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產業經濟(4)(3 / 3)

緊迫課題:在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上有所作為

在過去1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央財政支持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2003-2012年累計投入580.11億元,年均增長82.2%。在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框架基本建立。

文化部、財政部於2011年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為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探索經驗、提供示範,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科學發展。作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創建城區,北京市朝陽區建立了“1+6+43”創建組織網絡,提出了“3+1”四級服務網絡建設的基本思路,研究製定了“2+5”公共文化服務評價考核指標體係,各項創建工作紮實推進。第三方測評顯示,經過兩年創建實踐,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創建要求的76項指標中,該區已全部達標,其中,處於優秀水平的指標占93%左右。2013年4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載題為《文韻潤城鄉——北京市朝陽區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紀實》的文章專門報道該區的經驗做法。

但是,也必須看到中國公共文化服務方麵存在諸多問題。2013年4月25日,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主持的《2012年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發布。據主持此項研究的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遜教授介紹,例如關於公共文化人均投入方麵,全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得分在60分以下;包括投入總量排在第一位的廣東,排在第四位的江蘇,人均得分都在60分以下;又如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重百分比,全國平均是0.42%,有18個省市自治區低於平均水平;還有人均文化事業費(元),全國平均是35.86元,有21個省市自治區低於平均水平,這表明許多省市自治區公共文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不僅總量少、比重低,而且人均文化事業費明顯偏低。

公共文化服務、社會資源和市場機製,分別代表了政府、社會和市場三種力量。目前這三種力量還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政府較強,市場相對弱,社會更弱。在實踐中,政府主導乏力、引導參與不力。其實,文化不僅是政府的事,還要政府、市場、社會三輪驅動,三管齊下。

可以預期,“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讚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將成為未來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提速升級的重要抓手。

需要強調的是,公共文化服務要建成一個體係,農村無疑在網底。

要建成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必須有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資源引向農村。2013年3月27日至29日,文化部部長蔡武到廣西調研時了解到基層和邊境地區文化投入不足、設施不完善、人才欠缺等問題,表示這就是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他強調指出,各級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充分激發社會參與和發展文化的活力,讓群眾真正成為文化創作、欣賞和評判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