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胃痛食療方(2 / 2)

【製用法】砂仁烘脆為細末,豬肚下沸水鍋焯透撈出刮去內膜。另將鍋中滲入清湯,放入豬肚,再下薑、蔥、花椒煮熟,撈起豬肚待冷後,切成肚條。將原湯500克燒開,下入肚條、砂仁末、胡椒粉、紹興酒、豬油,再加味精調味,用濕澱粉著芡炒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理氣醒牌,健胃止痛。

【附注】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砂仁溫中化濕,行氣和中,加入溫中散寒之花椒、生薑、蔥白,用於脾胃虛寒、胃痛不舒、食少腹脹的患者。

方6

胡椒陳皮鹿肉湯治胃痛

【原料】鹿肉12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製用法】將鹿肉洗淨、切塊,起鍋下鹿肉爆幹水,取起;然後下少許油、薑,再下鹿肉爆至香氣大出,取起備用。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鹿肉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潰瘍病、慢性胃炎等所引起的脘腹冷痛。

方7

胡椒根雞肉湯治胃痛

【原料】雞肉250克,胡椒根30克。

【製用法】將雞肉洗淨,用開水拖過;胡椒根洗淨,切碎。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補益脾胃,溫中止痛。適用於胃潰瘍所引起的胃脘疼痛,喜溫喜按,得溫或按之痛減,麵色萎黃,口淡流涎,飲食減少。

方8

牛肉香菇粥治胃痛

【原料】熟牛肉、香菇、粳米各100克,蔥、薑各少許。

【製用法】香菇用溫水浸泡;牛肉切薄片;將香菇、牛肉、粳米一同加水煮粥,待粥將離火時加入蔥、薑、鹽、味精,調味即成。每日1劑,當菜吃。

【功效】和胃調中,理氣止痛。適用於慢性胃炎、反胃嘔吐等所引起的胃痛。

方9

桂花蓮子羹治胃痛

【原料】桂花3克(糖醃),蓮子50克,紅糖1匙。

【製用法】蓮子用開水泡脹,剝皮去心。加水適量以小火慢燉約2小時,至蓮子酥爛,湯糊成羹,再加入桂花、紅糖煮約5分鍾。可做早點或點心吃。

【功效】溫中散寒,暖胃止痛。

【附注】方中桂花與蓮肉相配,能溫補脾胃,暢氣消脹,又富有營養。夏秋季節常食此方頗為適宜。

方10

草蔻羊肉湯麵治胃痛

【原料】草豆蔻5枚,高良薑10克,生薑搗汁1小杯,白胡椒粉2克,麵粉適量。

【製用法】用草蔻仁、高良薑煎湯,再加生薑汁,合麵適量,作細麵條。用羊肉煎湯下麵,待熟後撒入自胡椒粉、食鹽適量調味食。

【功效】健脾散寒,溫胃止痛。

【附注】方中草蔻仁、高良薑、白胡椒皆為辛溫、理氣之品,歸入脾胃二經,加入辛溫補虛之羊肉湯,用於脘腹脹滿冷痛、反胃嘔吐等症,服之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