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能力訓練44(1 / 3)

第十章演講第一節演講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演講者的必備素質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需要具備的素質涉及很多方麵,需要對哲學、邏輯學、寫作學、傳播學、美學、倫理學、語言學、修辭學、社會學、公關學、曆史學、民俗學以及文學等與文稿寫作有密切關係的專門知識有相應的了解。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全麵提高演講者素質;一般說來,包括下幾個方麵。

一、全麵的知識儲備和較強寫作能力

一篇文稿雖然隻有幾千字,但要將問題闡述清楚,演講者就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如果演講者的知識儲備不夠豐富的話,文稿必然索然無味;文稿如果不吸引人,演講者的演講一般很難獲得成功。

演講者的知識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古人曾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也有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論述。這正好說明了,做學問,寫文章,展現“口才”過程中積累資料的重要性。

要想在很短時間寫出一篇優秀的用於表達的文稿,就需要進行較長時期的寫作訓練。要想使自己寫出的文稿更有價值,就要使自己成為一名擅長寫作的人。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知識水平;其次,還要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要提高人的邏輯表達能力;最後,要提高寫作的技能、技巧。

口頭表達是一門綜合藝術,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文稿寫作是對現實的生活現象進行的篩選、提煉、概括和評價,實際上就是經過科學和藝術地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的一種方式。因此必然要綜合運用各方麵、各學科的豐富知識和最新成果,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將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現實的具體的事件和事例轉化成信息,並以文字符號形式記下來,以供口頭傳播出去。為此就需要文稿寫作者具備多方麵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各方麵的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在某一次具體的表達過程中,或者對某一篇文稿來說,它所涉及、運用的知識是有限的,是屬某一專業、某一學科的一個範疇的。但是各種知識之間是相互聯係的,不了解其內在聯係就不能說較好地掌握了這些知識,因此也就不能較好地加以綜合運用。所以,寫作者的知識越多、越豐富越好。

演講者在進行知識積累時,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一)不要有浮躁心理

學習知識過程中,任何一絲一毫的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積累知識是一個長期的、係統的工作,羅馬城不是一天就可以建立起來的。學習知識是一項苦差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怕吃苦、要勇於吃苦,隻有這樣才會找到學習的樂趣。長期的知識積累,可以使演講者獲得更加豐富、更加係統、更加全麵的背景材料,演講者就會在未來不同場合的表達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要注意吸取精華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是一名演講者應該認真學習的。作為一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演講者,即便是理工科大學生,如果不能熟讀四書五經,至少也應該去讀一讀《古文觀止》,學一學中華曆史,背一背唐詩宋詞。紮實的文學功底不僅可以豐富演講者的知識,更可以陶冶演講者的情操,還可以提高演講者的修養和綜合素質。

(三)要注意培養自身收集材料的能力

收集材料能力的培養,主要目標是培養演講者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該項訓練常用的方法有三種:一是記提綱,就是把所讀文章的各段的段意記錄下來。提綱能幫助我們記錄原文的主要內容和論述的邏輯層次。二是作摘錄,就是把所讀文獻的某些重要句、段摘抄下來。摘錄要注意選擇,必須與原文相符,不得有任何改動。其好處是可以直接引用。三是作摘要。摘要是用準確而又簡練的文字把所讀文獻的主要內容反映出來的一種形式。作摘要應忠實原文,不能隨意加進自己的觀點,以免曲解原意。如果原文也有摘要,可以直接搜集起來,這樣的摘要叫著者摘要或編者摘要,寫作時也可以直接引用。

這裏應該強調的是應使演講者掌握建立“材料手冊”或“寫作筆記”的能力。作記錄常用的材料工具有三種:筆記本、活頁紙和讀書卡片。

用筆記本記錄最好先分類,把同類材料記在一個本子上,這樣便於查找,使用起來也較方便。活頁紙記錄便於調整、分類、節省用紙,很受歡迎,是記錄的好材料。製作卡片是一個比較好、優點較多的辦法。卡片的優點是:精粹、清楚、靈活、方便。卡片小,記載的內容相對集中、突出,一般總是材料中最精粹的部分。卡片文字簡明單一,一目了然,十分清楚。卡片是單張的,排列組合,分類整理起來十分靈活。卡片紙質較好,在裝盒入袋之後,查找起來十分方便。一張卡片,主要記載項目可包括題目、作(譯)者、內容和材料出處。四項中缺少一項,使用起來都會遇到困難和不便。

