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德錢財兩者兼得(3 / 3)

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是與世隔絕、生活在真空裏的,它總要處於一定的社區之中,在它的周圍會有其他的社會團體、社會單位和居民,他們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共同體,在日常生活和有些工作中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企業周圍的社會團體、社會單位和居民是它的社區公眾,企業與它的社區公眾間的關係就叫做企業的社區關係。

社區關係又叫區域關係、環境關係或鄰裏關係。對任何社會組織來說,良好的社區關係對組織的穩定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企業來說,良好的公共關係更為重要,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直接依賴於社區的各種社會服務和交通運輸、水電供應、治安保衛、消防保險等;企業的職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大量依賴於社區的商店、醫院、學校、托兒所等。如果企業老板處理不好與社區公眾的關係,企業每天生活在四鄰的責罵聲中,那麼,可想而知,企業的日子將是非常不好過的。因此,不管企業規模多大、規格多高,也要花大力氣把社區關係處理好,不然的話,就難逃類似於下麵這個工廠的命運。

1983年初,陝西省某縣建成了一個電石廠,該廠坐落在距縣城五公裏的劉村附近,在正常情況下,該廠年上繳利潤可達200萬元,是該縣的重點企業。有一年秋冬,氣候出現了異常的變化,該地區的樹木及牲畜死亡率增高,特別是公路兩旁的白楊樹枯死嚴重。當地群眾議論紛紛,認為這和電石廠排放的廢氣有關,於是不斷向廠方表示抗議。麵對告狀群眾,廠領導束手無策,隻好求助於縣政府出麵解決,但縣政府的工作人員並沒有及時采取任何調解措施。當地居民盛怒之下,斷了通往工廠的惟一一條大道,致使工廠所需的原料和生產的產品無法運送,工廠隻得關門停產。

正如美國公共關係學家羅伯特·L·狄恩達在《公共關係手冊》中所說的那樣:“公共關係是從社區關係開始的,而且應該認為社區關係是公共關係中一個專門組成部分,值得特別考慮、計劃與實施……良好的社區關係將使公司受益無窮。”

商人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社區關係呢?關鍵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努力為社區公眾服務,一是加強與社區公眾的溝通。

努力為社區公眾服務是企業加快建立良好公共關係的捷徑,因為它能使企業迅速在社區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聲譽。

北京市三裏屯地區原來有一家百貨商場,1994年被藍島大廈兼並,更名為藍橋商場,成為藍島大廈的分店。在商場停業改建和裝修期間,附近的居民們都心存顧慮,擔心改造後的商場向高檔商場看齊,使大家失去一個最近的、曾經是較為實惠的購物場所;商場進貨時,車輛的運行和貨物的裝卸會驚擾周圍樓區居民。商場就在貨場門口大字書寫揭示:司機和裝卸人員,保持安靜,減少對居民的驚擾。開業之後,商場又通過居委會向每一戶發放優惠卡,一月之內,許多貨物都優惠5%~10%。居民們在購物中發現,裝修後的商場比過去更寬敞、舒適,商品的品種更齊全。公眾自然產生了新的好感和信任,藍橋分店也成了三裏屯地區的購物中心。現已改成京客隆連銷店。

在為社區公眾服務時,有些企業做得很有特點,如美國的安塞公司。安塞公司視社區服務為己任,由員工自願組成“搶救隊”,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無論何時發生天災人禍,隨時出動,無報酬地為社區提供服務。20多年來,“搶救隊”平均每月收到一次救援請求,成為社區的中堅分子,安塞公司因此得到社區公眾的一致讚譽。

企業建立良好社區關係行之有效的第二條途徑是加強與社區公眾的溝通。上海紡織局第三醫院就是通過與社區公眾間的溝通,譜寫出一曲企業與社區公眾和睦相處的樂章。

該醫院為了醫治癌症患者,建了醫用直線加速器機房,機房有著良好的防護設備,以防止高能X射線的泄漏。但是,令醫院始料不及的是,當時風靡上海的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給那些居住在機房附近的居民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大家都懷疑自己正處在高能X射線的輻射中。於是,居民向區防疫站、區環保局、區人大代表提出抗議。

