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純然靈透的眼神34(1 / 3)

34

她回村一個多月後收到了那個特別的男孩的來信。他說他向夥伴的表姐,描述了她的外貌、舉止,夥伴的表姐當即確定,那一定是她。得知了她的姓名和地址後,他將信投向了她。信中,他用細膩敏感、謹慎優美的筆觸表達了一個情竇初開少年的愛慕。信中提及了他父母的顛沛和自己的曾經。“文革”前,他表現出極高的運動天賦,訓練異常刻苦的他,曾進入過全國少年百米三甲,要不是“文革”的到來,有望成為明日之星。信中滿是對現實生活無助的哀怨、厭世的悲觀。他說,見到她之後,他對生活才有了一絲向往,一點欣喜。

由於她上中學時是男女分班,與男孩子的交往幾乎是一片空白。這個才情過人的翩翩美少年充滿愛意的表達,輕輕觸動了她少女的情懷。他,一個有點放浪不羈的才子,因他太過多情,又特招女孩子的喜愛,所以她終未接受他。那時,愛慕她的男孩子挺多,可她不諳不解,懵懂得很。她深受夏洛蒂《簡·愛》與雨果《巴黎聖母院》等文學作品的影響,把愛情想象得格外唯美。然而,她放不下的是他抑鬱頹喪的情緒。天性樂觀的她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慷慨的精神救贖者,於是,開始了與他的書信交往。後來她才知道,他把她的回信與他插隊時的夥伴們同閱共享。他啟蒙了她對異性的情愛。

出色多情的他,身邊不乏美麗女子,甚至得到知名女明星的傾慕。她認定他不過了中年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專一下來的。他身邊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無法逃脫。可他始終對她念念不忘,他從她身上感到的是那些美貌女子不俱備的。然而,對婚姻關係忠貞的要求,是她不可逾越的戒線,他無法做到,故他不是她的選擇。世上的完滿,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在長達二十多年的交往中,他們隻寥寥見過幾次麵。可他與她都能盡述衷腸,精神上有著太多的共鳴與希求。他憂鬱,她明朗。她內心的陽光總能撥開他心頭的陰雲,帶給他春的明媚。他說,在太原劇院舞台上演唱時,想著她,便放開了歌喉,滿含激情。每當他心緒不寧時,唯有她的信才能使他靜下心來。她亦能從他的信中得到綿綿的情意,欣欣的快慰。她向來不會為做過的事後悔,唯將他寫與她的書信焚盡後,她有點心疼,有些後悔了。他信中思慕她的詩詞寫得美極,令人終難忘懷。可為了心安,婚前,她將他全部的文字投入火中,化為灰燼。她落淚,難舍。

過去了大半生,她曉悟了,這世界上可能根本不存在她心中的愛情,那僅是她的意想。每每想起當年,他對她的那份熱烈的愛慕和追求,心裏總還有一點點感動。

“愛情至上”是根植在她髓骨裏一生的情結。然而,她的一生都未能真正遇上,讓她傾心奉為“至上”的情感,能奉為“至上”,就一定是至純至真的,世上極難覓得。

真愛無緣

他說她當年相當清高矜持。為什麼在他麵前,她始終是一幅拒人千裏之外的樣子。四十年後,她為了了卻幾十年的心願,開始尋找曾對自己有恩的人,要當麵向他們表達謝意,他是其中之一。幾十年過去了,等他們再相遇時,都已近花甲之年了。她先對他四十多年前的一次關鍵時機的協助,鄭重地致謝後,才在無意之間破解了為什麼彼此心儀的他們終未走到一起的緣由。

他們剛剛相識時,彼此有點動心。另一個先她一步愛上他的女孩見兩人相互借閱書籍,看起來很談得來,便有了點擔心。這個原本憨實的女孩竟然也動了心機,索性告訴她:“他已有了女朋友。”其實,他那時哪裏有什麼女朋友,根本就沒談過戀愛。女孩說他已有女友,隻不過是一個謊言,她實在不願心愛的人被他人占有。就是這句謊言讓兩個原本有情有義的人難成眷屬。憨實之人一旦動了心機,就真假難辨,傷之愈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