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臨空經濟區的稅收及金融政策,給臨空經濟區注入新的市場競爭活力,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此外,建立國際合作機製,可以適當與國外發達的臨空經濟區實現對接,以靈活的外彙政策及稅務優惠政策,實現區區互動,吸引國外臨空經濟區內的企業前來投資或設立代理機構等。
對待臨空經濟的發展要科學規劃,大膽嚐試,製定靈活的政策,健全服務保障機製,完善基礎設施,促進臨空經濟的快速發展。
完善入園甄選:形成高端的良性互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臨空經濟區內引入的主導產業應該與航空運輸業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產業關聯。而目前中國臨空經濟區內引入的產業中很多都不具有高強度的臨空指向性。此外,臨空經濟區內沒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的產業集群,產業同構現象嚴重。另外,目前臨空經濟區中的許多產業處於產業鏈的初級位置。如僅進行材料加工、組裝、製造等利潤較低的業務,而較少涉及高端的創新研發、售後服務、市場營銷等業務。限製了臨空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利於中國空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臨空經濟區中現代服務業及生產性服務業有待提高。
對於物流業企業的引進機製應重點考慮該企業多式聯運的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國物流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產業鏈較短,極具缺乏諸如國外聯邦快遞、UPS快遞等企業可單獨承擔水運、陸運、空運等多式聯運的一條完整產業鏈。中國臨空經濟區在引進物流產業時,應注意直接引進或培養具有多式聯運能力的大型物流企業,同時鼓勵企業增加附加服務,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運營效率。
實現中國臨空經濟區高效發展,首先,應該設立一個高級別的臨空經濟組織管理機構,從統籌區域長期發展的角度考慮,製定中長期的臨空經濟區發展戰略規劃,明確臨空經濟區的功能分區布局和發展邊界,以及如何平衡和協調臨空經濟區和附近城鎮的土地劃分和補償機製,以及產業分工協作的職能。其次,要明確入住園區的企業甄選機製和流程,以保證園區內形成高端的良性互動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甄選過程中,以與臨空經濟的前後關聯性為準則。在甄選物流企業進駐流程中,考慮其多式聯運的能力和效率,選擇本身具有水、陸、空連運網絡的大型企業。同時,還要協調處理好臨空經濟區產業類型和周邊城鎮的產業類型銜接問題,實現良性循環。
重視專業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形成“產學研”一條線的發展機製
近年來,中國對臨空經濟建設投入的資金比例也不斷在加大。但從全國的航空和臨空經濟區的基本建設來講,目前許多臨空經濟區人才、科研機構匱乏,缺乏創新“孵化”基地。臨空經濟多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集中地,是一些新技術及新產業發展的領導者及開拓者,這對臨空經濟區周圍的人文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大批可以服務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人才及專業人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中國航空城內缺少“產學研”一條線的科研機製,這不利於臨空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臨空經濟區是創新的高地,國外臨空經濟區內大多數設有科研機構,例如北卡羅萊納州研究三角園區是企業、學術、產業與政府的共同合作體,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研究開發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區。而中國大多數臨空經濟區內缺乏科研機構,沒有形成技術與產業的良好互動。
在對國外機場臨空經濟發展經驗的總結、分析過程中發現,各個政府當局都積極地建立科技園區或實驗中心。這些研發機構對臨空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且其對於那些技術含量高、極具創新意識的企業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企業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可以使科研成果及時、充分地轉換為生產力,進而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行業潮流的引導者。因此,設立科技園區,為研發生產性企業提供技術、交流平台,使科技成果更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不失為促進中國臨空經濟產業高效發展的一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