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撒拉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3 / 3)

陳珊(1949年~),中國書畫家。1965年畢業於西北師大美術係國畫專業。長期從事美術教學和國畫創作,現為甘肅省政協書畫研究室高職畫家,係甘肅美術家協會會員、蘭州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美術高級教師,其國畫作品獲全國畫展優秀獎並被國家收藏。所輔導的青少年美術作品獲得國際獎項和全國一等獎、優秀獎等。

作品曾參加國內外美展獲獎並被編入《92’中國美術家專集》《現代中日美術通鑒》等。作品被日本、瑞士、英國、美國等國收藏。作品主要描繪中國西部邊塞風土人情,畫風深沉渾厚而悲壯。在蘭州舉辦了陳珊國畫藝術展;出版有《陳珊畫集》《陳珊甘南風采集》和《陳珊桂林速寫集》等,多件作品被國家文化部、人民政協及海外文化部門收藏。《撒拉人》獲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佳作獎。《荒野春韻》獲1993年中國西部畫展優秀獎。

《河州古韻》獲中國青年國畫大展一等獎,1996甘肅首屆當代中國畫展優秀獎。《奶香醉人》獲中國西部風情畫展優秀獎。其作品有鮮明獨特的風格和對西部風情的個人追求。作者多角度地汲取藝術營養來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以意境為主,又不失水墨畫的神韻。浪漫與夢幻的情調是畫家藝術的一大特點,同時也盡量追求一種醉人的生活氣息,他的《家住黃土高原》就能讓讀者嗅到窯洞前的黃土清香味。

《河州唱晚》用一片暖暖的金黃色調畫出了心中的霞光,色彩單純而層次豐富,展現出一片清靜自由的天地,洋溢著特有的詩情畫意……在創作過程中,他十分重視速寫,他的速寫集彙集了作者在柳州、漓江、桂林等地遊覽時的部分寫生作品。1984年,生活在西北的陳珊有機會到南方去寫生作畫,桂林山水激起畫家的創作靈感和熱情,漓江煙雨使他如醉如癡。他用感情的畫筆一幅幅地記錄著嘉陵江的小船、漓江魚鷹、陽朔人家、桂林山水、雨打芭蕉、水邊風竹。

這些有別於大西北的南方景象,激起了他的新鮮感和想象力,使他的畫麵呈現出別樣風情。他在描繪桂林風光時,吸收了國畫的構圖和版畫的黑白效果,特別注意虛實對比,疏密得當。畫麵簡單而生動,充分顯露出畫家深厚的基本功和藝術修養。如《漓江人家》《江水映月》《芭蕉聽雨》《隨水而去》《彩雲追月》等都是這方麵的佳作,使人感受到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表現畫家創作的浪漫風度,把讀者帶到桂林山水之中,使人感受到自己和畫家一起漂流在江南秀水之中,讓人心情無限的愜意。舒曼的一首《夢幻曲》,至今令人讚歎陶醉。其關鍵在於它給予人們如夢似幻的美的愉悅,進而引起對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陳珊的繪畫給予我們的正是這樣一種審美效果。

陳珊以詩人般的夢幻,營造著他自己的西部山水。他的《青海湖之夢》《河西古韻》等作品都極富生命力和現代感。他深入生活寫生遇到山民,都會目送天邊,樸實敦厚的山民負重的印象,一直留在畫家的腦海中難以抹去……也正是畫家的這種割不斷的平民情結和根植於底層沃土中的創作思想,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憾人的力量。

陳珊是撒拉族畫家,熟悉少數民族習俗,所以筆下得心應手,生活氣息濃厚,人物行筆簡練,並略作誇張變形,其敦厚樸實的形象躍然紙上。

五、馬明良

馬明良(1961年~),民族學、宗教學、文化學學者,留學回國人員,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甘肅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副會長,中央統戰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上海外國語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和國家重點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和中國核心圖書目錄評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