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的領導人聽罷這話,在驚喜之餘又不無憂慮地說:“要建恒溫、恒濕的空調庫房,當然是再好不過,但就湖南省的經濟狀況而言,要從文化建設經費中拿出這筆錢,不說要吐血,也等於

生一場大病。”

“這個當然不能由湖南方麵全部承擔,需要中央出麵解決,湖南方麵作些協助性工作就可以了。如果這個計劃省委的領導同誌感到可行,就研究個具體方案,向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打個報告審批。我想中央是會支持的。”王冶秋很有幾分把握地向湖南省委領導人解釋和督促。

既然如此,湖南方麵自是樂意抓緊行動,在經過一番策劃、研究後,於1973年元月初向國家計委遞交了報告。接著,國家計委於

1973年元月29日報告國務院,全文如下:

關於湖南發掘馬王堆二、三號漢墓要求建設文物倉庫問題的請示報告

先念、登奎、國鋒並國務院:

關於湖南發掘馬王堆二、三號漢墓要求建設文物倉庫的問題,我們和圖博口王冶秋同誌、湖南省計委副主任戈華同誌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一九七二年總理曾兩次詢問關於發掘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問題,此後湖南省委認真作了研究,王冶秋同誌專程去長沙會同有關單位商討了漢墓發掘、古屍保存和文物陳列等問題,為了長期保存漢墓古屍和古代文物,擬建設兩千平米方恒溫恒濕有空氣調節設備的文物倉庫並已提出初步設計方案。

經研究,我們意見: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古為今用”的教導,搞好漢墓古屍、文物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學術上有重要價值,擬同意建設文物倉庫,撥付建設經費一百萬元(大致可行),如有不足由湖南省自行解決。所需機電設備數量不多,計委物資局已同意按措施項目予以安排。

報告如上,妥否請批示。m

這份報告上報後,華國鋒、王洪文、餘秋裏、蘇靜等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人,看後隻作了圈閱,未作批示。紀登奎作了“同意”的批示。最後由主管國家財經工作的副總理李先念作了“擬同意,登奎同誌批”的指示。

1973年2月6月,國家計委革命委員會向湖南方麵下發了批

^

[1]國家計委檔案室存,下同。

關於建設馬王堆漢墓文物倉庫的複文

湖南省革命委員會:

報告悉,為了保存、研究馬王堆漢墓女屍和出土文物,經國務院領導同誌批準同意,在1973年基本建設投資中撥付100萬元建設文物倉庫,所需機電設備由一機部計委物資局負責安排。

湖南方麵接到批文後,加緊了文物倉庫的設計和前期籌備工作。1973年2月中旬,受湖南省委的派遣,侯良和湖南建築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劉鴻慶、工程師蔣虔生等三人赴北京,專門向王冶秋彙報有關庫房的設計等問題。

在王冶秋的辦公室,劉鴻慶將圖紙拿出來說:“倉庫的技術圖紙已經完成,請王老審批後再施工。”

王冶秋將圖紙慢慢展開,平鋪在辦公桌上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抬頭謙虛地說:“這事應該完全由湖南省委來決定,我對技術設計方麵是外行,隻談點個人的看法吧。”王冶秋轉身一邊給侯良、劉鴻慶等三人倒水一邊說:“這個墓出土的文物,特別是那個老太婆,已經轟動世界了,不能隻保存20年、30年就完了,所以這個建造庫房的工程要抓緊。我的意見是盡快建起來,先將老太婆遷進去住著,免得在外麵總讓人提心吊膽。還有一些其他問題,要等

二、三號墓發掘之後才能解決。”

“我們也是這種想法,盡快將庫房建起來。將老太婆遷入後,準備將溫度控製在4尤?9T左右,同時在玻璃館內浸人防腐液,即采取雙保險的方法,以利於保護和參觀。”侯良說。

王冶秋輕輕點點頭:“實行雙保險,這個辦法好,我看可以定下

啦”

侯良剛要說什麼,王冶秋接著問:“報警器是老的還是新的?”

