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兒子和媳婦在家裏坐著,看見他們的兒子在地上擺弄一堆小木片。父親就問道:“米沙,你這是在做什麼?”“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將來你和媽老了的時候,我好用這隻木盆給你們盛飯。”米沙回答說。
夫妻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來,他們為自己那樣對待老人而羞愧。從那以後,他們又重新把老人請上桌吃飯,並且細心地照顧他。
寓言解讀
父母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像父母的個性。
雜色羊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集》。
故事欣賞
獅子非常討厭雜色羊,要消滅它們其實非常容易,但這樣做有失公正,百獸擁護它為王,並不是為了讓它隨便鎮壓異己。可它一看見雜色羊就無法容忍!不知怎樣才能既除掉雜色羊,又保住自己的名譽。
獅子一直都很困惑。於是它召見狗熊和狐狸,向它們吐露了自己的難題,說自己一看見雜色羊眼睛就痛,長此以往準會完全喪失視力,如何避免這場災難,它已經一籌莫展。
“萬能的獅王!”狗熊眉頭一皺,說,“這個問題有什麼難的?你就直接下令把雜色羊處死,誰還會憐惜它們?”
獅子覺得不滿意。狐狸見獅子仍然愁眉不展,便謙遜地提出一個建議:“啊,獅王,我們仁慈的獅王!你想必不願意把這些可憐的羊趕走,更不願濫殺無辜。既然如此,那我鬥膽提一個建議:請下令撥給它們一片草場,那裏給母羊準備充足的飼料,給小羊一個蹦跳、奔跑的天地。不過我們缺少牧人,所以不妨派狼去管理雜色羊。不知為什麼,我預感到這一族類好像會自然而然地絕跡。就讓它們自求多福吧,將來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同你沒有關係。”
狐狸的建議立即被采納,以後的結果獅子非常滿意,別說雜色羊,就連單色羊在那裏也漸漸絕跡。
寓言解讀
要問百獸對此有什麼議論,他們都說:“獅王很好,壞事都是狼幹的。”
許多人自己想做壞事卻害怕別人批評,就尋找替罪羔羊,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兩個隱士
寓言出處
選自《紀伯倫寓言》。紀伯倫,是黎巴嫩阿拉伯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
紀伯倫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
故事欣賞
在幽寂的深山中隱居著兩位隱士,他們膜拜上帝並相敬如賓。這兩位隱士共同享用一個陶缽,這是他們唯一的財產。有一天,邪惡精靈附在年長隱士的心中,於是年長隱士來到年輕隱士麵前說:“我們同住已久,現在是我們該分別的時候了。讓我們平分財產吧!”年輕的隱士聽後,不無憂傷地說:“這真使我難過,兄長,你竟要離我而去了。但你既然決心要走,那就這樣吧。”他拿出那個陶缽,把它遞給年長的隱士,說:“我們無法把它平分,兄長,你拿去吧。”
“我可不接受這種施舍,除了我應得的那一份,我什麼也不會拿。這個陶缽必須平分。”
“如果這缽被分為兩半,它對你對我還有何用呢?假如你願意,我們可以通過抓鬮來決定缽的歸屬。”
“我隻願公平地得到我那份財產,我不會愚蠢到讓公道及我的財產由那些沒指望的允諾來決定。這個陶缽必須平分。”
年輕隱士再也無法說服他,隻好說:“如果這的確是你的意願,即使打碎它你也不在乎,那麼就讓我們現在把它分了吧!”
這時年長隱士的臉色卻變得非常冷峻,他破口大罵:“你這該詛咒的懦夫,你竟然不敢爭鬥!”
