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德生平事跡簡介

孔德的全名是奧古斯特·孔德,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社會學家和實證主義的創始人。孔德於1798年1月19日出生於蒙彼利埃。父親路易·奧古斯特·孔德(1776—1859)是縣稅務所的會計官,是忠誠的保皇黨派、王室複辟的積極擁護者。母親菲力希特·蘿莎莉·彼耶(1764—1837)原是流亡貴族小姐,亦是狂熱的天主教教徒。母親比父親大十二歲,夫妻共有四個孩子,孔德是他們的長子,由於雙親熱切地希望他們的長子今後能成為優秀的基督徒,就把幾位名字加在他的名字上,使他有一個冗長的全名:依西杜爾·奧古斯特·瑪利·弗蘭索斯—格莎維埃·孔德。十四年後,事與願違,孔德背棄了天主教。因為他的個子矮小,他的家人都叫他“孔頭”(Comtou)。後來,他隻保留了全名中的一部分,自稱為“奧古斯特·孔德”。孔德和父親關係疏遠,與母親親近。他後來把他的母親列為影響他的“三天使”之一。他和弟妹的關係並沒有發展出深刻的手足之情,這大概和他九歲起就離家住校有關。孔德於1857年9月五日去世。

二、主要思想

(一)孔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實證主義即是實證科學,而實證階段是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他對實證科學按簡單到複雜的標準進行了分類,找出了各實證科學之間存在的漸進的相關性。實證主義是孔德確立的關於實證科學的哲學體係。他在實證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階段法則”。孔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實證主義即是實證科學,而實證階段是人的思想發展的最高階段。他對實證科學按簡單到複雜的標準進行了分類,找出了各實證科學之間存在的“漸進的相關性”。孔德指出,實證精神集中體現了實證主義的內涵,觀察和合理的預測是實證精神的主要特性。孔德的實證主義雖然有其不足和缺陷,甚至其學說之間互相矛盾之處,但其對推動現代科學精神的發展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融合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對我們的社會與實踐仍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他在實證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階段法則”。孔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實證主義即是實證科學,而實證階段是人的思想發展的最高階段。孔德認為:人類的思想發展經曆的三個階段是認識和理解外部世界的現象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曆的,而且是說明這樣一些現象的方式和途徑。

第一個階段是“神學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切事件都被歸於上帝和神靈的活動。

第二個階段是“形而上學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帝的力量的意誌被抽象概念所取代。

第三個或“實證的”階段,是當科學的解釋取代了形而上學的時候所達到的。

三、簡要評價:

孔德通過對科學的發展的廣泛的曆史描述,探討了這三個階段的接續和演替。他“確信,關於科學之曆史的知識是極端重要的”,而且,他甚至更進一步地指出,“如果我們不了解一門科學的曆史,那麼我們就根本不會完全通曉這門科學”。因此,孔德是第一個倡導要嚴肅認真地和係統地研究科學史的人。喬治·薩頓一值讚揚孔德是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

四、孔德名言精選

(一)理智不應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應該成為心的仆人。

(二)知識是為了預見,預見是為了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