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蒲魯東生平事跡簡介
關於蒲魯東,大家不是很熟知,因為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引起西方和世界震驚的思想,蒲魯東是無政府主義者思想家,蒲魯東是法國政論家,經濟學家,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奠基人之一。蒲魯東出身並非權貴,而是普通家庭。1809年1月15日生於貝桑鬆一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去世於1865年1月19日。蒲魯東曾經在印刷廠當排字工人,後與人合夥開辦小印刷廠。1837年遷居巴黎,從事著述活動。1840年發表《什麼是財產或關於法和權力的原理的研究》,提出“財產就是盜竊”的論點,蜚聲於世。該書從小資產階級立場出發批判資本主義大私有製,認為可以通過保護小私有製擺脫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1846年發表《貧困的哲學》,企圖以政治經濟學來論證自己的改良主義思想,反對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1848年革命發生以後,開始從事實際的社會改革活動,曾任《人民代表》報和《人民之聲》報主編,被選為國民製憲議會議員。1849年因著文反對拿破侖被捕入獄,被判3年徒刑和3000法郎罰款。在獄中寫成《一個革命家的自白》和《十九世紀革命的總觀念》。1852年獲釋。1858年在《論革命與教會的正義》一書中激烈抨擊天主教會,在再次被捕威脅下流亡比利時。1862年遇赦返國,繼續宣揚無政府思想,直至去世。
二、主要思想概述
蒲魯東思想與同時期思想家有很大區別的,他並非人雲亦雲。洛克認為土地私有製起源於優先占有。蒲魯東向洛克的理論提出挑戰,強調人口的增長使得不可能每個人都有私有土地財產。蒲魯東認為從生存的實際看來,每一個人都有占有的權利。為了生活,他必須具有用於耕作的、據此進行勞動的生產資料。另一方麵,因為占有者的數量是隨著出生和死亡情況而不斷變化的,它遵循以下規律:每個勞動者可能要求的生產資料的數量隨著占有者的數量而變化。因此,占有始終是從屬於人口的。因為占有物從未保持固定,占有物從來就不可能變成財產……所有的人都有平等占有的權利。占有的數量並不依據個人的意誌,而是依據空間和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而定,故財產不可能存在。蒲魯東的意思是,如果土地私有製意味著所有者的無限期控製,那麼它和人口的變化是矛盾的。因此,土地私有製,如果理解為適用於每個人的普遍權利,是不可能存在的。換句話說,私人土地所有意味著部分所有者對其無限期的控製,那麼它就不能適應人口的變化,也因此私人土地所有就不可能成為每個人的普遍權利。如果私人土地所有製適應人口的變化,它就不是所有者無限期控製意義上的私有製。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今天的土地所有製證明了蒲魯東的這個洞察力。
三、簡要評述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致信普魯東,邀請他參加國際社會主義的通訊組織,並請普魯東擔任該組織在巴黎的通訊工作。可是,普魯東當月寫給馬克思的回信中,明確表示反對社會主義者用革命的手段來建立新的社會製度,他主張“通過經濟的組合把原先由於另一種經濟的組合而逸出社會的那些財富歸還給社會。
(二)對於蒲魯東,很多偉人都有過評述,其中馬克思曾經撰寫並發表批判普魯東的《哲學的貧困》。這部重要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中發表最早的文本,以馬克思的看法,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與馬克思主義經濟科學的“決定性的東西”,都是通過這一文本第一次公開問世的。
(三)普魯東是在承認現實社會的前提下,用穩火式的改良來醫治資本主義。同時,普魯東明確表示願意同馬克思進行不同觀點的討論。普魯東在給馬克思回信的時候,他的新著《貧困的哲學》已經要問世。正是在這本書中,普魯東自認為他用哲學真正拯救了政治經濟學,即既批判了政治經濟學的“保守主義”,又批評了社會主義的“激進主義”。他真是以神性的名義在拯救世界。
四、簡要總結
蒲魯東被稱為無政府主義之父,首先使用安那其(Anarchy)一詞表述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他否認一切國家和權威,認為它們維護剝削,扼殺自由。反對政黨,反對工人階級從事政治鬥爭,認為其主要的任務是進行社會改革。無政府主義與改良主義合成一體,提出一個所謂“互助主義”的救世良方。主張生產者根據自願原則,通過訂立契約進行互助合作,彼此等價交換各自的產品。這種空想的互助主義方案建立在小生產者的小私有製基礎之上,其目的是形成生產者之間“永恒的公平”,防止他們遭受破產的厄運,使小私有製永世長存。
五、蒲魯東名言精選
(一)誰談論人類,誰就是在欺騙。
(二)所有權就是盜竊(財產就是盜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