居民的抗議引起了醫院的高度重視,為了消除居民心頭上的陰影,協調好醫院與社區公眾的關係,醫院抓住“門戶開放,雙向溝通”這一問題的關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首先,醫院請進居民群眾,讓他們參觀,消除人們對它的神秘感。其次,請區防疫站總工程師實地測試,直至居民感到滿意為止。第三,召開居民座談會,消除居民的心理恐懼。第四,實地走訪,院方派出有關人員深入居民家中,實地解除居民的思想負擔。

經過一係列的公關活動,解開了居民們心頭的疑團,他們紛紛表示對醫院的理解和支持,為醫院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企業與社區公眾進行溝通時,一方麵,要主動向他們通報企業各方麵的情況,並表示願意為社區的發展作貢獻的良好願望;另一方麵,企業還要主動邀請社區公眾參加活動,征求社區公眾的意見。這樣的雙向溝通,能使企業與社區公眾的關係更加融洽,企業也左右逢源。

□教養帶來人脈

有教養的商人會注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教養給他們帶來良好的人脈,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財富。

一個貧窮的牧師一直潛心研究學問,人們都很喜歡他,認為他是最完美的紳士。雖然他的衣服不是很好,但總是幹幹淨淨,特別整潔。每次外出布道的時候,他總會謙和地和當地的人們打招呼。人們也對他非常友好,經常送給他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後來,貧窮的牧師卻變得富有了,而這主要是因為一次奇特的經曆。

一天,兩位著裝古樸的老婦人來教堂做禮拜,因為大家從來都沒有見過這種樣式的衣服,於是一擁而上,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兩位老人,伸出手指指點點,嬉笑不止。幾個遊手好閑的小夥子竟然上前拉扯老夫人的衣服,翻來翻去地要看個究竟。兩個婦人窘迫不已,不敢往前走了,生怕裏麵的人更多。

見此情景,這位年輕的牧師連忙上前疏散了圍觀的人群,然後帶著她們沿中央過道走進教堂,很快幫她們找到了座位。

這兩個老婦人原來是一對姐妹,她們兩個人都沒有孩子,雖然和這位牧師素不相識,但她們卻執意要把一大筆財產留給他。

沒有想到良好的教養也能換來財富吧?為什麼老婦人願意把財產留給一個毫不相幹的人?因為牧師的教養!

有教養的人,即使身無分文,也能隨時隨地受到人們熱情的接待。文明禮貌一旦成為習慣,財富的大門就會敞開,甚至財富和機遇會自動上門。

有教養的人言行得體、謙和友善,不逞強也不顯派,喜歡助人為樂,而且在他的舉手投足間就能透出紳士的風範。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他都能掌握行事的分寸,對別人的歡呼喝彩和惡意誹謗都能坦然視之,對人求全責備是他們永遠不會做的事。

他們帶給別人的是光明和溫暖,那些嫉妒和卑劣的人遇到他們也會自動投降,因為他們有著不可侵犯的尊嚴。再說,有誰會拒絕別人對自己的善良和友好呢?

文明的舉止和高尚的教養能讓生意更加發達。因為教養中包含著許多美德和高尚的氣質,比如謙和、正直、善良等。巴黎有一家特別著名的“廉價商場”,凡是去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除了商品種類齊全和誠實經營外,人們最稱道的是店員的教養。員工舉止溫文爾雅,接待顧客熱情大方,隻要是顧客的選擇他們都表示尊重,10法郎的生意和100法郎的買賣都能得到最耐心的服務;隻要顧客需要,他們都不會嫌麻煩,而是想方設法地滿足顧客。後來,顧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火,這家商場成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店之一。

一個生意人不管他多麼有創見、有能力、有口才,一旦他表露出粗俗、暴戾、唐突、野蠻、不合時宜等拙劣的傾向,他自身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不會贏得別人的喜歡和尊敬,人際關係就得不到提升,那樣勢必走到哪兒堵到哪兒。

