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德錢財兩者兼得(1 / 3)

商人謀利,要以遵守社會公德為原則。真正的大商人,都把自己的事業置於有利於社會大眾的方向,在為社會造福的同時獲得公眾的認可,並由此帶來了最大範圍的顧客群,最終“德財兼備”。而那些以損害公眾利益來謀利的商人,或許得利一時,但往往也是法律製裁的目標。

一、以有益大眾為目標

隻有走大眾化的道路才能生意興隆。

——皮爾·卡丹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對商人來說,“惟利是圖”在情理之中,但是一定不能心存害人之意,一定要合理合法。商人不要輕易犧牲自己的聲譽和良心去用卑鄙的手段獲取財富。那是得不償失的蠢事。

男主人厭倦了自己徐娘半老的妻子,年輕的女仆看在眼裏,一心想迷惑男主人,如果能把女主人排擠出去,自己就可以擺脫貧困的處境和卑賤的地位了。相貌平平的她不惜用微薄的薪水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想把女主人比下去。

可是,她的薪水還不夠她買一身漂亮的衣服和廉價化妝品呢。她一邊虔誠地祭奉美神阿佛洛狄忒,希望他能把自己變得更漂亮,一邊趁女主人不注意,偷出她的首飾和錢財,用那些錢購買供品。

一天,阿佛洛狄忒出現在她的睡夢中,他生氣地說:“你奉獻給我的供品是出於陰險的目的,而且手段也卑鄙無恥,你玷汙了美麗!我不僅不能賜給你美麗,還要讓你受到應有的懲罰。”

女仆從夢中驚醒,可是她卻發現說出這話的不是美神,而是如神一般嚴肅莊重的女主人,她的手中拿著一串項鏈,正是女仆前天偷走、放在抽屜裏的那一串。一心想排擠主人的女仆被逐出了家門,流落街頭。

有的人出於不可告人的動機,為了一時的利益,往往不擇手段,采取卑下的行徑,可是最後的利益和財富還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還會把他的人格和名譽也一同損失殆盡。也許有人對女仆的命運報之以同情,說她是馬瘦毛長,人窮誌短。如果她擺脫了貧困,成為富人就不會這樣了。這個女仆的所作所為也是可以原諒的。

可是,事情不是這樣的!知道這種想法是多麼大的錯誤嗎?它可能讓你付出多麼大的代價嗎?當一個人出於卑鄙的目的去賺錢,並采用卑鄙的手段時,他必然會得到三種懲罰:一種是他的卑鄙動機昭然若揭,人格受損;一種是其卑鄙手段被人識破,生意失敗;還有一種是兩者相繼而來。

這種卑鄙手段最平常的表現就是,很多人不顧自己的尊嚴和體麵,不惜以自己的信譽為代價,欺瞞顧客、短斤少兩、投機倒把、以假亂真等手段無所不用。今天和以前的賣方市場又大不一樣了,在生意場上,卑鄙者永遠都休想步入上流社會,賺取更多的錢。因為他們的卑鄙讓他們隻有兩次賺錢的機會,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商業中,尤其是在科技和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卑鄙將成為卑鄙者的墓誌銘,而高尚永遠都是高尚者的通行證!

從大角度來講,如果每個生意人都放任自己采取卑鄙的手段,占取大大小小的便宜,拒絕遵守生意上的基本規則,那麼整個市場的運轉機製必將受到損害,政府和社會組織有可能對社會中的每個人失去信任,設置更多的環節,監督並製約這種不正當的市場行為,而增加的每一個細節都意味著個人與社會效率的降低。大的環境不能為個人提供高效的服務和氛圍,那又何談財富呢?可見卑鄙最終的結果還是貧窮。

□擁有有益社會的目標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一名商人,你要讓消費者從你的產品或服務中真正獲益。讓盡可能多的人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是成為大商人的必然途徑。

所以,當你立定一個成為大商人的誌向後,首先要為自己的事業設立一個有益於社會大眾的目標。當眾多的人因為你的努力得到好處時,你的人生目標也實現了。

亨利·福特的汽車公司剛成立時,還沒有選定公司的戰略方向。他想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但他卻不知道這條路在哪裏。

那時候,汽車還是一種富人炫耀身份的奢侈品,它們的價格高得普通人不敢問津。有一天,福特將一部汽車賣給一位富有的醫生。在試車時,一個看熱鬧的工人對同伴說:“不知哪一年咱們才能買得起汽車?”

