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黃袍加身 不忘初心(2 / 2)

國家大事,在光義,趙普等人的合作輔佐下,井井有條,比前朝更充滿希望,文武百官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百姓安居樂業,整個中原,被匡胤管理得跟原來的趙家莊一樣,一片祥和。可每當夜深人靜時,匡胤腦海就會浮現各種莫名奇怪的景象,似天堂靜謐,又似地獄煎熬。無可名狀,心頭似有塊石頭放不下,江湖盟主還是鹿兒,雖已是天子,可玉璽卻得而複失。婉兒略懂匡胤的心思於是安慰道:“皇上莫非是為玉璽之事煩愁,要不臣妾陪你再去次莫名湖,或許會有新發現。”

“婉兒,你還是叫我阿九哥更好聽,即使我今天已萬人之上,在你麵前永遠是阿九哥。”

第二天,也就是匡胤登基一年後,匡胤帶著婉兒和光義及幾名親信,微服前往莫名湖。再次來到湖畔,已麵目全非,此時湖水已全部幹涸,偌大湖底,綠草淒淒,牛羊成群,隨行的光義見兄長一臉憂鬱便勸道:“此地風景秀麗,四季如春,雖是冬季仍感覺溫暖濕潤,我回去就安排人在此建議行宮,每年冬天,陛下可攜皇後來此修養,如何?”

匡胤沒有回答,若有所思,沉默良久。讓隨從先帶婉兒回永濟城休息,獨留光義一人,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從路遇京娘,千裏護送到玉璽四取四藏,如今不見的遭遇告訴了弟弟,特別是成軒,文軒兄弟情深,冒與天下為敵之心維護族人祖訓,並以身護弟之事詳細道出。

光義聽完,猶如夢裏,對兄弟情深之事佯裝感動,但對玉璽曾在兄長身上,卻思考頗多,結合這些年來,兄長得心應手,一帆風順,難不成是得玉璽之靈氣所托才成。光義暗自量。倆人沿著草地走了良久,都默默不語,天色漸晚,倆人回到永濟城內跟婉兒會合。

第二天天還沒亮,匡胤叫醒婉兒吩咐道:“等天亮後你和光義他們先回汴梁宮中,我難得不做皇上幾日,想去拜會拜會幾位江湖朋友。”

婉兒一貫對匡胤言聽計從,也了解夫君的武功無需擔心人身安全,許諾等光義醒後就一同回去。匡胤乘天未大亮獨自出門了。

匡胤來到莫名湖草地上,太陽已探出半臉,山穀無風,冬日的陽光格外溫暖,匡胤無暇及顧,努力回憶自己曾栽過樹的大概地方,雖已是一片莊稼地,但基本方位應該不會錯很遠,逐步尋找,因冬季樹葉大多凋謝,光禿禿的樹幹下終於看到一處山洞,似以前每次都盯著自己的那個石洞,匡胤興奮地跑向前去,站在洞口往下望,更是一片迷茫,原來的草地均被從新耕耘,地勢完全不一樣,根本無法確認藏玉璽的地方。惆悵間不由自主進了山洞,這一進就是三天三夜沒出,誰也不知匡胤在裏頭想了些什麼。

出洞後,匡胤沒有立即回宮,而是沿路體察民情,思考如何能讓天下永世太平,如何能讓趙家後代穩坐朝堂,途經滄州時,為趙家後人寫下三道族訓,帶回宮中提醒後人,回到宮中立即下詔,追封京娘為貞義夫人,並讓光義在莫名湖邊為其立一牌坊,派專人看管。而光義不僅建了很大很豪華牌坊,還按皇兄描述當時湖麵的情形,下令重修湖壩,蓄水觀察,以尋得藏璽之地,又不敢大肆宣揚,之官方發文,興修水利,為耕地灌溉。湖邊隻要有石頭壘砌高出周圍地麵的地方,一律開挖三尺,且掩人耳目說是平地還農,但又頒布法令,所有地下財務,均為皇家所有,一律上交國庫。

其他地方官員見光義對此事如此上心,為討好王爺,也到處瘋狂學樣,大興土木,隻要有山陵之處便修水壩,隻要石頭後麵有土堆,一律開挖整平,甚至連墓地都不放過。一時弄得人心惶惶,百姓不知所然。議論紛紛,光義未免被皇上知道,下令百姓妄議者,一律重罰,如膽敢文字記錄傳播,一律處以及刑,各地科舉塾教,隻能興大宋人民安居樂業,大宋皇上英明神武。

朝廷上的趙匡胤,日理萬機,讓宋朝逐步統一了中原,政通人和,為保國家不再被分裂,削藩去使,朝廷逐步掌握全國兵權。當滅了南唐後,匡胤杯酒釋兵權,用懷柔政策讓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等追隨他多年的掌握兵權大將告老還鄉,打壓武將,重用文官,在他的一係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