真正有教養的人本身就是富有的,因為他擁有眾多的美德。很多人希冀用外在“包裝”出“教養”。他們把注意力、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到衣著、飾品等外在的東西上,他們關心衣著勝於關心品質。他們認為如果打扮得不像一個上流社會的人就不是有教養的人,可是如果包裹著上好服飾的身體還是散發出粗俗的味道,別人依舊會對他們敬而遠之。

要做個有教養的商人,你不僅要注重裝扮容貌、禮節儀態、人情世故,還要把友愛、自足和寬厚等美德奉獻給客戶、顧客和合作夥伴。

□勤於公益之事

真正的大商人一般都有強烈的使命感與社會責任心。很多時候,他們不會單純考慮內部事務和片麵追求企業利潤,他們更會為社會福利盡義務,並承擔必要的道義上的責任。這並不是單純的廣告行為,而是他們自身所擁有的高境界決定的。

大商人們熱心公益的行為往往會受到廣泛的好評。這種好評又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生意,成為做大做強的無形資本。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拖入世界大戰的漩渦。

有一天,一位走上前線的老同學給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伍德魯夫打來一個電話,並且開玩笑說,他之所以打電話,是因為“在想你的可口可樂”。

伍德魯夫心裏一動:美軍將士征戰異國他鄉,多麼需要他們以前喜愛的可口可樂啊!如果將可口可樂送到前線去,既能鼓舞戰士們的鬥誌,又能擴大公司的銷路。

次日,伍德魯夫向公司全體員工發表了講話,號召大家為正義戰爭努力工作,並提出一個目標:“不管我國軍隊在什麼地方,不管本公司要花多少成本,我們一定要讓每個軍人隻花5分錢就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公司還向每一位員工印發了題為《完成最艱苦的戰鬥任務與休息的重要性》的小冊子。小冊子強調:由於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戰士們的需要,可口可樂對他們已不僅是休閑飲料,而是生活必需品,與槍炮彈藥同等重要。這個小冊子鼓舞了員工們的愛國熱情,他們為了讓戰士們喝到5分錢一瓶的可口可樂而忘我地工作。

為了解決戰時運輸的難題,可口可樂公司仿照美軍使用脫水食物的方式,把可口可樂濃縮液裝瓶輸出,然後在美軍駐地設立裝瓶廠。可口可樂公司一共派遣了248名職員到美軍戰區,他們隨軍輾轉,從新幾內亞叢林到法國裏維拉那的軍官俱樂部,有美軍的地方就有可口可樂。

士兵們在進行生死戰鬥時能喝到這難忘的家鄉味,心裏的感激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大衛·愛德華從意大利戰場上寫給弟弟的家書中說:“我不得不寫信告訴你,今天是我們的特別節日,因為每個人都領到了可口可樂。在海外呆了20個月的戰士,雙手捧著可口可樂的瓶子,貼在臉頰,像瞻仰聖靈一樣望著這暗褐色的可愛的精靈。沒有人開始暢飲,因為喝完了就看不到了。”

美軍統帥部看到了可口可樂對士氣的激發作用,為可口可樂公司的派遣人員大開方便之門,並授予“技術觀察員”的假軍職。

在戰場上,到處流傳著美軍將士與可口可樂的故事。例如,五星上將巴頓就是一位可口可樂愛好者。他將一地窖可口可樂當作必需品,無論轉戰何處,都要“技術觀察員”跟著搬遷裝瓶廠。巴頓甚至開玩笑說:“我們應當把可口可樂送上前線,這樣就不必用槍炮去打那些混蛋了。”

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與可口可樂的故事,更有趣味性:這位“二戰”英雄從戰場凱旋後,美國人為他舉行了一個豐盛的宴會。宴會之後,侍者問艾森豪威爾將軍是否還需要點什麼。他笑容滿麵地說:“給我來杯可口可樂好嗎?”