同伴開玩笑說:“簡單得很,從現在開始,你隻要不吃飯、不睡覺,一天工作24小時,我想用不了5年,你就可以擁有一部汽車了。”

四周的人都大笑起來。福特卻沒有笑。他想:難道汽車僅僅是富人的專利品嗎?難道它們不能成為每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用品嗎?好吧,如果別人不願生產人人買得起的平民車,就由我來幹吧!

他很認真地對那個工人說:“將來的情形,可能與你所說的正好相反,在吃得更好、工作時間更少的情形下,你就可以擁有汽車,而且這一天不會太遠了。我敢肯定地說,絕不會超過5年。”

那個工人笑嘻嘻地看著他,認為這不過是一個玩笑而已。但福特不是開玩笑,他將生產“平民車”的願望當成了自己畢生追求的理想目標。

要生產一種“人人買得起”的大眾化汽車,按傳統工藝顯然是不行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福特開始對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過程、勞資關係、成本等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其中采用大規模裝配線是實現大批量生產的主要手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福特公司建立了一條新的生產線,使裝配速度大大提高。以前需要12個半小時裝配好一部車,現在隻需83分鍾就完成了。這條生產線經過不斷改進,效率越來越高,到1925年,福特公司一天就能造出9000多輛汽車。後來,這種生產方式成為其他汽車製造廠改進生產流程的範本。

隨著產量急劇增多,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銷售價格也隨之不斷下降。到1925年,福特公司生產的T型車,每輛隻賣240美元,真可謂“人人買得起”。

難能可貴的是,福特並沒有用降低工人工資福利來節省成本,恰恰相反,他首倡“五美元工作日”,將公司人員的最低日薪提高到5美元。這遠遠高於當時同行業的平均薪水。因為他要讓本公司的職員們在“吃得更好”的情況下,“人人買得起”本廠生產的T型車。

福特使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他首創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和高薪政策,被各行業爭相效仿,大大改善了美國人的生活。福特的公司因此獲得了巨大成功,在世界汽車業取得絕對霸主地位;他本人也成為美國人崇拜的偶像,被譽為“把美國帶到輪子上的人”。

依賴損人利己的手段,比如用欺騙宣傳促成交易,用欺詐手段爭奪利益,都是靠不住的。用《易經》的話來說,這是以陰害陽,必至陰盛陽衰,有違天和。這樣做生意,就把生意做“死”了。

生意如春意,生生不息才是興旺之象;財源似水源,長流不竭才是富足之方。多方使人受益,然後多方獲益,讓“水”流進流出,方能永不衰竭。一個人若想在事業上取得持久的成功,一定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讓員工與你目標一致

每一個員工都隻會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而不會為老板的目標而奮鬥。這是每一個老板都應該清楚的事實。隻有老板的目標與員工的目標趨於一致,才可能獲得員工的真誠追隨。

《孫子兵法》中說:“上下同欲者勝”。商人應盡可能讓員工與你的目標一致。

目標不能製造成功,但能引導全體一致的行動。其前提是,設定目標的人以及他的追隨者都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個目標。目標的吸引力來自於它本身的合理性和它給參與者帶來的利益。目標合理而無利,大部分人會離開;目標有利而不合理,隻能吸引少數見利忘義之徒。所以,大商人都精通世道人情,知道人們喜歡什麼,以及不能接受的又是什麼,這樣,他就可以立定一個人人樂從的團隊目標。

鄭裕彤是香港的“珠寶大王”。後來,他決定進軍房地產業。

要做就做成大氣候,這是鄭裕彤一貫的作風。這需要全公司同心一意、共同出力才行。為此,他把手下的重要幹部都召集到會議室,召開戰前會議。等眾人坐定後,鄭裕彤先讓人播放捷克著名音樂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用這首充滿憧憬、氣勢雄偉的曲子來調動一下大家的情緒。接著,鄭裕彤把話轉到了正題:“各位,我們過去在珠寶界已經打出了一片天地;而現在,我們正麵對著一個‘新世界’,這就是房地產業!”

