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的前提是教育,包括護理人員提高對壓瘡的預防意識,教給患者及家屬壓瘡預防基本知識,術前、術後都不能放鬆對壓瘡的預防。
(2)保持床麵平整、幹燥,保護骨突部位,在骨突部位放置軟墊,以防局部受壓,保證軟墊平整、幹燥、無皺褶。
(3)骶尾部要保持清潔幹燥,定時通風減壓。教會患者用腰部帶動臀部小角度側臥左右交替,以減輕骶尾部長時間受壓導致的局部缺血缺氧;采用平臥位與半臥位交替時,必須避免在床上直接拖拉患者,防止因摩擦力造成的皮膚損害;患者半臥位時要注意避免剪切力,半臥位時間盡量少於30 ~ 60min,每15 ~ 30min 要有30s 重量轉移的時間,因剪切力對皮膚血液循環的影響大於垂直壓力,長時間半臥位皮膚易受剪切力損傷而形成壓瘡。
(4)采用康惠爾、墨尼克等壓瘡貼膜保護骶尾部、足跟部皮膚。
(5)補充足夠的營養、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提高皮膚對缺血的耐受性,以預防壓瘡性損傷。
(6)注意患者的心理治療,避免情緒對皮膚的不良影響。
3.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造成組織損傷、植骨排異有關
(1)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及引流液量、性質、色,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2)切口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
(3)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並觀察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嚴密觀察體溫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4)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幹燥。
4.有管路脫出的危險:與固定不當、關注意識不強有關
(1)固定牢靠,防止脫出。活動、翻身、下床、換床單時,先保護並固定引流管及袋,再活動,嚴禁牽拉和返流,防止脫出和感染。
(2)避免受壓和扭曲,保持通暢。引流袋不得高於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
(3)觀察引流物性質和量,注意有無不適感覺,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並處理。
(4)按規定(時間或量)傾倒引流物或更換引流袋,避免汙染,傾倒後再次觀察是否通暢、固定可靠、沒有牽拉。
(5)管道脫出後的應急預案:應立即做初步處理,用敷料封閉身體的引流口處,避免直接與外界相通;如引流管和引流器具分離時,立即夾閉引流管開口處,急請醫生處理。
5.潛在並發症:失用綜合征、肌肉萎縮
(1)協助生活護理。
(2)指導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鍛煉應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增加,避免活動過量。
護士長程宏:好,全麵、具體,纖維結構不良患者植骨術後極易導致傷口遷延不愈合,有誰知道是為什麼呢?
護士秦淑慧:因為纖維結構不良患者植骨需骨量大,常常需要異體骨植入,異體骨植骨易導致排異反應,引起傷口遷延不愈合。
護士長程宏:臨床上還常見自體骨植骨術,那麼二者有哪些具體特點?請郭燕給大家說一說。
護士郭燕:自體骨植骨效果確切,患者經濟及心理負擔小,排斥反應少見,但容易造成供區術後的潛在並發症,且取骨量有限。二者是各有利弊的,自體骨融合性好,但是骨量受限製,異體骨雖然減少了手術創傷,不存在供區並發症和取骨量限製的問題,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會發生一些輕微的排斥反應,但是隻要對骨源嚴格把關,徹底處理,就會大幅度降低排斥反應。具體還需要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目前大多采用異體加自體植骨,提高了安全性,對年齡小或體格偏小的患者徹底解決了自體骨骨量有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