將可口可樂一飲而盡後,艾森豪威爾又嚴肅地說:“我還有一個要求。”

侍者肅立恭聽。艾森豪威爾說:“我還要一杯可口可樂。”

在整個戰爭期間,可口可樂公司在前方建立了64家裝瓶廠,一共賣了100億瓶可口可樂。他們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不少“技術觀察員”犧牲在槍林彈雨中。戰爭結束後,可口可樂作為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受到更廣泛的歡迎,從而鞏固了它在飲料世界的霸主地位。

商人做沒有功利目的的公益之事,最能打動人心。得到了人心,最終會對事業產生積極影響。“眾人喜歡之事不妨大膽去做”,是許多大商人的信條。比如:李嘉誠在內地投資辦大學,1998年為抗洪救災捐資5000萬元。比爾·蓋茨已向慈善機構捐助200多億美元,並表示將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幾百億美元的財富反饋給社會。就連“金融大鱷”索羅斯,也在世界各地成立慈善基金會。

對小商人來說,沒有如此大手筆。但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也不妨多做一些眾人喜歡之事。最起碼來說,千萬不要做眾人不喜歡之事,否則,等於斷送自己做大的希望。

□用責任心獲取人脈

承擔道義責任,對商人來說純粹應出於自願。哪個商人不言利,即使不負非必要的責任,也不會受到譴責。正因如此,商人承擔道義責任,尤其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獲取人脈。

一個商人,要有改進人類生活品質的心懷。如果他隻是為一己的功名利祿考慮,一輩子也不會有多大出息。

大商人都勇於承擔道義責任。首先他能跳出利害的計算,為公司承擔道義責任。就像一位勇敢的船長,具有與船共存亡的決心,危難關頭,他們甚至會放棄逃生的機會。正因為有這種決心,他們的船更不容易沉沒。

艾柯卡受聘為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最高執行官後,對這家機構臃腫、虧損嚴重的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公司士氣為之一振。

但是,改革並未馬上看見效果。因為公司積弊太深,虧損太多,元氣已然大傷。它就像一個奄奄一息的多發症病人,雖經苦藥,卻不能很快痊愈。艾柯卡率領全體員工,兢兢業業幹了一年,公司形勢仍未好轉,隻是虧損比以前少一點而已。

公司出現虧損,就應該有人負責。以艾柯卡的為人,不可能將責任推給前任,也不可能對股東和員工們說:這不關我的事!他決定將自己的年薪降為象征性的一美元,以示懲罰。

他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令部下們十分感動。一位高級經理對艾柯卡說:“要是你掙一塊錢就這麼幹,我也不含糊。”其他的經理也紛紛表示願意降薪。最後,除了最低級職員外,公司所有主管級人員的薪金都降低了。像這種自願降薪的集體性行為,在汽車工業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公司員工的士氣也大為高漲,每個人恨不得使出雙倍的力氣,為公司的榮譽而戰,為拯救公司做一分貢獻。

這種驚人變化讓艾柯卡喜出望外。後來,他說:

“我在克萊斯勒3年,對人性的了解,比在福特公司32年還要多。我發現,隻要大家能共度難關,甘受痛苦,患難與共,就能移山倒海。”

由於公司上下同心一意,全力拚搏,克萊斯勒終於起死回生,一躍而為世界第四大汽車公司。艾柯卡也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有人甚至提議他當總統。1985年4月,艾柯卡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麵人物,通欄大標題是:“他一說話,全美國都洗耳恭聽!”

小商人將公司看成自己的領地,員工隻是手中的工具。他們不打算對員工承擔任何道義責任,一有困難就將危機轉稼到員工身上,甚至將頻繁裁員當成一種降低成本的手段。毫無疑問,他們隻能得到一些得過且過混生活的員工,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忠誠的、能幹大事業的隊伍。

大商人將公司看成全員共同創業的場所,他們願意為員工盡道義責任,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拋棄自己的員工。

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IBM公司陷入困境。它的產品積壓在倉庫裏,無人問津。看來不裁員是無法熬過去了。到底誰會流落到1400萬人的失業大軍中去?它的5萬員工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沃森的決定。這時,沃森宣布:決不解雇任何人。

