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養生保健有一套(二)(1 / 3)

三、全身放輕鬆

(一)整複美容身體動力學筋膜加強放鬆術

(1)提肩胛肌動力學放鬆

操作者一手按壓肩中俞穴與肩外俞穴,一手於肩窩處,朝內往上方畫圓轉動肩胛骨,重複數次。曲垣穴為提肩胛肌止點,若此處常有筋結與疼痛,易產生老年癡呆症,故此三穴位為頭頸肩保健要穴。

(2)大小菱形肌放鬆

操作者一手按壓膏肓穴,一手於肩窩處朝內往上方轉動肩胛骨,重複數次。膏肓穴區在結構上是大小菱形肌的止點,在此處按壓配合動力學手法可放鬆此區肌群。臨床上左側膏肓穴疼痛顯著,易有心髒方麵疾患;右側膏肓穴疼痛顯著者,多有胃脾肝膽消化係統疾病。

(3)天宗穴區

操作者一手按壓天宗穴,一手於肩胛處朝內往上轉動肩胛骨。天宗穴為肩胛骨所有肌肉群附著的中心處,故此動力學手法可保養肩胛骨及作為治療五十肩輔助手法。

(4)肩貞穴區

操作者一手按壓肩貞穴,一手於肩胛處朝內往上轉動肩胛骨,此動力學手法可加強放鬆大、小圓肌群。

(5)背闊肌

先將對方手放置於腰上方,操作者將一手插入對方肩胛骨下角處,再雙手於此處做推壓揉撥動力手法。於此處做此手法,可加強放鬆背闊肌群幫助肩胛下角肌肉的收縮,幫助腰背盆腔之間力量相互傳遞。

(6)腰髂肌操作者一手在對方背部膀胱經腎俞穴區附近以掌根做壓揉動作,另一手同時朝內畫圓轉動對方足部。通過此動力學手法可深層放鬆腰大肌、腰小肌與髂肌的肌群功效,可保養腰椎防止往前滑凸腰部肌肉放鬆,預防閃腰與強化腎功能。

(7)胸大肌、胸小肌操作者一手在對方胸部中府、雲門穴區按壓,另一手將對方手臂往上提朝內側畫圓轉動,重複數次。

(8)肱二頭肌操作者一手在對方肱骨頭處沿肺經、心包經按壓筋膜,另一手同時將對方手臂左右擺動或朝內畫圓轉動。

(9)屈膝晃圈法操作者一手按壓對方肩部,另一手抱扶對方膝部畫圓搖晃,順時針、逆時針各約15圈,幅度由小逐漸加大,此手法可放鬆腰部肌群預防腰痛。

(二)均勻力學壓膝健康法

1.讓對方放鬆仰臥,調整姿勢,使其身體成直線即印堂、人中、下頜、膻中穴、肚臍均須一直線上。

2.讓對方曲膝,雙膝上方綁上固定帶約八分緊,操作者雙手掌抱住膝下,以平穩輕柔的下壓頻率,分三段式進行壓膝動作。

①先將對方膝對準其下頜位置進行壓膝動作。

②再朝肚臍處進行垂直下壓動作。

③令對方雙手抱頭盡量挺起上身,此時壓膝動作,需朝膻中穴處進行,以上三段壓膝動作,每部位50~100次。此手法亦可自己抱膝,進行三段式壓膝運動。

動力學壓膝健康法,經由平穩壓膝動作放鬆,可使短腿內收、股骨外展,使長腿外展的股骨內收,從而矯正兩腿之間長短,使骨盆端正。更能經由此種動作按摩放鬆,幫助包覆股關節的4條韌帶(坐骨股韌帶、髂骨股韌帶、恥骨股韌帶及圓韌帶)放鬆,防止股關節退化,同時使對方能非常明確感受到此一壓膝運動法可逐步放鬆脊椎兩旁僵硬肌肉,再加上運動時背向後方彎曲,可使背部肌肉伸展,進而矯正脊椎左右側彎,且輕柔平穩震動按摩,亦可幫助椎間盤發揮營養滲透作用、促進椎體進行液體交換、維持新陳代謝正常等多重保健功效,以上美容整複手技是運用肢體產生整體聯動關係,采以“四兩撥千斤”原理,徒手操作,以達解除酸痛、回複肌肉與骨骼維持平衡,兼具美容健康養生多重保養功效。

四、吐納排毒真健康

(一)神奇的腹式呼吸

呼吸是人們生存最重要的事,無論白天、晚上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持續,卻很少有人知道吐納之間的奧秘……

人類呼吸一天平均23000次,無論白天或晚上睡眠時,均在無意識中持續進行,呼吸通常在無意識中進行,由植物神經支配,但隻憑無意識呼吸易使體內氧氣不足,因此要通過有意識呼吸來補充。所以,當身體或頭腦疲倦時會不自主地打哈欠,打哈欠時下顎的肌肉會盡量拉開伸展,通過這種肌肉伸展運動刺激到腦部,使頭腦清醒。故打哈欠是利用吐氣而吸入更多氧氣來改善腦的運轉,更能補充體內缺氧。