他表示,公司將興建一個擁有兩家酒店、幾萬平方英尺的購物中心。他要將這裏建成一個全港最引人矚目的建築群。它的名字就叫做“新世界中心”。

鄭裕彤描繪的新遠景,對每個人無疑是有利的,一旦實現,他們的事業空間增大了,在外麵當然也更有麵子了。所以,他們無不歡欣鼓舞,樂意全力以赴,隨公司的新事業一起飛翔,一起來開辟這片“新世界”。

經過大家十年的艱苦努力,“新世界中心”終於在1982年全部竣工。它成為繼香港交易廣場、彙豐銀行、新中國銀行和奔達中心之後的又一個特大型建築群。

隨著“新世界中心”的落成,鄭裕彤一舉成為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大亨之一。

讓人屈從不如讓人樂從。有時候,目標是合理而且有利的,由於人們的認知水平有差異,看不到它的理由和利益所在。這時候,定立目標的人,不能認為“我是對的,錯的是別人”,強行推動自己的目標。明智的做法是進行積極的溝通,提高人們對目標的認識,使大家樂於接受或至少不反對這個目標。

□走大眾化之路

在商場中,能不能賺大錢,利潤率隻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市場空間與市場占有率的大小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對商人來說,產品的適銷對象越廣,它的市場空間越大,隻要提高了市場占有率,自然能賺大錢。而“走大眾化之路”,是做大市場空間的主要方法。

鬆下幸之助曾提出“自來水經營哲學”,其宗旨是:使商品像自來水一樣便宜,人人買得起。這實際上也體現了“大眾化”的思路。絕大多數商品都是從“貴族化”向“大眾化”過渡,隻有極少數人買得起的商品,盡管利潤率會很高,但市場前景也有限;“大眾化”才是大商人施展才藝的真正舞台。

皮爾·卡丹出身於意大利一個平民家庭,14歲便輟學到聖萊第昂一家裁縫店當學徒。成年後,他來到服裝世界的中心巴黎謀發展。在這裏,他向世人顯示了他的服裝設計奇才。

1950年,卡丹傾其所有,在巴黎創辦了一家服裝公司。當時,戰後的法國,經濟迅速複蘇,社會購買力迅速增長。卡丹認為:“隻有走大眾化的道路才能生意興隆。”他將著眼點集中在普通消費者身上,提出“成衣大眾化”的口號。他要讓更多的女士買得起他設計的漂亮時裝。

在此之前,巴黎時裝界曆來以富有而高雅的淑女為服務對象。卡丹提出“成衣大眾化”,不啻是向整個巴黎時裝界提出挑戰,引來了一片斥責和謾罵聲。他們聯合起來,想把卡丹逐出巴黎時裝界。

麵對世俗的偏見、同行的嫉妒,卡丹沒有屈服,繼續走他的“成衣大眾化”道路。1953年,卡丹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時裝展覽。他設計的千姿百態、色彩鮮麗的女性時裝大受歡迎,很快被搶購一空。整個巴黎時裝界為之震動,卡丹的名字也頻頻出現在報紙的顯眼位置。至此,時裝界的前輩們不得不承認他“走大眾化道路”這一叛逆行為的合理性。

後來,卡丹又在男裝和童裝上掀起“大眾化”革命,都大獲成功,由此奠定了他“世界時裝之王”的地位。

“大眾化”是以“人人買得起”為標誌。但並不是說,隻要“人人買得起”的商品就有贏利前景。對大部分商品來說,一旦“大眾化”後,其生產技術往往已經成熟並且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複製,其售後服務模式同樣易於複製,這樣,加入進來的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市場被細分,生意將越來越難做。所以,在“走大眾化道路”時,眼睛不能老盯著市麵上現有的產品,還需發揮創新思維,開發創新產品。

