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能力訓練44(3 / 3)

所謂聯言判斷就是判定若幹個事物情況相同時存在的判斷。(邏輯形式是:p並且q)。聯言判斷包括:合主項聯言判斷、複合謂項聯言判斷、複合主謂項聯言判斷。

所謂選言判斷就是判定若幹個可能的事物情況至少有一個存在的判斷。選言判斷包括:相容的選言判斷(邏輯形式是:p或者q)、不相容的選言判斷(邏輯形式是:要麼p,要麼q)。

所謂假言判斷就是判定某一個事物情況是另一個事物情況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包括充分條件假言判斷(邏輯形式是:如果p,那麼q)、必要條件假言判斷(邏輯形式是:隻有p,才q)、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邏輯形式是:當且僅當p,才q)。

所謂負判斷就是由否定某個判斷構成的一種判斷,包括(邏輯形式是:並非p)。

所謂推理就是有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已知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一般被分為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所謂論證就是用一個(或一些)真實判斷確定另一判斷真實性的思維過程。

演講者在表達過程中,經常要對各種問題發表意見、做出判斷,表明演講者讚成什麼,反對什麼。演講者為了讓聽眾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就必須使自己的觀點有所依據,就需要以自己的論點為出發點提出證明論點的理由。這一過程就是論證。一次論證是由許多個判斷組成的有機體,主要包括三部分:論點、論據、論證的方式。論點就是演講者表達過程中要論述的中心觀點,所要論證的觀點既可以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觀點,也可是在論證之前尚未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觀點。論據是被引用過來證明論點真實性的判斷依據。論證的方式就是由論據來確立論點真實性的方式。論證在表達過程中作用巨大,一個好的論證可以使表達更有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演講者做出的判斷是正確的、邏輯是清晰的,這樣就可以保證推理的正確性。因為,如果邏輯前提不正確,推理原理和過程正確,推理的正確性也無法保證。也就是說,當前提為假時結論很可能也是假的。

例如:有人曾經請羅素證明過這樣一個命題:“已知:1+1=3;證明羅素是教皇。”羅素這樣證明道:因為,1+1=3;所以,1+1=2+1;所以,1+1=2;所以,1=1+1。又因為,羅素是一個人,教皇是一個人;所以,羅素=羅素+教皇;所以,羅素=教皇;所以,羅素是教皇。

從這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前提、推理原理、推理過程同樣重要。

在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的過程中可以應用的方法是:應用數學分析法輔助形式邏輯培養。

所謂數學分析法就是運用數學所提供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對所要研究的事物進行量的描述、分析、計算和推導,從而找出能以數學形式表達的事物的規律和特性。應用數學分析法分析事物最困難最關鍵的一步是建立所分析事物的數學模型。為達到這點,演講者應具備“數值分析”知識;同時能針對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基本參數,然後找出關鍵參數的能力;最後根據有關理論建立數學模型。該方法看起來與“口才”的培養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由於人類的思維的相似性,數理邏輯思維又較形式邏輯思維更加抽象。因此,完全可以應用數理邏輯思維借鑒和幫助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建立。

六、豐富的聯想能力

演講者在演講稿的寫作過程中,要善於聯想和想象,這樣不僅可以使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還可以使演講者探討的問題更加全麵。

聯想能力特別是創新聯想能力是演講者非常重要的能力,聯想能力越強就越能把自己的有限知識和經驗充分調動起來加以利用;聯想能力越強越能把與某種事物相聯係的成千上萬的事物都聯想到取之所用,大大地擴大論證思路。

在聯想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可以應用的方法是:

(一)接近聯想

空間或時間比較接近的事物在經驗中容易形成聯係,因而容易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例如,要求被訓練者從工廠水壩聯想,被訓練者可以聯想到水力發電。以早晨為基點,被訓練者可以聯想到初升的太陽、露珠、霜等。

(二)類似聯想

要求被訓練者由一件事物聯想到與其有相似特點的事物。如由中國聯想到第三世界其他國家,由經營聯想到管理等。

(三)對比聯想

要求被訓練者由一件事物聯想到與其對立的另一件事物。如由光明聯想到黑暗,由擴大聯想到縮小,由集中聯想到分散等。

(四)因果聯想

它要求被訓練者由一事物聯想到與其有因果關係的另一件事物。如由火聯想到熱,由寒冷聯想到冰雪;或由熱聯想到火,由雪聯想到冷等。

(五)從屬聯想

它要求被訓練者由一種事物聯想到與其有從屬關係的事物。如由整體聯想到部分,由部分聯想到整體;由汽車聯想到發動機,或由發動機聯想到汽車。

(六)“遙遠”聯想

它要求被訓練者由一件事物聯想到與其關係非常疏遠的另一些事物。如要求由機床聯想到天空,由木材聯想到足球。這種方法是考察、訓練被訓練者聯想的難點。其聯想的具體過程如下:

木材—樹林—田野—足球場—足球 或 木質—木材—籃球架—籃球—足球

機床—防鏽—潮濕—天氣—天空 或 機床—零件—氣球—天空

七、較強的資料記憶能力

演講者在表達過程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必須脫稿的,不可能照本宣科,這就要求演講者有較強的記憶能力。記憶能力是完成知識儲備的基礎,對語言表達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任何語言交流如果排除記憶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任何一種論述必須以所記得的經曆過的事物為基礎。進一步講,正是由於有記憶能力才能保持過去覺察和認識的成果,並使當前的覺察和認識在以前的覺察和認識的基礎上更廣泛、更深入、更全麵地進行。也正是由於記憶才能使人們不斷地積累經驗和知識,為表述、論證、說理乃至寫作準備更充分的營養材料。

根據心理學理論,人的記憶高峰是在20歲左右;要提高記憶能力,使記憶高峰延長,首先就要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一個人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心猿意馬”、“心不在焉”,是不可能提高記憶的效率的。其次,要克服厭煩情緒,記憶資料、進行記憶訓練、提高記憶能力是一件艱苦而枯燥的工作,要獲得成功必須要激發熱情防止厭煩情緒對自己的幹擾。再次,要理解與背誦相結合,記憶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的記憶。根據心理學實驗,人們發現人一次可以記憶的內容是5至7個組塊,如果要求“被試”(被測試的人)記憶的材料有規律,記憶的效果就好。背誦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同時又可以加深理解,但是,如果一味的背誦,記憶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很好的。

提高記憶能力的具體訓練方法是:

(一)強烈刺激記憶法

具體做法是利用人對有強烈刺激的事物比較容易識記和保持的特性。重視新鮮事物對被訓練者大腦皮層的首次作用,比如要求被訓練者在看一本書第一遍時特別認真等。

(二)並用記憶法

這種方法是在記憶某事物的時候,要求被訓練者眼、耳、手、嘴等感官同時工作,使大腦處在積極地、綜合地運動狀態。這種方法特別適於記憶外語單詞。

(三)爭論記憶法

即以本專業的一個問題作為論題,要求持不同觀點的被訓練者找出證據,進行爭論。經過善意的爭論和討論,使大腦高度緊張、加深印象、清晰識別。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糾正錯誤、鞏固記憶十分有效。

(四)歸納記憶法

該訓練方法要求被訓練者對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和整理,理清大腦的記憶線條。也可以要求被訓練者按不同的邏輯內容編寫提綱,加以記憶。

資料是口頭表達的基礎,記憶是口才訓練的有效手段。因此,訓練被訓練者記憶能力,對提高演講者表達能力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