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激發情感
演講不僅能以理服人,還能以情感人。演講是演講家在現場上聲、態並作的直觀性的言態表達,他表達的理性內容是飽含著情感的,比如對某一事物的看法既有理性認識又有情感體驗,表達時也是帶著情感的表達,情感又必然在聲音、語調、態勢、動作、表情上直觀地表現出來,近距離地感染聽眾,激發聽眾,使聽眾無法平靜,或激動歡呼,或憤憤不平,或熱淚盈眶,這種情感就會驅動聽眾產生符合目的行動。所謂演講特有“煽動”作用,主要是體現為情感的激發作用。當然情感的激發作用也是因演講而異的,多種多樣的,有的表現為群情激憤。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時,陳勝有一段著名的演講: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這段演講,有說理、有鼓動,成功地激發了聽眾的情感:“徒屬皆曰:‘敬受命’”正是陳勝激發情感效果的反映。
(三)指引行動方向
演講最高宗旨在於能引導聽眾向符合演講者希望的方向行動。演講指引行動方向的作用有時是直接的、立竿見影的,例如上文提到的陳勝起義前的鼓動演講;也有時是間接的、循序漸進的,比如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的演講。
六、演講語言使用的注意事項
演講語言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幾點:
首先,演講語言要準確,就是遣詞造句能夠確切地表情達意,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真實麵貌。演講要有科學性,離開了準確的語言,科學性就無從談起。所以,對演講語言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準確地闡述事物、表情達意。
其次,演講語言要平易,就是平順、通俗、易懂。俗話說:“話需通俗方傳遠。”演講是講給一定對象聽的,聽眾聽不明白,必然影響信息的傳遞和思想的交流,演講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當然,平易決非淺薄庸俗,而要淺顯中見深沉,平實中見奇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道理。
要使演講的語言通俗易懂,需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用口語化語言
演講語言口語化,表現在要多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多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詞;多用音節清晰、不生歧義的詞;多用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等聽眾喜聞樂見的精辟易懂的語言;適當運用有生氣和活力的新詞語。
(二)多用自己的語言
演講者在演講中是以現實中的“我”出現的,他要表達的也是現實中“我”的真實思想感情。演講的這一現實性特點,首先就要求演講者多用自己的語言去演講。這樣,演講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才具有真實性和平易性。
(三)要在推敲錘煉上下功夫
首先,淺顯不等於淺薄,通俗不等於庸俗。語言平易正是為了讓聽眾借助淺顯平易的語言,領會演講者寓於其中的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和道理。曆史上許多著名的演講家所留下的膾炙人口的演講名篇,無不見著於思想的淵博、見解的精辟及言詞的通俗易懂,這也正是他們深思熟慮、反複推敲的結果。要做到用最平易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概念,沒有深厚的語言功底是不行的。
再次,演講語言要精練。就是要簡潔明了,言簡意賅,用最短的時間說明最重要的道理,用最少的語言傳遞盡量多的信息。
最後,演講語言要生動。這個問題主要是演講中語言修辭問題。在演講中最常用修辭方法有如下幾種:
1比喻
這是演講家最常用的方法,一個準確、精彩的比喻,不僅可以使抽象深奧的事物淺顯易懂,而且聽來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2比擬
包括擬人和擬物。恰當地運用比擬,對於加強演講的感情抒發和增強說理議論的形象性,都有很大的作用。
3排比
排比句是幾個語意相關、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連用,它可以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旋律美,能夠加強語勢,如江河奔瀉,勢不可擋。
4借代
就是用與甲事物有密切關係的乙事物代替甲事物。它可以使演講語言形象具體,簡潔精練,更富於鮮明的感情色彩。
5設問與反問
其共同的特點是“明知欲問”。所不同的是,設問是自問自答,反問則用不著回答。其作用就是提醒聽眾注意,引起聽眾期待、深思,增強語言的感情力量。
6引用
在演講中,根據說明觀點和表達主題的需要,適當地引用經典名言、警句、格言、俗語、諺語、歇後語、寓言、故事等作為闡述問題的依據,可以使演講語言生動而雄辯,發人深省。但要注意,一定要緊緊圍繞主題和觀點,切不可把引用作為點綴,以賣弄學識、嘩眾取寵。
7對比
就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麵進行對照比較的修辭方法。運用對比,可以把假惡醜和真善美進行鮮明的對照,相得益彰地揭示其截然不同的本質,表現出演講者的強烈愛憎感情。
此外,恰當地運用雙關、反複、感歎、歇後、象征,反語等修辭手法,都有助於演講語言的表情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