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純然靈透的眼神3(2 / 2)

我們到的第一站是濟南。先去看了久聞其名的趵突泉。當年因大旱,泉水極弱,隻能看到一些小水泡起伏隱沒其中,未見泉湧,有點遺憾,又到了大明湖公園。大明湖是城市中少見的由諸多泉水融彙而成的天然湖泊。浩渺的湖麵微蕩著漣漪,靜闌柔媚;岸邊垂柳搖曳著枝條,輕舞嫋嫋。我倆繞湖而行,心中漾起一波一波輕柔的歡怡。

離開濟南到了泰安,我們在泰安的一家小旅店住了一晚,比起本來就不算幹淨的濟南小旅店,這家不知又差了多少。所有床上用品一律烏塗肮髒,服務員倒是個個笑容滿麵。晚上我們和衣就寢,一早搭了個便車驅往泰山。東嶽泰山,有著浩重之美。攀登時,感到腳下的路大多寬緩,遊玩的人也隨處可見。泰山的蒼鬆翠柏豐茂剛勁,在鬆柏林香中透著的雄渾之大氣與華山峰峙淩雲的險峻迥然不同,又別有一派壯美。

登山途中,我看著身邊年齡相仿的年輕姑娘,她們被太陽曬後白裏泛紅的好看膚色,鮮潔的衣著,怡然的神情,不免生出些相形見絀的委屈。同樣年輕的我們因長年在莊稼地裏風吹日曬,被太陽暴虐過的皮膚黝黑幹澀,配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藍布衣褲,有點狼狽。在沒有參照物時,還能沒心沒肺地自得其樂,看到了比較對象時,心裏就難免有了味道,再加上些不著邊際的聯想,情緒變得有點低落。過了“中天門”,突然狂風驟起,暴雨傾盆,所有人不是即刻撐起雨傘,披上雨衣,就是鑽進亭閣裏。我卻縱情盡淋在大雨中,任多感的淚水橫流。大雨頃刻衝刷掉了我心中的一切委屈,激暢著我青春的悲喜。滂沱大雨中的泰山,在雨霧冥蒙中給了我特別的感懷。一陣大雨,天即放晴,被大雨淋漓過的碧鬱鬆柏還滴掛著晶瑩的雨珠;傾瀉著新陽的山林,散發著沁入心扉的氣息。古老中透出了新鮮的力量,那力量動憾人心。我們昂揚地登上了“南天門”,攀上了“玉皇頂”。站在亙古雄邁泰山之巔的我們,放燃著青春的情懷。

洛陽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夏日的清晨,曦光微露,早霞盈漫著天際;微風徐徐,我們行走在綠樹成蔭的古都大道上,覺得這城市是如此的秀美整潔,就連掃馬路的清潔女工們,個個看上去都是那麼清爽。位於洛陽市南十多公裏,伊河岸開鑿在崖壁上的龍門石窟,萬千佛龕、佛像、大小不一;重疊錯落、呼應生輝,瑰奇博絕。與龍門隔河相望的香山上,著有《長恨歌》、《琵琶行》不朽詩篇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坐落其中。白居易晚年曾久居在此,並號“香山居士”,期間常與至交好友酬酢吟遊在晨林之間,逝後葬於香山寺。古老都城的伊河兩岸浸透溢揚著華夏淵源文明的無盡璀璨,沁燃著我們年輕的心扉,令我們流連忘返。

這次出遊之後,我自己去了河南嵩山腳下的少林寺——禪宗的祖庭菩提達摩首創禪宗的地方。到登封後,住留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計劃搭車去少林寺。因久等不見順路車,不得已搭上了一輛卸了煤的大貨車。因貨車副駕駛處已坐了他人,我隻好上了敞篷的車鬥。在煤車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抵達時,筋骨酸疼的我,渾身已落滿了煤灰渣,麵目慘不忍睹。我爬下了車,踉踉蹌蹌地走近了少林寺。村邊的老鄉們看到我的這副模樣,還疑是哪裏來了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女呢。異樣的目光,讓我恍悟不能就這樣進山拜會少林寺,不潔不淨,太不恭敬了。於是,我找了個流著溪水的背靜之處,匆匆洗了把臉,理了理發辮,抖了抖衣衫,才向少林寺走去。一路上看到不少村姑懷中抱著的娃兒,個個頭上都用紅頭繩紮著個衝天錐,很像幼時小人書裏見過的人參娃娃,可愛至極。一路上除了我和當地村民,似乎沒有看到有其他的遊客到訪。我走進了參天古柏環繞下,清涼寧靜的少林寺。寺內看到了幾個沉淨蕭然的僧人。我步入了習武堂,疑惑地看著硬石板上均勻灑落著的坑穴。見我不解,堂內一個麵相端怡的僧人上前告知,這是多少年來,武僧們習武時跺踏而成的。由此可見,少林武僧們的苦行與堅忍。聽罷,我表情肅穆。僧人也許見我心性可明,於是主動提出,若我願意,可帶我到位於少林寺西北一裏多外的“達摩洞”去看一下。我欣然同意,遂緊隨僧人踏入曲幽小徑,一路緘默無語。到了達摩洞,但見一天然石洞約幾米深,內供達摩像。洞外有石坊,題刻——默玄處。僧人輕語:“公元527年,達摩為悟禪理,求真諦,曾在此洞麵壁九年,終悟達。”我方知世上還真有持如此恒毅之心之人。我大敬,不覺躬身致禮,僧人見狀似乎有些感動。返回途中,年少的我不知該如何與僧人交談,年久遠離塵世的他雖欣然,亦寡言。我們都拘謹著,話語寥寥。快到少林寺時,他告我還可到“塔林”看看,並說那裏是少林寺曆代主持和名望之僧安眠永息的地方。抬手指給了我方向後,即轉身而去。我遵照著指向去了,232個造型大小各異的塔座,錯落如林。後來方知這塔林規模屬全國之最。

年輕的往事,浪漫中帶著苦澀,喜悅裏伴著淚水,回想起來,還是那麼地動人心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