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撒拉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3)(3 / 3)

曾任文化部第二屆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委,《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舞蹈學科分支主編,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評委,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劇目評委,第五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委。

十、馬維勝

馬維勝(1965年~)1986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政治係,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四川大學經濟係助教進修班學習碩士研究生課程;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結業;1996年被確定為省級中青年學術骨幹教師,現為青海民族大學準學科帶頭人,青海民族大學教務處處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經濟和區域經濟。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參編學術著作和教材4部,主持省級課題1項、地方政府課題4項、院級課題2項、企業課題4項,參與省級課題3項。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課題研究。同時,主持青海民族大學教務處的工作,在課程設置、教學改革等方麵多有建樹,為民族教育作出了貢獻。

2003年開始主持教務處工作,首先在校長和分管副校長的領導下,組織開展全校評估建設工作。經過努力,學校的各項工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最後順利通過教育部9個專家為期1周的全麵評估,成為全國41所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高校。評建工作不僅達到了“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目的和要求,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同時也把學校置於全國高等教育辦學指標框架,對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辦學實力和教學管理等進行了一次全麵的檢驗。從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起,學校以增強綜合辦學實力為核心,以推行學分製為教學改革重點,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教育教學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期間,教務處認真貫徹工作部署,全麵推進了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工作,全麵推行了學分製改革和教學質量工程。到目前,學校的本科專業由2003年的18個增加到50個,碩士點由5個增加到27個,“文多理少無工”的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得到明顯調整;積極申報各類實驗室建設項目,教學儀器設備價值由2003年的1900萬元增加到6800多萬元,實驗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以完善學分製為重點,推行選課製、學分績點製、專業大類培養製、彈性學製、本科生導師製、主副修製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向著注重素質修養、加強教育、優化課程體係、培養複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以參與教育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為切入點,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國家級名師獎評選、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國家級特色優勢學科建設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民族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十一、馬玉寶

馬玉寶(1958年~)祖籍循化,出生在大通縣,現任青海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係,曾組織策劃省內外大型文藝活動。

“2010首屆中國西北音樂節——長安音樂論壇”10月18日上午在西安舉行,論壇以“中國西北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為主線進行交流,與會專家也和音樂院校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旨在打造和提升西北音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馬玉寶出席當天論壇並就西北的民族音樂特點發表了看法:寧夏、青海、甘肅以獨有的“花兒”音樂為特色;新疆因有13個民族而形成了特有的音樂氛圍;陝西則具有陝北、關中、陝南三部分為分類的音樂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