文摘卡片一般格式如下:

文摘卡

題目

作者譯者

書刊名稱卷期頁年月

內容摘要

(四)積累材料不要拘泥於表達本身

口頭表達雖然是一種以語言為載體的表達方式,但是,由於口才訓練涉及內容的寬泛性對演講者的整體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好的演講者,可以不是每一個領域的專家(其實上,也不可能成為每一個領域的專家),但卻要爭取成為盡可能多的領域中知識和信息的了解者。這就是,“口頭表達”的功夫在“口才”之外,演講者的功力在“表達”之外的道理。如果想成為一個擁有優秀口才的人,他的自身知識麵就需要盡可能的寬,隻有這樣,演講者的思路才會更開闊,適應力才會更強。因此,演講者在進行知識積累的過程中,要多做讀書筆記、多思考、多做讀書卡片。

演講者經過艱苦的知識積累過程,寫作的基礎就會有所提高。因為隨著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演講者即便是適當的模仿,也會使自己的表達內容豐富起來,也會使自己的表達更加具備吸引力。這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表達的意思。但是,進行寫作訓練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適當的模仿在學習之初會對演講者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一味地模仿,就會永遠停留在一個學習別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境地,這就像一個小孩兒學習走路,自己如果不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走路。我們認為:作為一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演講者,模仿期越短越好,早一天走出模仿期就會早一天形成自己的風格,早一天形成自己的風格,就會早一天學會獨立思考;早一天學會獨立思考,就會早一天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講者。回憶筆者作為一名演講業餘愛好者的經曆,演講者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演講風格,遠比模仿大師重要得多。因此筆者認為:“盡信書莫若無書”,獨立思考對於一名演講者,特別是一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演講者是第一重要的。

寫文章要有“虎頭、鳳肚、豹尾”,這一觀點對演講稿同樣適用。一篇好的演講稿如果想做到“虎頭、鳳肚、豹尾”當然是最好的,但這對於初學者無異於要求考試門門全優一樣。過渡的辦法是先學習如何寫好演講稿的開頭和結尾。演講稿的開頭如果沒有吸引力,你就會給聽眾一種索然無味之感,必然失敗。演講稿的結尾如果沒有感召力,也就不會使聽眾感覺到回味無窮。演講稿開篇和結尾的寫作的辦法很多,開篇的寫作方法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開門見山式,另一類是留有懸念式。在大多數情況下,第二種方式效果會好一些。演講稿結尾的寫作方法一般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簡單總結式,另一類是發人深省式。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第二種方式效果會好一些。但是,不管運用何種方式,演講者在寫作演講稿時都要把握一個“度”。否則,就會出現在演講稿的開篇過分追求吸引聽眾而一味標新立異搞得聽眾“如墜雲裏霧中”,不知所言;也會出現在演講稿的開篇過分追求平易樸實而一味平鋪直敘搞得聽眾提不起精神,不願意聽下去。同樣情況,也要在演講稿結尾的寫作中,既不要為了總結而總結,被聽眾認為簡單重複,也不要為了別出心裁被聽眾認為嘩眾取寵。在演講稿開篇的寫作中,既可以用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經據典,還可以巧設疑問,更可以利用對比擺事實、闡明觀點講道理。在演講稿結尾的寫作中,既可以通過總結提煉中心思想,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豐富觀點,還可以引用詩句增加韻味,更可以振臂一呼號召聽眾。但是,水無常形、文無定式,寫好演講稿的開篇和結尾並沒有什麼萬能鑰匙,演講者應該分析具體的場合、具體的聽眾特點選擇不同方法去書寫自己演講稿的開篇和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