“呼吸”二字顧名思義就是吐氣、吸氣。笑之所以對身體有百益,其實是因笑時吐氣之故,帶動腹部肚臍用力,而加大呼吸。生命誕生時嬰兒如果沒有哭聲,會將其倒過來打屁股,發出“哇”的一聲哭聲來促進他進行第一次呼吸,故生命之始從吐氣開始,然後吸進氧氣,一呼一吸帶動人體生命能量——經絡(氣)在體內循行運行,循環不止,周流全身,首尾相貫,如環無端,直至生命結束時,咽下最後一口氣,即從吐氣結束,此經絡(氣)終止運行,人體一切髒腑功能停止運行,生命終止。

人的呼吸和供應腦脊液的循環是相互聯動的,在進行有意識腹式呼吸時,通過脊椎S型前後活動引起輔助作用,可幫助腦脊髓液循環,將營養能量注入腦與脊髓之中,這是造物者神奇睿智之處。故自古修禪者練術之士,氣功鍛煉者入門首重呼吸修煉,運用呼吸通暢任督二脈,使人體小周天能量運行,產生對疾病預防與對抗能力。以下就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綜合各學理略作比較說明:

1.腹式呼吸(有意識呼吸)

進行有節奏深呼吸時,腹肌會大幅有力收縮,隨著每次呼吸,呼吸力度不斷加深,橫膈膜會上下大幅度地活動,胸部肌肉會完全伸展,吐氣時會收縮,此時我們頭頸部呼吸時也會配合往上伸仰,吐氣時會收下顎動作,帶動脊椎曲線先變直線又回複S形狀。從生理角度看呼吸時,肚臍集中用力,則腰部和臀部力量充沛,可提高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抑製腎上腺素活性,身體肌肉放鬆,血液循環加速,使情緒穩定,鎮靜心悸、焦慮,有安眠降血壓效果。

同時腹式呼吸時,肚臍用力大幅度深呼吸,通過腹部運動可改善下腹部血液循環,使瘀血化散。腹式呼吸時橫膈膜上下活動,胸部肌肉帶動伸展與脊椎S型類泵運動,心髒無負擔地跳動,可使血液順利通向腦部,提高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2.胸式呼吸(無意識呼吸)

呼吸淺、短、不規則,肚臍不用力,腹肌無力鬆弛,腹部運動不足,血液滯留下腹部,橫膈膜運動幅度不大,胸部肌肉伸展不夠,脊椎S型運動不夠,使腦脊液營養及能量供應注入腦與脊髓中不足,心髒負擔加大,胸式呼吸因刺激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分泌迅速,血糖升高,血壓上升,易出現焦慮心悸、易怒、失眠、體液酸化、肌肉僵硬、肩酸痛等表現。

雖然腹式呼吸是對身體保健的重要方法,但現代醫療既不教導也不普及這類知識,一般人對呼吸存在的觀念是呼吸是“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僅此而已,真讓人汗顏。在日本,有許多醫者非常重視腹式呼吸研究,推出專業書籍,倡導腹式呼吸的養生重要性,強調持續腹式呼吸保健可以平衡自律神經,治療疾病的同時永保青春健康。

實行腹式呼吸時訣竅為吐氣時腹部須收縮,吸氣時腹部須膨脹,吐氣時時間較長,吸氣時間較短。另外,吸氣與呼氣的時間長短調配各學派說法不一,我們也可依以下原則作為參考,即覺得身體需要排毒淨化時,可吸少呼多;身體需要補充氧氣能量時,可吸多吐少。一般未接受腹式呼吸訓練者,多半采用吸氣時腹部收縮、吐氣時腹部膨脹凸出的錯誤方式,因此必須立刻靠練習改變錯誤呼吸方式。

學習腹式呼吸時,我們可以套用老祖宗的智慧結晶編成的口訣,即“頭腦放空,兩肩放鬆,氣沉丹田,全憑腰力”的方法,可讓人輕鬆學會呼吸鍛煉。每天持續持之以恒練習,以後會發現您的每一次呼吸皆是有節奏順暢且平穩的深呼吸,故從現在開始,我們應好好呼吸動作,珍惜每一次呼吸動作,通暢任督二脈,從而啟動人體生命能量。

初學者可在每天夜晚就寢前在床上實施,不用枕頭,雙手放在下腹部,從口吐氣,盡量長長吐氣,使腹部凹下如貼背脊,然後再從鼻吸氣使腹部鼓起,如此重複練習至少20次左右,即可輕鬆入睡,亦可利用清晨的新鮮空氣,在戶外、樹蔭下練習呼吸吐納腹式呼吸來強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