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後,因長期的戰爭消耗,市場一片蕭條,食物極度匱乏,為一碗米飯導致父子兄弟反目的事屢見不鮮。

一天,經營海產品加工業的安藤百福在路過池田火車站時,看見了讓人心酸的一幕:一位老人捧著一碗米飯,從一所舊木板房裏踉踉蹌蹌跑出來,邊跑邊抓起碗裏的米飯塞進嘴裏,顯然極為饑餓。一位壯年男子追上來,狂吼著,扔出手中的木棒,將老人擊倒在地。壯年男子衝過去,從老人手中奪過飯碗,迫不及待地大嚼起來。

看到這幕慘劇,安藤百福心裏痛苦得打顫。他想,要是能製造出一種新的食品,讓每個人吃個夠,那該多好啊!自此,安藤百福對這個想法始終念念不忘。

後來,美國向日本大量推銷小麥,日本糧食問題得到緩解,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日本人以大米飯為主食,很多人不會做麵條。這個問題啟發了安藤百福,他對“新食品”的想法終於有了明確的概念:它應該是一種既便宜吃起來又方便的麵食。

後來,安藤百福創立“國民營養科學研究所”,研製他心目中的“新食品”——方便麵。現在加工方便麵之類的食品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技術,但在當時卻是一項難度極大的技術。

經過幾年時間的反複實驗,終於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題,比如:要用45℃左右的溫水和麵,要用150℃左右的沸油炸麵條,要添加雞粉、蛋粉等以調節口味……這樣,“方便麵”終於研製成功了。

方便麵上市後,很快便暢銷起來,成為日本家庭喜愛的一種食品。為此,安藤百福成立了日清食品公司,大量生產這種新產品。後來,日本經濟空前地發達起來,方便麵又有了新的意義——符合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需要。因此,它不但在日本暢銷,還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成為一種銷路極廣的大眾化食品。

開發任何一種創新產品,都要跟緊時代潮流,以消費者的現實需要為出發點。生產出舊得落伍或新得過頭的產品,它們可能受到十年前或十年後的消費者歡迎,可惜現在卻賺不到錢,又有何益?

二、從正當途徑賺錢

永遠不要以為顧客可以被你坑騙。也許你可以蒙騙他們一次,但是或遲或早,他們會發現自己上當。

——利奧·蘭杜

□錢要賺在明處

俗話說:人言可畏,一個商店、一家企業、一個公司,如果在經營過程中欺騙了一位顧客、一位用戶,就可能影響到百位顧客、百位用戶從此不願光顧。商場上往往出現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門的現象。因此,作為經營者,尤其是發家心切、初入商門的經營者,一定要恪守生意中誠為貴的經商原則,切不可耍小聰明,欺騙顧客、蒙騙客戶。

走進市場,人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每購買一件東西之前,總想打聽哪個商店出售的這種東西質量好,價格便宜,而且服務周到,然後再按圖索驥前去購買。如果有人說某某商店、某某單位出售的這種東西如何如何不好,購買者肯定是再也不會去光顧的。這還隻是商品的質量、價格等方麵的問題。如果以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方式有意作弄顧客,那影響就更大了。被作弄者看來隻是一位顧客、一個用戶,但一傳十、十傳百,造成不良影響的卻是一大片。

有些經營者認為,現在的顧客大多數不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就是大城市中的消費者,能識貨者也不多,對於新產品更加“知之不多”,經營者指著“鹿”說是“馬”,顧客還滿認為“馬”在那兒吃草呢!所以常常把顧客當做傻瓜來捉弄。其實,這是何等愚蠢的舉動。因為顧客才是一個商店、企業、公司的後盾,一切利潤均來自消費者,失去了消費者,便沒有了流通,經營者賺誰的錢。