這個決定讓每一位員工歡呼雀躍。

但是,將5萬人留在公司做什麼呢?沃森到處借錢,維持正常生產,然後將產品堆積在倉庫裏。他決心陪員工一起熬過這漫漫長冬。

有人建議,公司有一大批59歲的員工,再過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齡,不如先將他們辭退,以節省費用。沃森斷然拒絕:“不行!在我的字典裏,還沒有變相解雇員工的概念。”

眾所周知,這場危機持續了數年之久。在產品賣不出去的情況下,每天仍維持5萬人的生產規模,所造成的積壓無疑是驚人的。麵對堆積如山的產品,管理人員都驚慌失措,問沃森怎麼辦。

在此危急之時,樂觀豁達的沃森還有興致幽上一默:“別聲張!讓它們在倉庫裏養精蓄銳吧!”

三年後,就在沃森再也找不到借錢的地方時,一筆大生意找上門來了——美國政府打算選擇一家最有實力的廠商,購買一批計算機。別的廠家或大量裁員,或停產減產,隻有IBM公司5萬員工每天幹得熱火朝天,無疑最有實力,於是輕鬆得到這個大訂單,一下子擺脫了困境;以此為契機,IBM日後還壟斷了政府部門的計算機生意。

經濟危機過去後,IBM公司堆積如山的產品開始顯出價值來了,在競爭公司籌備生產時,它已將產品送到用戶手中,搶占了絕大部分市場,一舉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無獨有偶,在1929年的大危機中,鬆下電器公司的遭遇與結局幾乎與IBM公司如出一轍。在危機中,鬆下公司的營業額下降了一半多,倉庫堆滿了積壓產品,鬆下憂心如焚,一病不起。

這時,代理鬆下主事的井植歲男與武久逸男認為,值此危機時刻,與其全體俱亡,不如舍其一部,保全整體。他們擬出了一個裁員一半及減薪的計劃,然後到醫院向鬆下報告。鬆下斷然反對二人的計劃,他嚴厲地說:“不,一個人也不能解雇,工資也不能降低。”

當井植與武久趕回工廠,向員工宣布鬆下的決定並當場燒毀裁員名單時,全體員工歡聲雷動,熱淚盈眶,高呼:“鬆下電器萬歲!”

他們自覺行動起來,背著公司的產品挨家挨戶推銷,很快消滅了庫存,並創下了公司曆年來最大的銷售紀錄。其結果,公司在危機的幾年中不但沒有倒閉,反而擴張了一倍。

大商人都有“共同環境”的理念,他們不把自己和公司獨立於社會之外。由於他們願意為社會承擔道義責任,必為公眾所喜愛。一家受公眾喜愛的公司,做強做大就很有把握了。

賈尼尼是美國意大利銀行創始人。這家銀行的股東是農民、菜販、漁夫、理發師等,大多隻持有2~3股。因此,它被稱為“大眾銀行”。

有一年,舊金山發生了強烈地震並引起大火,把整個城市燒得一塌糊塗,賈尼尼的銀行樓也化為灰燼。這場災難引起市民的驚恐,各家銀行都出現了擠兌風潮。銀行界人士不得不暫時停業,聚在一起共商對策。在會上,多數人都堅持要六個月後再開門營業。

這時,賈尼尼站起來,說:“各位,你們的想法是錯誤的。在這緊要關頭,不打開銀行的金庫,還要銀行幹什麼?諸位不開業的話,我開!我是意大利銀行的賈尼尼。”

但是,他的銀行大樓已經燒毀,如何營業呢?賈尼尼決定:開露天銀行!第二天一大早,賈尼尼把兩個酒桶往兩邊一放,上麵鋪一塊木板,意大利銀行就這樣開張了。人們親切地稱它為“酒桶銀行”。

意大利銀行幫助不少受災之人度過了難關,而且安撫了人心,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人們都願意將錢存到這裏來。不僅如此,這次義舉使賈尼尼受益終生,每當他最困難的時刻,總有許多人懷著感恩的心情堅決支持他,使他每次都安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