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教學查房64(2 / 3)

(4)采用康惠爾、墨尼克等壓瘡貼膜保護骶尾部、足跟部皮膚。

(5)補充足夠的營養、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提高皮膚對缺血的耐受性,以預防壓瘡性損傷。

(6)注意患者的心理治療,避免情緒對皮膚的不良影響。

4.便秘的護理

(1)合理安排飲食:多攝取可促進排便的食物,如多食蔬菜、水果、粗糧等高纖維食物。多飲水,餐前一杯溫開水,促進腸蠕動,刺激排便反射。

(2)幫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協助患者進行床上鍛煉,以增加腸蠕動。

(3)腹部環形按摩:定時用手沿結腸解剖位置自右向左環形按摩,促進腸蠕動。

(4)使用簡易通便劑:常用的有開塞露、甘油栓等。主要作用機製是軟化糞便,潤滑腸壁,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

(5)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5.焦慮的護理

(1)護士要關心理解、安慰、鼓勵患者,用委婉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發現患者的情緒波動,給予患者適當解釋、安慰、支持和鼓勵,使患者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

(2)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護士長程宏:護理措施還有誰補充?

護士薛瑞芳:這個患者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主要與術後軀體移動障礙有關,所以護理措施應該有鼓勵患者適度活動,講解壓瘡的危險,還可以床頭懸掛風險標示,加強醫、護、患三方的防範意識。

護士長程宏:薛瑞芳補充得很好,護理措施就是要針對患者的個體化特點,才能保證措施到位,有利於問題解決。前麵說過血管瘤發病率較低,郭燕,你來說說什麼是血管瘤?

護士郭燕:血管瘤為血管組織所形成的良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組織。多見於兒童期或青春期發病,以後逐漸變明顯。發生於軟組織的血管瘤多見於皮膚、肌肉、肌腱、滑膜及結締組織。通常分為3種類型: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

護士長程宏:李世美,你知道這三種類型分別有什麼症狀呢?

護士李世美:

1.毛細血管瘤:多見於皮膚,以枕部、頭麵、四肢和背部最多,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據麵部或肢體的大部,小的隻有幾毫米,略高於皮膚。一般出生後就已存在,6個月內生長迅速,一二歲後逐漸停止生長。

2.海綿狀血管瘤: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肝、腎等處都可發生。外觀呈紫紅色,周圍有迂曲、怒張的小靜脈,捫之柔軟,有彈性,擠壓時縮小,撤壓後即複原。

3.蔓狀血管瘤:多見於四肢,表麵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狀,局部皮膚呈暗紅色或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

護士長程宏:通過這兩位護士的講解,我們對血管瘤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對於這位患者來說,她屬於哪種類型呢?請責任護士劉敏回答。

責任護士劉敏:經過查閱病例及詢問主管醫師,這位患者屬於第二種,是海綿狀血管瘤,病史長,病灶大。

護士長程宏:那對於海綿狀血管瘤治療原則是什麼呢?有誰能回答?

護士李世美:海綿狀血管瘤隨嬰兒年齡增長而增大,有時長得很大、很深,嚴重損害容貌和破壞正常組織。因此一旦確診,應立即進行治療,注射硬化劑或行手術切除。

護士牛瑤:老師,我想請問其他兩種血管瘤的治療原則是什麼呢?

護士李世美:毛細血管瘤如果瘤體較小,生長速度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長後自行消退。若生長速度較快,又嚴重影響美觀,就應立即進行治療,也可采用同位素敷貼等方法治療。蔓狀血管瘤因為表麵及周圍有許多擴張的血管,因此需盡早手術,也可用彈力繃帶等包紮肢體,以緩解肢體出現的酸痛等症狀。

護士長程宏:李世美說得很好,我就曾經見到一個五六個月的孩子,手指尖上的毛細血管瘤很小,隻有綠豆那麼大,經過多次同位素敷貼治愈。我想補充的是對於毛細血管瘤尤其要注意,它不僅影響美觀,破損後還有大出血的危險,因此要密切留意。

護士張姍姍:我還有一個問題,這個患者為什麼術後疼痛明顯,口服止痛藥效果也不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護士薛瑞芳:疼痛的原因有好多種:

1.物理損傷:由於手術器械物理刺激,影響皮膚血管、皮下組織、筋膜、骨膜的高閾值損害感受器,從而對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劇。

2.病房環境:各種噪聲、燈光、患者之間的互相幹擾,導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