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揚優勢、革除弊端、大膽創新的過程。我們的開放,要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科學管理經驗和優秀文化成果,引進外資,以增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不進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會主義製度繼續保持蓬勃生機。
——江澤民《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163頁
我們要不失時機地集中力量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關鍵在於深化改革。正確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關鍵也在於深化改革。因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說,是由於新的經濟體製尚未確立,各種經濟關係尚未完全理順。我們不能沿用過去計劃經濟體製那套老辦法來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那是解決不了也解決不好的,必須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努力尋求新的辦法來解決。這才是根本出路。
——江澤民《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1993年7月5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307~308頁
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麵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各項事業全麵進步,目的是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江澤民《二十年來我們黨的主要曆史經驗》(1998年12月18日),《江澤民
文選》第2卷,第254頁
發展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我們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江澤民《二十年來我們黨的主要曆史經驗》(1998年12月18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第259頁
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曆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適時地通過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製度充滿生機和活力。全黨同誌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觀點和自覺性。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74頁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經過二十五年來的實踐,我們大家對這一點都有了十分深刻的認識。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沒有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就沒有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要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勝利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體製創新,以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麵來贏得各項事業的新發展。
——胡錦濤《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發展的整個過程》(2004年5月5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66頁
改革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天發展的大好局麵。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製機製、從根本上解決製約我國生產力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技術競爭的迫切需要。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攻堅、銳意進取,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著重推進體製創新,爭取在一些關鍵領域和
重要環節上取得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製保證。
——胡錦濤《努力實現“十一五”時期發展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2005年10月11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1096頁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5~6頁
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8頁
改革創新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國過去三十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必須一以貫之,改革創新也必須一以貫之。實現科學發展,必然要求我們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開放的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方式、發展體製上都來一個深刻轉變,特別是要努力轉變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體製機製,確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體製機製。
——胡錦濤《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暨省部級主要領導
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08年9月19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577頁
我們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這三十年來,中國人民的麵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麵貌、中國共產黨的麵貌之所以能夠發生曆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812頁
二、關於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黨的領導
事實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誰來組織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誰來組織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在今天的中國,決不應該離開黨的領導而歌頌群眾的自發性。黨的領導當然不會沒有錯誤,而黨如何才能密切聯係群眾,實施正確的和有效的領導,也還是一個必須認真考慮和努力解決的問題,但是這決不能成為要求削弱和取消黨的領導的理由。我們黨經曆過多次錯誤,但是我們每一次都依靠黨而不是離開黨糾正了自己的錯誤。今天的黨中央堅持發揚黨的民主和人民民主,並且堅決糾正過去所犯的錯誤。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要求削弱甚至取消黨的領導,更是廣大群眾所不能容許的。這事實上隻能導致無政府主義,導致社會主義事業的瓦解和覆滅。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70~171頁
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沒有黨的領導,艱苦創業的精神就提倡不起來;沒有黨的領導,真正又紅又專、特別是有專
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隊伍也建立不起來。這樣,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祖國的統一、反霸權主義的鬥爭,也就沒有一個力量能夠領導進行。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66頁
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67~268頁
我們要在中國社會主義製度下實現四個現代化,理所當然的,我們的幹部隊伍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要有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要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紀律。。。今天重申這一點,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決不允許把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社會的某些技術和某些管理的經驗,變成了崇拜資本主義外國,受資本主義腐蝕,喪失社會主義中國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最近有一位華裔學者說,希望中國無論如何不要走台灣的道路,不要像台灣那樣搞現代化,那裏的經濟實際上是美國控製的經濟。我們選拔幹部,必須要注意了解他是不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符合這個條件的幹部,要加強教育,必要時要調動。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61~262頁
