.6%,創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高。今後一個時期,國內經濟持續恢複增長,世界經濟將逐漸企穩回升,預示著進口貿易景氣暢旺。在政府擴大進口政策促進下,持續優化進口結構,加大進口力度,將對我國外貿協調發展及世界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為此,我國要推動外貿協調發展支持世界經濟企穩回升。

2009年以來,我國進口貿易發展速度大大高於出口。在世界經濟低迷,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複蘇艱難的情況下,我國進口貿易充分發揮了對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轉換作用,促進對外貿易協調發展,對世界經濟企穩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一,擴大進口規模,支持世界經濟複蘇。受益於國家刺激經濟計劃及相關政策,2009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1%,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5.5%。在國內需求增長支持下,逆境中仍保持10055.55億美元的進口規模。2009年,世界貿易大幅下挫22%,我國進口貿易僅下降11.2%,貿易順差降至1961億美元,較2008年的2981億減少1000億美元。2010年前兩個月,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31.2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驟降50.4%,順差額不足80億美元。進口規模擴大推動我國貿易結構迅速趨向均衡,有力地遏製了世界貿易下滑,支持世界經濟逐步複蘇。

第二,擴大進口來源地,帶動貿易夥伴經濟回暖。在市場多元化戰略推動下,2009年前十大進口市場占我國總進口的比例為73.9%,較2001年的84.5%大幅下降10.6個百分點。顯示我國對其他進口市場的積極拓展。2009年,歐美日三大經濟體出口分別下降20.6%、17.9%和25.8%,但是對中國的出口僅分別下降1.5%、0.2%和12.3%;德國、荷蘭等33國對我國出口保持增長;巴西及洪都拉斯等23個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出口呈兩位數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在人民幣彙率“被升值”,貿易保護盛行,企業經營風險劇增的巨大壓力下,我國對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進口仍保持快速增長。我國進口來源地多元化,帶動了多個經濟體加快走出危機泥潭,對其經濟複蘇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三,擴大多類商品進口,促進經濟及貿易發展。為支持國內經濟及出口貿易發展,2009年,我國大宗能源、資源類產品進口保持增長,對全球市場回穩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鐵礦砂進口量62778萬噸,同比增長41.6%;大豆進口量4255萬噸,增長13.7%;原油進口量20379萬噸,增長13.9%;初級形狀塑料進口量2381萬噸,增長34.5%;鋼材進口量1763萬噸,增長14.3%;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增長了17.3%及6.8%;為滿足國內投資及消費增長的需要,對部分發達國家優勢產品進口力度加大。2009年,德國的車輛、航空器及藥品對我國出口分別增長13.7%、40.1%和12.3%;美國的航空器、鋼鐵等產品對我國出口分別增長36.5%及16.6%。

繼續優化進口結構促進外貿可持續發展,2010年我國經濟將實現8%-10%左右的增長,出口貿易將會保持15%左右的增幅,國內外需求增加將會帶動進口貿易持續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