商場上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有的經營者明知自己商品上有毛病,但還是想賣不出去怎麼辦。有這樣一位銷售時裝的老板,他明知半腰裙染上了汙漬,但又不能舍棄不售,所以有顧客購下這條裙子後,就以為瞞天過海了,當顧客發現前往理論時,經營者隻說一句:“是你自己粗心大意弄汙了裙子,反而來懷疑我們賣劣貨。”又或者是“這個事故教訓你下次買東西時,要檢查清楚,否則後果自負”等,顧客當然感到不滿,甚至有被騙的感覺,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那位顧客還會第二次光臨嗎?更嚴重的是,顧客可能規勸各方麵親戚朋友,切勿“幫襯”,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時裝店便聲名狼藉,要挽回名聲時,可能為時已晚了。因此要生意興隆,口碑是重要的,“以誠待客”是做生意之“本”。

同樣對待這類問題,有些經營者的做法就很明智,他們把有一點毛病的商品挑出來,寫明某某商品有何許毛病,但無傷大雅,且降價銷售。這樣顧客在看過之後,便會放心購買,且不存在回頭扯皮的問題。商店既賣出了積壓次品,加速了資金周轉,也不失聲譽與大雅,贏得了顧客的信任,豈不美哉!

“掛羊頭、賣狗肉”是舊時奸商的一種不道德的經商方法,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法律絕不允許經營者這樣做,即便是經營者偷偷這樣做了,被顧客得知後,同樣也會遭到唾棄。近年來,形形色色的經營者、各種各樣的經營方式,在市場經濟的大舞台上大顯身手。許多城市出現了“精品店”、“專賣店”,發財的確有其人,虧了的也不在少數。

據一家晚報載,地處該市的繁華地段,有家“美利達”精品屋,開張那陣,金碧輝煌的門麵與琳琅滿目的商品在顧客眼中相映生輝,有時髦需求的高消費者們對滿櫃滿架的精巧商品、名優貨物“一見鍾情”,因此生意極好,據說三天賺了6萬元。

令人惋惜的是,老板辦事隻有5分鍾的熱情,並且“寡人有疾”又好賭,忙過開張就不大“理政”,花錢更是揮金如土,店內進、銷、存幾個環節的工作漸漸亂套,賬上的資金越來越少,不滿3個月,商店已敗像顯現。

昔日的顧主進店時,已看不到多少“精品”,倒發現不少一般商品在貨架上以“俗”充精,於是掃興而去,另走別家,不再上門;而過去那些在這裏看過熱鬧的人,又以為店內商品像過去一樣,又新潮又昂貴而不敢問津,因此,常從門前過,就是不轉彎進去。

生意蕭條,房租、工資等等開銷又大,當然頂不住,再加上“精品”不精,徒有虛名,失信於顧客,開張僅六個月就“關門大吉”。

另外,在商場上還有一些經營者自認為聰明絕頂,在商品的標價簽上,將重要的字眼隱藏起來。例如一件T恤的售價是19.90元,但“1”字往往細小到近乎無,又或者用其他貨品將其掩蓋,令顧客以為隻售9.90元,這種手法偶爾用之,當然可賺取金錢,但令顧客大失信心,而永不光顧。以這樣的代價來換取暫時的利益,實在是太愚笨了,一點都不值得。更有甚者,自詡做生意靠不明碼標價發財。事實上就是想不標實價,企圖通過漫天要價,通過與顧客之間的討價還價來渾水摸魚,從中牟利。比如:一件衣服隻值100元,店主卻開價200元。這種現象在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國外都是少有的,在“購物天堂”香港大型商業中心,從超級市場直至小鋪,絕大部分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很少有討價還價的現象出現。所謂“開口還一半”,“議價用除法”更是不可想像的事。而在如今國內的一些商場、集貿市場、地攤上卻常常見到。這也說明,現在的許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缺少一個“誠”字,不誠的結果是什麼,不誠就難招天下客,就無法使顧客對其建立信任感、安全感,顧客也理所當然地會離你遠去。

任何經營者都懂得,也都明白,經商的目的就是賺錢,但賺錢要賺在明處,賺得合理合法,收取合理的流通費用。須知,不正當的經營是要砸牌的,終究會失去顧客。作為一心想發家的經營者隻做一錘子買賣,雖可得利於一時、發不義之財,但隻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最終還是逃脫不了價值規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