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實用文寫作基本能力分析第一節寫作的思維訓練方法
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隻有對事物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人們才可以認識那些沒有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種種事物的側麵,才可以認識事物的屬性以及事物之間本質的聯係,從而才有可能改造它或利用它。盡管分析問題與覺察、認識、經驗、知識等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分析問題主要是與思維有關。
人們要分析、認識問題,一般都要經曆從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綜合,到最後形成概念或結論的過程。分析是指在思維中把事物分解成各個部分、階段、方麵或把事物的個別特性及其同其他事物的個別聯係等區分出來,獲得對事物某些側麵或聯係的正確認識。綜合是指在思維中把事物的各個部分、階段、方麵及個別特性結合起來,探求其各個部分之間的複雜聯係,把事物再現出來,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質,把握整個事物的發展規律。在研究事物的過程中,分析和綜合從表麵上看兩者好像是完全對立的,其實兩者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因為綜合必須在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綜合是對通過分析列舉出來的各個部分進行綜合,隻有分析出事物各個部分的各個特性,綜合才能進行,如果對事物分析得不全麵、不深入,綜合就很難進行。
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人的思維能力。觀察、記憶、聯想、發散、收斂,尋找和確定新問題,都是寫作思維過程中涉及的重要內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寫作也是一種創造過程。下麵將從創造學角度對寫作過程中涉及的思維訓練方法進行探討。
一、觀察能力訓練
1結合體驗訓練觀察能力
實用文寫作的準備經常用到觀察。觀察者既要看得細,察得深,善於捕捉疑點,又要把握觀察中的意外現象,確立新的觀察契機,同時應學會從不同的方位,按照不同的順序去觀察事物,這樣才能客觀、全麵地認識事物並最終反映事物。思考在傳統上被認為是一種和觀察相分離的行為。據此觀點,觀察是搜集信息的過程。思考是一種處理信息的過程,它們都是獨立的、封閉的。
其實,思考與觀察之間是有密切聯係的。在鴨子和兔子,年輕的妻子和嶽母的轉換中(見圖1和圖2),就會發現視覺並不是簡單的照片記錄,而是一種有主動思考參與的過程。在創造中,我們經常是一邊觀察、一邊進行構思,在這個時候,觀察、想象、構思是同步進行的,隻是我們並不總是有意識地覺察到這一點。如果經常地意識到我們的思考是由眼睛來參與的,那麼,這就有助於我們更早地達到一種眼、心、手結合的狀態,進而在觀察的過程中去不斷地更新我們的視角。在觀察的過程中,針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除去其中的個性化成分,我們可以看到,觀察並非隻是眼睛的功能,思維同樣介入其中。對於同一個事物,我們可以用許多種推理來進行觀察。
圖1歧義畫-1900年J-亞斯德羅
《鴨子和兔子》圖21930年W-希爾
《年輕的妻子和嶽母》
因此,觀察不僅是簡單的觀察,更可以是與體驗相結合的觀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一些實物結構來表達我們的想法。視覺思維的外化可以使我們的想法由抽象變得具體,由模糊變得清晰。同時,具體的動手實驗、構造工作模型也是輔助觀察的一種非常直接且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模型更適合於一邊想象,一邊製作,而不是僅靠想象就可以完成的。
2轉換觀察角度的訓練
人們在觀察的過程中,原有的思維方式、思維角度、記憶的信息量對人們觀察的質量影響非常大,這時需要跳出原來的圈子,重新審視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可以嚐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推理去觀察同一事物,這樣,可以使觀察結果相對全麵一些。這種全麵的觀察總可以讓觀察者發現新的東西,使之對事物持有一種持久的新鮮感。轉換觀察角度的訓練方法有如下幾種:
第一,重新分類。人們一般都是把家裏的東西按電器、家具、床上用品、廚房用品等分類,訓練時可以打破常規,分別用色彩,造型,質感進行分類,也可以隨機地把不關聯的兩種事物分在一起成為一類,如:把紅色與床分為一類。這種新的方式肯定會獲得一些全新的體驗。
第二,顛倒。就像彎腰從兩腿中間看事物,一切都顛倒了一樣,找一個熟悉的照片,將其倒置,從中發現原來沒有觀察到的新信息。或者看一張畫,顛倒後,從上往下畫這張畫兒,不要想畫上畫的是什麼,隻把注意力集中到線條的走向上。
第三,有意忘記。觀察你的同座,在紙上寫下他(她)的一些特征。然後,再拿出一張紙,忘記他(她)的一般特征,重新觀察你的同座,看是否能得到你過去從未注意到的一些特征。這才是全新的觀察!
