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純然靈透的眼神35(3 / 3)

該劇主題寓意深刻,情境活潑盎然,不僅繼承了原著的創作精神,還賦予了更多現實主義的人文情懷。真正的藝術家應是境界與藝術共修共就的人,應是一個源於生活,發於內心的藝術創造者。人文關懷是人生永恒的主題,也應是藝術家始終關切的主題。

中國不乏充滿才華的音樂製作人及舞台編輯,也不乏可待挖掘的好素材。相信我們音樂劇的舞台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好作品,期待著三寶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我祝福他。

“夢”——難舍又難圓

新版《紅樓夢》在一波勝似一波的喧爭之中悄然落下帷幕,貶多褒少。導演曾設想能持續播放20年不衰的心願恐難實現了。這次拍攝新版《紅樓夢》,從最初的“選秀”到最終的拍攝完成,曆時四年之久。我一直都在關注著、期待著。選秀過程中,確實可見從氣質到修養都與林妹妹頗為相似的女孩兒,卻終未入選,惜之。最終確定出演該劇的幾位年輕主演雖名不見經傳,但服裝道具價格不菲、場景布局奢華氣勢、耗力耗資甚多甚巨,堪稱大動作。影視界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出由古典名著改編的新劇,但若沒有對名著內涵的深刻領悟、沒有高人一籌的藝術表達力、沒有駕馭鴻篇巨作的獨到見解與突破,要想勝於前人,獲得民眾好口碑是不大可能的。看來,這次的拍攝對導演來講有點勉為其難了。不管怎樣,新版《紅樓夢》還是在對劇情、定角、妝容的一片微詞聲中,在編劇、導演及演員們共同的艱辛努力下,磕磕絆絆終於走上熒屏了,雖不盡如人意,也確屬不易了。

有些無奈地看著新版《紅樓夢》,不由得不讓我想起今年5月在北京電視台BTV大劇院有幸觀賞到的由朝鮮血海歌劇團演出的大型歌劇《紅樓夢》。一個是國產,一個是舶來;一個是長達50集的電視連續劇,一個是耗時僅兩小時左右的歌舞劇,雖無可比性,但還是讓我有了些聯想。朝版《紅樓夢》早已耳聞,但沒有想到它真的來到了我們麵前。當月5日我到煙台辦事,本想回京後再買票觀看。7日在煙台時,偶從電視新聞上獲知該劇隻在北京連演幾場,9日是最後一場。我慌忙打電話托北京親朋幫忙買一張演出票,沒想到該劇在京的演出異常火爆,此時已是一票難求了。我不死心,還是想碰碰運氣,丟下手頭沒辦妥的事,即刻趕回北京。幾經努力終於買到一張最後一天演出的高價票,頗為欣喜。

該劇真沒讓我失望,堪稱精品。這樣一個有點封閉的小國,其藝術水準之高,超乎想象。舞台布景、演員服裝絢麗多彩、恰到好處;舞美編排既巧妙新穎,又靈動飄逸,真可謂美輪美奐。由朝鮮民謠與西洋樂器融合的唱腔和伴奏既別致又動聽。男女主演的唱功,也具相當高的水準。特別是賈寶玉的扮演者——金日煌堪比任何一個國際一流的歌者。尤其可讚的是,一群外國演員們能將中國《紅樓夢》中的各色人物之情態演繹把握得如此惟妙惟肖,貼切淋漓。該劇整體脈絡清晰而不繁贅,每一個環節都表現得可圈可點,趨於完美。這不能不歸功於他們的創作團隊對這部中國古典名著的尊重與領悟,及他們所具有的把握、駕馭藝術的高超能力。當然,還要感謝赴朝協助編排此劇的中國藝術指導們。

整劇滲透著純淨之美,是份難得的精神享受。謎一樣的朝鮮讓人們對她有了更多的猜想和探究。世間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朝鮮的封閉雖然讓她發展緩慢,卻也讓她少了汙染,多了一些純粹。不管人們對其國家體製有多少病詬,不得不承認她仍是一個充滿精神力量的國家,小而彌堅。

想著已遠去的異國《紅樓夢》,看著自家的新版《紅樓夢》,不禁讓人心生感慨。偉大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浩瀚璀璨的精神財富,傳承千年,今人切莫愧對了。渴盼著我們的藝術家能真正潛下心來,投入創作,多給國人奉上清馨雋永的傳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