寓言解讀
對待那些蠻不講理、無理取鬧的人,要勇於與他們作鬥爭,否則,他們會得寸進尺。
永某氏之鼠
寓言出處
選自《三戒》。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故事欣賞
永州有個人,怕犯日忌,受迷信的束縛很厲害。他生於子年,認為老鼠是子神,所以特別愛護老鼠。人不僅不養貓和狗,還不準僮仆們打老鼠。他家的糧倉、廚房,任隨老鼠橫行,從不過問。因此,老鼠們互相傳告,紛紛搬到他家來住,飽食終日而沒有災禍。這位先生被老鼠禍害得家裏沒有一件完好的器具,架上沒有一件完整的衣裳,人的飲食大都是老鼠糟蹋剩下的東西。白天,老鼠成群結隊和人一塊行走。夜晚,便偷吃東西。白天,老鼠成群結隊和人一塊行走。夜晚,便偷吃東西,彼此咬架爭鬥,刺耳的尖叫聲千奇百怪,吵得人無法入睡,而這位先生卻從不覺得厭煩。
幾年以後,這位先生遷居外地,另一家人家搬來居住,老鼠仍像過去一樣為非作歹。新主人憤慨地說:“這些見不得陽光的壞東西,偷竊搗亂得太厲害了,怎麼會鬧到這種地步呢?”於是,借來五、六隻貓,關門閉戶,大肆捕捉;又搬磚移瓦,用水灌洞,雇人四麵圍剿。就這樣,捕殺的老鼠堆積如山,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過了幾個月才散去。
寓言解讀
對壞人壞事,不能縱容包庇,姑息養奸;必須徹底揭發,堅決鬥爭。
角力
寓言出處
選自《薩迪寓言》。薩迪,波斯著名穆斯林詩人。代表作為訓世故事詩集《果園》與《薔薇園》。其中有不少寓意雋永的寓言詩。
他的作品明白曉暢、清新自然、語言質樸流暢,數百年來始終是波斯文學的典範。在對相關的事件的評判中,詩人表現了自己的理想、願望和愛憎情感,充滿對善良、純潔、赤誠、正義、光明與真理的禮讚,堪稱是薩迪的理想國。全書運用娓娓動聽的敘述與以事喻理的教諭,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
故事欣賞
有一個人善於角力。他的武藝高強,掌握的武功足有三百六十種,而且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在他的徒弟裏麵,有一個英俊的青年,這個人十分喜歡他。他將自己的武藝傳給了他三百五十九種,自己隻保留了一種。
那青年力大無比,本事高強,誰也打不過他。後來,他跑到國王跟前炫耀,說自己的本領和力氣絕不比師傅差。之所以不願勝過他的師傅,是因為自己尊敬他,再加上他又是自己的師傅。
他的狂妄無禮,引起了國王的反感,他叫人預備一個寬大的場地,把滿朝文武都叫來。國王讓師徒二人比武。那青年耀武揚威地走進場地,好像一個巨人,仿佛他的敵人是一座鐵山,也會被他推倒。
由於他力氣很大,他師傅使出了沒有傳給他的最後一著,一把將他抓住。他還不知如何招架,就被師傅舉過頭頂,扔在了地上。全場都為這位師傅的勝利而喝彩。國王叫人拿了一件袍子獎給師傅,對那青年斥責道:“你真是太狂妄了,妄想勝過你師傅,結果是自不量力,你敗了。”
這個青年說道:“陛下!他並不是憑力氣勝的我。他留下一手沒有傳給我。就憑這小小的一點本事,今天把我打敗了。”
那師傅說道:“我留下這一手就是為了今天。因為聖人曾經說過:‘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給你的朋友,如果將來他變成你的敵人,你怎麼對付他呢?’從前有個吃過徒弟虧的人,他所說的話你沒有聽過嗎?‘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變,還是世上本來就沒有情義。我傳授給他們射箭的技藝,最後他們卻把我當做天上的飛鵠。’”
寓言解讀
人心難測,當你在傳授別人技藝的時候,要留下一手,以備他在侵害你的時候對付他。
醜角的笑
寓言出處
選自《泰戈爾寓言》。泰戈爾的作品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鬥的精神鼓舞。
故事欣賞
將軍走到怒不可遏的國王麵前,向國王敬禮說:“村子已經受到懲罰,男人們都被打倒在地上,女人們蜷縮在沒有燈火的屋子裏,不敢哭出聲來。”
祭司長站起來向國王祝賀:“上帝的仁慈永遠歸於陛下。”醜角聽到這句話縱聲大笑,嚇得朝臣們毛骨悚然,國王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王座的尊榮,”大臣說,“是以陛下的威嚴和全能上帝的恩寵為支柱的。”
醜角笑得更響了,國王怒聲喝道:“不合時宜地尋歡作樂!”
“上帝賜給陛下多少恩寵,而他賜給我的就隻有這一份笑的稟賦。”
“這份稟賦要斷送你的性命。”國王右手握劍說。
但是醜角又縱聲大笑起來,直到他不能再笑為止。恐怖的陰影籠罩著宮廷,因為他們聽見大笑的聲音在上帝的沉默深處回響。
寓言解讀
“上帝”是永遠不會保佑那些荼毒生靈、濫殺無辜的人的。
物有似是者真偽不難知
人與人在社會中生存,為了生存也就產生了競爭,在競爭中虛偽就成了達到某些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某些人在自我保護的基礎上衍生出虛偽的一麵,為自己的某種目的而將其假惡醜的一麵掩蓋,他們把假的演成真的,人們根本分辨不出虛偽,虛偽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性需要。
生活需要真善美,隻有真實才能最終得到別人的好感,獲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