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生平簡介

關於威廉·葛德文,也許大家不是很熟知,似乎覺得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引起西方和世界震驚的思想,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怪異的軼事,其實威廉·葛德文,是近代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同時威廉·葛德文也是英國政治學家和著名作家,出生於1756年,早年受過嚴格的宗教教育。他的父親是加爾文教派的傳教士,他自己也曾投身於宗教事業,作過牧師。後來由於受到法國啟蒙學派的影響,於十八世紀八十年代斷絕同宗教的關係,變成無神論者。他一生主要從事著述,是一位多產作家。除《政治正義論》是他的最光輝、最精辟的論著外,還有曆史、經濟、文學方麵的著作,如《英聯邦曆史》、《論人口問題》和《凱勒布·威廉軼事》等。

二、主要思想概述

葛德文的思想對於英國十八世紀的浪漫派詩人雪萊和華茲華斯、柯爾裏奇的作品,以及對於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品,都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主要思想如下:

(1)理性和公正

威廉·葛德文的思想在當時很有影響,他以理性和公正的原則來改造人類社會的思想,反映了小資產階級下層反對大私有者的民主主義的願望。在他那個時代是起了積極的、進步的作用的。但它畢竟不是屬於社會主義的範疇。這一點,恩格斯說得最明確。他在1845年3月17日致馬克思的信中談到準備編纂一套社會主義史資料彙編時寫了這樣一段話:“葛德文的《政治上的公正》,作為從政治的和市民社會的觀點對政治的批判,盡管有許多出色的地方,但還不能入選,因為你得對政治作全麵的批判,而且一般說來,葛德文的結論都是反社會的。”不言而喻,我們在看到這部著作的曆史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作者所處的時代的局限性和他本人的階級局限性。

(2)人人生而平等

葛德文認為,實現政治正義的前提是:人人生而平等。人的天賦才能和知識會有差別,但在彼此關係和取得生活資料方麵,都有平等的權利。他強調個人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他說,社會除了個人授予的權利以外,對個人沒有任何支配的權利。人的行為準則是正義,而人的一切罪惡都是非正義。葛德文的這種理性政治和天賦人權的思想,對批判當時歐洲的封建專製製度和禁錮人們思想的宗教迷信,無疑是起了進步作用的。

(3)無政府主義

在政權問題上,葛德文的觀點接近無政府主義,而且自相矛盾。他認為,政權是一種強製機構,政府是一種正規的強力,是一種弊害,都是由於少數人的錯誤和邪惡而存在的。因此,無論何種政體和政權,總是侵犯個人獨立見解和良知的。但是他又認為,從另一種意義上看,政權又是一種權宜手段,是為防止弊害而采取的一種有害手段。然而政權又是以全體人民名義為全體人民謀福利的。如果它超出了正義的界限,它的正當權力就應當立即結束。他在本書中深刻地批判了貴族政體和君主政體,認為二者都是有害的製度,是同人類幸福不相容的製度。至於民主政體,他認為能使人類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教導人類聽從理性的指導。但是代議製有優點,也有缺點;少數服從多數,立法權脫離了必須守法的人民,從而使代議製的存在造成了不自然的和有害的一致。

(4)威廉葛德文與《政治正義論》

葛德文出生時間是英國產業革命的初期,寫此書時已是產業革命蓬勃發展的中期,也是法國大革命取得輝煌勝利的前夕。顯而易見,他所處的時代是資本主義發展和上升的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正在猛烈地衝擊著封建主義的統治。但是當時歐洲的封建勢力和維護封建製度的宗教迷信,仍然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葛德文熱烈擁護法國大革命,思想上深受霍爾巴赫、盧梭和愛爾維修等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所以貫穿於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法國的唯理主義和個人權利神聖不可侵犯的個人主義。

三、簡要評價

葛德文是近代最大的功利主義倫理思想家之一,他與邊沁所創立的功利主義倫理思想體係,標誌著西方倫理思想上功利主義完備形式的建立。葛德文的理論繼承和發展了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倫理學說,在道德評價的標準和依據上,他不僅把功利作為衡量和評價行為善惡的唯一標準,而且主張把動機與效果的結合作為確定道德行為的依據;在道德原則的內容上,他反對極端的自私自利,主張以利他主義作為指導人們行為的原則。葛德文的功利主義倫理思想包含著合理因素,對於馬克思主義功利理論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鑒、啟發意義,但其實質依然是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

四、葛德文名言精選

(一)習慣上,正義被認為是維護或重建平衡或均衡,其重要的格言常常被格式化為同樣情況同樣對待。

(二)正義的原則,引用一句名言來說,就是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