我們幹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方麵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我們采取的所有開放、搞活、改革等方麵的政策,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
業發展,但是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1985年3月7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0~111頁
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但在四個現代化前麵有“社會主義”四個字,叫“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社會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麵,一是以公有製為主體,二是不搞兩極分化。。。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
——鄧小平《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38~139頁
對於中國現在幹的究竟是什麼事情,有些人還沒有搞清楚。我們幹四個現代化,人們都說好,但有些人腦子裏的四化同我們腦子裏的四化不同。我們腦子裏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他們隻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這樣,關係就大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這個鬥爭將貫穿在實現四化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本世紀內要進行,下個世紀還要繼續進行。正因為鬥爭是長期的,所以我們不搞運動,主要是進行教育。既是鬥爭的過程,也是說服教育的過程,但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展。如果我們本世紀內達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們清醒一點;到下世紀中葉我們建成中等發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國家時,就會大進一步地說服他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錯了。現在看,實現我們確定的宏偉目標有希望。
——鄧小平《用中國的曆史教育青年》(1987年2月18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04~205頁
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隻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曆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說來,改變了中國的麵貌。
——鄧小平《吸取曆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29頁
我們的改革不能離開社會主義道路,不能沒有共產黨的領導,這兩點是相互聯係的,是一個問題。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道路。像“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大民主”不能再搞了,那實際上是無政府主義。
——鄧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42~243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著眼於振興中華民族。沒有四個現代化,中國在世界上就沒有應有的地位。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決大家的困難,才能避免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鄧小平《振興中華民族》(1990年4月7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57頁
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
——鄧小平《善於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1990年12月24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4頁
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四個堅持”。沒有這“四個堅持”,特別是黨的領導,什麼事情也搞不好,會出問題。出問題就不是小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裏?就在四個堅持。四個堅持集中表現在黨的領導。這個問題可以敞開來說,我那個講話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當時我講的無產階級專政,就是人民民主專政,講人民民主專政,比較容易為人所接受。現在經濟發展這麼快,沒有四個堅持,究竟會是個什麼局麵?提出四個堅持,以後怎麼做,還有文章,還有一大堆的事情,還有沒有理清楚的東西。黨的領導是個優越性。沒有人民民主專政,黨的領導怎麼實現啊?四個堅持是“成套設備”。在改革開放的同時,搞好四個堅持,我是打下個基礎,這個話不是空的。
——鄧小平1993年9月16日同弟弟鄧墾的談話,《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1364頁
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靠我們黨的領導。有人說我們現在的幹部大多是“萬金油”,我看,搞四化建設沒有這些“萬金油”幹部是不行的。不要小看了這些“萬金油”幹部的作用。
——陳雲《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1980年12月16日),《陳雲文選》第3卷,第281頁
要使全黨同誌明白,我們幹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非常重要。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國家現在進行的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經濟體製改革也是社會主義的經濟體製改革。任何一個共產黨員,每時每刻都必須牢記,我們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我們進行的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
——陳雲《兩個文明要一起抓》(1985年6月29日),《陳雲文選》第3卷,第347頁
我們要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首先,要有好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中央要有好的領導班子。。。一定要充分重視選好領導班子,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要有自知之明,而且要有知人之明,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賢。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知人之明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裏固有的,而是經過實踐的檢驗和群眾的檢驗得來的。任何個人要完全做到有知人之明,完全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個人都有他的局限性,這隻有依靠黨、依靠黨和國家的健全的民主集中製才有可能。不然,我們的革命為什麼需要黨,需要依靠階級和人民,需要民主集中製和群眾路線呢?所以領導班子的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但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不能離開我們整個黨的建設的原則來解決。
——葉劍英《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1978年12月13日),《葉劍英選集》,第494~495頁
四項基本原則中,最根本的是兩條: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要領導人民紮紮實實地建設社會主義,除經濟建設和經濟體製改革外,也包括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製。
——李先念《改革、開放政策符合中國國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選》,第484頁
一個十億多人口的國家,必須靠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方向,並動員全國人民的力量,進行長期的艱苦的奮鬥,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應該不斷改善,更加適應新的形勢和改革、開放的需要,但又決不能拋棄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如實事求是,理論結合實際,密切聯係群眾,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等等。當然,四項基本原則的任何一條都是不能違
背的。
——李先念《改革、開放政策符合中國國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選》,第490頁
曆史已經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不會有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如果沒有黨的領導,我們國家就必然由於種種內外原因而四分五裂,我們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會被斷送。黨的工作中也難免會發生錯誤,但我們黨有力量自己糾正錯誤。我們黨曆史上幾次大的錯誤都是我們黨自己糾正的。“文化大革命”這麼嚴重的錯誤,也是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任何人都不能用黨的某些失誤作為削弱、擺脫甚至破壞黨的領導的理由。隻要我們認真堅持和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就一定能夠更好地擔負起曆史賦予的重大責任。
