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在靠他的聰明與膽略贏得了萬貫家財的同時,苦惱也隨之而來。他不時地看到那些家資巨萬的翟陽大商人,一旦得罪了官府貴人,頃刻間便家破人亡,錢財也隨之煙雲一樣散去。麵對隨時都可發生但又無法改變的事實,聰明的呂不韋悟出了一個道理,錢是需要依靠權勢來保護的,或者說,有了權也就擁有了錢,而靠權勢得錢要比辛辛苦苦、提心吊膽地做買賣更為便利和穩當。
於是,呂不韋把他在商界的才智運用於進出官府,結交權貴,暗暗物色足以改變自己身份與地位的後台老板。經過兩年的奔波與努力,契機終於到來了。
一天,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結識了作為人質押在趙國的秦公子子楚,這位公子本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因為他的母親在安國君心中失寵,不再被重視的子楚便被羈留在趙國邯鄲以作人質。此時子楚的落魄慘不忍睹,呂不韋在驚訝之餘,以他的機智與政治敏感,立即意識到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絕好良機,決定在這個落魄公子身上下大賭注。有一天,兩人在歡宴之後,他當場告訴子楚:“我可以改變你這種落魄的狀況。”
在這之前,呂不韋對各國權勢集團作了詳細研究,他知道秦國太子安國君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又偏偏無子。正是瞅準了這個縫隙,他開始了狡黠的政治投機的第一步。
呂不韋先是贈給子楚大筆金錢,讓他在趙國廣交上層賓客,以便提高身價,沽名釣譽。然後攜帶金銀財寶,親赴秦國作政治賭博,以說服華陽夫人與安國君立子楚為嫡子。
華陽夫人收到以子楚名義貢奉的珍寶,深為感動,她覺得子楚是個聰明孝敬的孩子,雖在趙國吃盡了苦頭,仍然念念不忘她這位非親生的母親。不久,她又聽到宮廷大臣們開始稱讚子楚,甚至有些老臣說他是立嗣的最佳人選。華陽夫人動心了。這時,她的姐姐和弟弟已被呂不韋買通,紛紛前來向華陽夫人陳述見地,使她越發明白自己雖受安國君寵愛,但畢竟沒有兒子,一旦容顏衰退,必遭冷落,甚至遭到不測。假如立子楚為嫡子,他將來必定會知恩圖報,自己將永遠不會失勢,即使一旦失寵,仍有子楚作為依靠。
華陽夫人是個聰明又機靈的女人,她趁安國君正對她迷戀之際,勸說立子楚為嫡子,而安國君的長子奚,當時正由相國杜倉教導培養,按照慣例,王嗣之位已穩如泰山,可萬沒想到由於呂不韋的出現,形勢急轉直下,命運和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安國君沒有呂不韋和華陽夫人那樣精明的頭腦,當然也不明白其中的圈套,他認為一切都順理成章,答應下來倒也皆大歡喜。
於是,往日的落魄公子正式成為秦國的王太孫,呂不韋也順理成章地成了這位王太孫的師傅。
一日,呂不韋在家中宴請子楚。兩人喝得興致正濃,隻見一個美麗絕倫的舞女從簾後閃出來,為他們跳舞助興,子楚被那女人的姿色弄得目瞪口呆。呂不韋見子楚已完全被自己的愛妾所迷,便不動聲色地笑笑,裝出一副慷慨大度的樣子:“如果王太孫喜歡這名侍姬,就讓她跟你去吧。”
子楚喜不自禁,匆匆了結宴請,將女人帶回府中。
這一夜,子楚懷著感激涕零和欣喜若狂的雙重心情同那女人度過了難忘的時光。然而,他沒有想到那女人在離開呂家時已有身孕,不到10個月就生下了一個男嬰。這就是後來叱吒風雲、席卷天下的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
若幹年後,安國君死去,子楚接替安國君的位子成為莊襄王。即位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呂不韋為丞相,賜給他食邑洛陽十萬戶,封為文信侯。同時封華陽夫人為太後,至於自己的親生母親就不再顧及了。