“是最新購置的電子設備,現在已在文物陳列室試用了,效果還不錯。”侯良答3

“電子設備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安裝時要注意,不要讓人一進去就發現有報警器。那樣容易使壞人鑽空子。這樣的事例不是沒有,故宮珍寶館就曾裝了個報警器,一個晚上小偷進去時,小心地繞開了報警器的捕捉範圍,所以就沒有報警。直到這個小偷偷了幾個金印、金碗匆忙逃跑時,由於慌不擇路,觸及了報警器的捕捉範圍,派出所人員才隨著報警聲包圍了罪犯。現在的報警器白天不起作用,隻能夜晚用。要是白天發生了盜竊案怎麼辦?所以最近公安部已準備研製新式設備了。也許等我們的倉庫建成後,這種新式設備就研製出來了。”王冶秋說到這裏又問:“你們對防震問題怎麼考慮的?”

“據地震部門研究,長沙不易發生大的地震,我們準備以三等人防設施進行施工,在防地震的同時也防原子戰爭。”侯良回答。

“可以,要是戰爭打起來,原子彈直接命中,倉庫的牆壁再厚也不行。隻要能防衝擊波就可以了。”王冶秋在肯定的同時,像突然想起了什麼,接著問:“這個倉庫有沒有廁所、衣帽間?周總理第一次來到中國曆史博物館,發現沒有廁所和衣帽間,對此作了批評。後來博物館把辦公室改成了廁所。人民大會堂就好在廁所多、電梯多。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窗子太高,擦玻璃很不方便,電梯的質量也不夠理想,經常卡住,小平同誌有一次到大會堂開會,被卡在電梯裏好長時間出不來。你們搞的這個倉庫用不著電梯,但要在後麵加一個樓梯,凡群眾活動場所,對於前後門、廁所都要注意。看起來這是些小事,但從方便群眾這一點來考慮事情並不小,是大事。還有休息室,你們搞了多少個位子?”

“我們準備搞40個位子。”副總工程師劉鴻慶答。

王冶秋思考了一會對劉鴻慶說:“40個,我覺得太少了。像上次美國的基辛格博士來華,一行是18個人,但加上照相的和機組人員,合起來就是六七十人。要是來個總統,隻是記者就有上百人,隨從人員就更多了。所以你們隻搞40個位子,總不能讓人家輪流休息吧。我看可以搞兩個接待室,一邊要高級一點,另一邊水平可相對低些,但位子一定要多些,否則不好辦。除此之外,地麵上的門可以多開一些,冬季放些暖氣,其他時間采用自然通風就行了。其他附屬建築怎麼辦?是不是也由你們院來設計?”

“是由我們院設計。”劉鴻慶答。

“既然由你們設計,那就要考慮一個西曬的問題。中國曆史博物館西曬問題就沒有解決好,開館的第一天就熱昏了好多人。周總理對此事也作出過批評。所以西曬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好。至於裏頭的設備可以學一學首都體育館,那裏麵的許多東西實際上是泡沫塑料做的,比較輕便,凡是幾個人都抬不動的東西可以淘汰,我建議你們幾個人到首體、人會大會堂等地方去考察一下,吸取它們那些優秀的東西,爭取將這個倉庫建成既現代化,又有典型民族特點的一流建築……”

王冶秋說完,讓自己的助手彭則放寫了幾封介紹信,讓侯良等人分別到首都體育館、人民大會堂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半個月後,侯良同劉鴻慶、蔣虔生回到長沙,將王冶秋的意見和考察的情況向省委作了詳細彙報,並根據省委的指示對設計圖紙進行了全麵的修改。1973年5月,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陳列館正式動工興建,在湖南、上海、北京等工交部門的協助下,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具有恒溫、恒濕設備的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現代化陳列館,終於在1974年5月建成,在使馬王堆一號漢墓及後來二、三號漢墓出土的數千件珍貴文物及女屍得以妥善保護的同時,也為國內外千百萬群眾進行觀瞻提供了一個方便、舒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