——江澤民《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分析形勢》(1989年3月20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46~47頁
那些頑固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所主張的,卻是以實現西方資本主義為目的,放棄人民民主專政,取消共產黨的領導,背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改革開放”。他們的“改革開放”,中心就是資本主義化。這當然是黨和人民絕對不能允許的。
——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的講話》(1989年6月24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60頁
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曆史選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都越來越自覺地認識到,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
——江澤民《愛國主義和我國知識分子的使命》(1990年5月3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122頁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沒有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江澤民《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157頁
在改革中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就會葬送黨和人民七十年奮鬥的全部成果。要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同資產階級自由化主張的實質上是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開放”的根本界限。
——江澤民《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163頁
在中國,要團結凝聚十一億多人民,通過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關鍵在黨;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創建人類曆史上沒有先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關鍵在黨;要堅持“兩手抓”,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關鍵在黨;要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關鍵也在黨。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是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越是改革開放、發展經濟,越要加強黨的領導、抓好黨的建設。這一條任何時候都是絕對不能忽視、不能放鬆的,否則就會犯曆史性的錯誤。
——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1993年6月25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7頁
我們搞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搞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些根本問題上,中央曆來是十分明確的。現在,我們有些幹部埋頭於事務,很少考慮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問題,缺乏應有的政治辨別力、政治敏銳性。問題的症結就在於不講政治,頭腦裏缺乏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治。
——江澤民《宣傳思想戰線的主要任務》(1996年1月24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499~500頁
堅持黨的領導,是一項基本政治原則,也是我們搞好各項事業的根本政治保證。越是國際形勢風雲變幻,越是改革和發展的任務艱巨繁重,越是要加強黨的領導。
——江澤民《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1999年8月12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第387頁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多民族的發展中大國,要把十二億多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凝聚起來,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目標前進,必須有中國共產黨這個核心力量,必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否則,一盤散沙,四分五裂,不僅建設搞不起來,而且必然陷入混亂的深淵。
這個認識,是總結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曆程得出的結論,也是總結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
中國要發展,中華民族要振興,中國人民要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共產黨的旗幟就不能倒。
——江澤民《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2001年4月2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23~224頁
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強的政治保障。古人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四項基本原則就是管我們建設和發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因此我們說它是立國之本。如果動搖了四項基本原則,或者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得不好,那就會在政治方向、政治保障上出問題,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就不能成功。
——江澤民《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2001年4月2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15頁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也就沒有中國的前途和希望。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和通過改革不斷加以完善,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麵進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胡錦濤《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鬥》(1999年5月4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37頁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關鍵。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麵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麵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3年7月28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403頁
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決不是要改掉社會主義製度。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實現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統一,就在於我們既堅定不移地進行改革開放,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堅決排除各種錯誤思潮、錯誤傾向的幹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胡錦濤《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2007年12月17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01頁
我們黨帶領人民幹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公有製為主體、按勞分配為主體,同時又必須積極探索能夠極大解放和發
展社會生產力、充分發揮全社會發展積極性的體製機製,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研究室2009年版,第800頁
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統一和凝聚起來,齊心協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統一領導是不可設想的。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807頁
三、關於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41頁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