從落魄公子到一國之君,這極大的反差,使子楚忘乎所以。他幾乎是狠著心縱情享樂,其結果自然是樂極生悲,終於一病不起,為王不足三年就一命嗚呼了。老子歸天,國君的位子由年僅13歲的太子嬴政繼承,但一切政權卻要靠呂不韋來支撐。羽翼未豐的秦王政,尊呂不韋為相國,並稱仲父,一切政事全由這位仲父操縱。呂不韋當仁不讓地利用手中的權勢,力主秦國對外戰爭,並連續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他自己在秦國的威望進一步提高。
呂不韋不惜心血和錢財所做的政治賭博終於取得了成功,他的夢徹底實現了。當年他送給子楚的侍姬如今已貴為太後的女人仍然對他舊情不忘,暗中往來,以致“淫亂不止”。這一切對一個商人來說,無疑是登峰造極的傑作。
隨著秦王政年齡的增長,老謀深算的呂不韋怕遭到他這個私生子的報複,驚恐之中想出一條妙計,找來一個叫嫪毐的“大陰人”作為替身,推薦給太後。這位花蕊正盛的女人與被當作宦官送進宮中的嫪毐私通後,很是滿意,對嫪毐“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後來,太後與嫪毐竟秘密生下兩個兒子,為避人耳目,太後詐稱卜卦不宜留居鹹陽,遷往雍都宮殿。
公元前238年,已22歲的秦王政按照秦國禮製,在雍都蘄年宮舉行加冕禮,這一禮儀的行施意味著他親自執政的時刻已經到來。這位始皇帝對母親與嫪毐的醜事早有耳聞,他一旦執政,其結果可想而知。
嫪毐已察覺秦王政有除他之意,在性命難保的危急關頭,決定孤注一擲,先發製人。他假借秦王禦璽及太後璽發兵進攻蘄年宮,企圖將剛剛加冕的秦王政置於死地。年輕氣盛的秦始皇當機立斷,派兵鎮壓,結果嫪毐兵敗被夷三族,與太後生的兩個兒子也被秦王政裝入袋子活活摔死,風流太後本人被遷到雍都陽宮軟禁起來。
早就對呂不韋獨攬大權心懷妒恨的秦王政,借鏟除嫪毐之機,毫不留情地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並削去侯爵及一切封地,逐歸洛陽。幾年後,又把呂不韋貶至巴蜀。不久,又追去一道詔書:賜其自殺。
呂不韋跪對親生兒子發來的賜死令,知道已經山窮水盡,再無機可投,不禁老淚縱橫。商人畢竟是商人,他盡管可以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一時的顯赫,但畢竟不具備也不可能具備真正的政治角逐本領。或許,他的悲劇性結局,從那個輝煌夢想的實施之初就已注定了。因此,他悔恨交加而心肝俱裂,一杯毒酒才喝下兩口,就砰然倒地。
一連串“宮闈穢事”和內部爭鬥的曝光,使後來的秦始皇曾懷疑到呂不韋是自己的生父,但殘酷的政治鬥爭已使他顧不得這些兒女情長,而這種複雜的身世,對他性格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秦俑一號坑中戟與銘文的出現,證實了秦始皇為王初期呂不韋曾達到了炙手可熱的權力高峰,也證實了眼前的兵馬俑坑確與1.5公裏外那座高大的秦始皇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未久,考古人員又在其他出土的兵器上相繼發現了秦始皇的紀年,如秦始皇四年、五年、七年、十六年、十七年等等。呂不韋的名字出現的時間跨度將近10年,這10年正是他以丞相之職,謀國攝政,登上權力頂峰的時期。而監督製造對國家興亡極為重要的兵器,正是丞相的職責。繞有意味的是,就在秦王22歲加冕親政的那一年,呂不韋的名字從兵器上消失了,直到秦始皇死去再也沒有出現。兵器銘文的出土,以確鑿的實物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所描述的那曆史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