3觀察的敏感性訓練
觀察是寫作材料獲得的重要手段。觀察者對問題的敏感程度是材料質量的決定因素。要提高材料質量,就要提高人認識問題的敏感性,這一點對研究類型的實用文寫作十分重要。一般常用的訓練方法有:
第一,保持新鮮感訓練。首先可以采用回憶新鮮感訓練。回憶第一次看到某件東西時的感受,如第一次看見汽車時是什麼感覺?第一次吃辣椒是什麼感覺?回憶得越詳細越好。經常回憶新感受可以增強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其次,回到童稚狀態訓練。想象自己是一個兩三歲的小孩,會對第一次看見的事物如何看待。保持新鮮感訓練,可以增強被訓練者看問題的敏感度,有助於發現新問題。這種訓練對作者寫作時提出與前人差異較大,甚至大不相同的新觀點有很大幫助。
第二,尋找不習慣的感覺。習慣是創新的大忌,因為習慣養成惰性,對問題見怪不怪。主動地嚐試各種破除習慣的做法,就可以從中獲得新鮮的感覺和對問題的敏感性。比如,你一開始使用剪刀時,覺得很不舒服,別人常常告訴你,用用就習慣了。果真,你用習慣了,也對剪刀的缺點麻木了。因此,尋找不習慣的感覺,不是與自己過不去,而是在發現事物的缺陷,找到研究或寫作的課題。主動尋找不習慣的感覺,可以幫助被訓練者尋找事物存在的問題,促進作者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訓練對寫作時在前人觀點基礎上進行有益的補充,從而豐富現有的觀點和知識體係有很大的幫助。
二、記憶能力訓練
記憶能力是指記住經驗過的事物的能力,即再現經驗過的事物的能力。因為寫作活動是以作者經驗過的事物為基礎,通過再次加工和創造產生作品的過程,所以記憶能力對寫作活動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1記憶力的評價標準
評價一個人記憶力的好壞,主要依據以下四條標準:
第一,記憶的速度如何。良好的記憶能力,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能記憶盡可能多的東西。
第二,記憶的穩定性如何。即保持記住的東西的時間的長短。
第三,記憶的準確性如何。即能否把記住的東西準確無誤地再現。
第四,記憶的儲存性強弱。即能否把記憶中所保存的東西在需要時很快地回憶起來。
2記憶能力的訓練方法
提高記憶能力對提高寫作能力有很大作用,對於不同的事物應當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提高記憶效率。一般地說,常用的記憶方法有如下幾種:
第一,強烈刺激記憶法。有強烈刺激的事物比較容易識記和保持,特別是新鮮事物或有重要意義的事物的首次刺激。因此,利用新鮮事物對大腦皮層的首次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記憶的效果。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記憶某種新理論和定義等。
第二,並用記憶法。這種方法是指在記憶某事物時,眼、耳、手、嘴等感覺器官同時工作,從而使大腦處在積極的綜合的運動狀態。該方法特別適用於記憶外語單詞。
第三,爭論記憶法。就是指通過與別人就某個問題進行善意的爭論和討論,使大腦高度緊張,加深印象、清晰識別。這種方法對糾正記憶錯誤,鞏固記憶特別有效。
第四,趣味記憶法。尋找事物的特征或有趣的地方,使大腦產生興趣和聯想以幫助記憶。這種方法適用於記憶年代、曆史人物以及公式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