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諷喻篇(3)(2 / 3)

秀才聽後,不禁怒火中燒,想頂他幾句,又恐得罪不起,隻得苦笑道:“可不是嗎?像你這麼有能耐的人,想求取功名,哪裏用得著赴考費筆墨呢?”

言畢,又吟出一句:

烈火何須風助,快馬不用鞭催。

公子聽罷,很是得意,拍了拍秀才的肩膀說道:“好句,好句!”頓時興致大增,邀請秀才進酒館一敘。

秀才大笑拂袖而去。公子感到很奇怪,但是又不明白秀才說的那兩句話,於是,就去詢問他人,方知上當,原來秀才是在罵自己呢!

原來,秀才那兩句話是一則謎語:烈火何須風助——好奴才(好蘆柴);快馬不用鞭催——拍馬屁。

夏明瀚謎聯諷蔣介石

1927年7月,夏明瀚在毛澤東主持的武漢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任秘書。有一天,講習所的幾個學員到他家裏,談到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無不義憤填膺。

夏明瀚藐視地說:“蔣介石沒有什麼了不起!”說完,他出了一首詩謎,讓學員們猜四個字,詩曰:

一車隻裝一斤,好個草包將軍。

兩個小孩相助,還有三個大人。

不一會,學員們就猜出來了,謎底是“斬蔣示眾”。

劉伯溫畫諫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不久,首先要解決的是封官行賞的問題,對於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封賞比較容易,可對自己的親戚朋友,朱元璋卻發愁了,因為沾親帶故的人數眾多,如果都封個一官半職,豈不成了見者有份,無功受祿;如果不封,勢必落個六親不認的罵名。為此,朱元璋進退兩難,不知所措。

軍師劉伯溫觀察到了他的矛盾心理,想直言進諫,但又怕惹怒了朱元璋,想來想去,就畫了一幅畫進獻給朱元璋,朱元璋仔細觀賞著這幅畫:一個男子頭發蓬亂如麻,一束束的頭發上頂著一隻隻小帽子,除此之外,並無其他。

朱元璋想來想去,也不懂劉伯溫送幅畫的意圖。很晚了,朱元璋仍在燈下仔細琢磨著,最後終於猜出來了。

朱元璋當機立斷,隻封有功之臣,不封親戚朋友為官。

原來,劉伯溫送此畫的意思是:冠(官)多發(法)亂。

薛綜智鬥張豐

三國時,蜀國派張奉出使吳國。在招待宴會上,張奉拿吳國尚書澤的姓名開玩笑,以羞辱吳國。

吳國大臣薛綜為人機敏,善於言辭,任五官郎中。在宴會上他當場氣憤地還擊,拿起酒壺到張奉麵前勸酒說:“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實際上,這是一則“蜀”字謎。薛綜從字形上離合了“蜀”字,即“橫目苟身,蟲入其腹”,而且還把“蜀”字同狗聯係在一起,“有犬為獨,無犬為蜀”,以嘲諷蜀國使臣。

張奉聽後,知道這是在奚落蜀國,生氣地問道:“吳國的‘吳’又該怎麼解呢?”

薛綜應聲答道:“無口為天,天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他通過增損“吳”字的筆畫,將“吳”字解釋得完美而堂皇。

吳國的大臣們聽後,不禁哄堂大笑,張奉無言以對,悄悄地回國了。

絕妙的嘲諷謎聯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鄂東挺進軍第10縱隊司令程汝懷、副司令王嘯峰,不積極進行抗日活動,反而將鬥爭的矛頭指向抗日軍民,當地人民對他們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