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風後遺症食療方(1 / 1)

方1

杞菊飲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枸杞子30克,菊花10克。

【製用法】將二藥煎水代茶飲,1日服完。

【功效】滋陰補腎,疏風清肝。枸杞子甘涼,滋補肝腎;菊花甘苦微寒,平肝明目。二藥相配,一補一清,對中風後血壓偏高,頭暈目眩者用之有效。

方2

黃芪桂枝粥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黃芪20克,炒白藥、桂枝各13.5克,生薑3片,大棗5枚,白米135克。

【製用法】將前4味水煎取汁,同白米、大棗同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3周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功效】益氣養血,溫經通絡。適用於氣虛血淤所致的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

方3

天麻豬腦粥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天麻10克,豬腦1個,粳米250克。

【製用法】豬腦挑血筋洗淨,天麻、粳米洗淨,加清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每日晨起溫服1次。

【功效】祛頭風,鎮靜鎮痛。適用於腦血管意外所致的半身不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

方4

杞子羊腎粥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枸杞子30克,羊腎1個,羊肉50克,粳米50克,蔥、五香粉各適量。

【製用法】先將羊腎、羊肉洗淨切片,與枸杞子並入蔥、五香粉先煮20分鍾,再將淘洗幹淨的粳米入鍋,熬煮成稀粥。每日晨起作早餐服用。

【功效】益氣,補虛,通脈。適用於中風後遺症。

方5

人參五味子紫蘇湯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五味子、人參、紫蘇葉各15克,赤砂糖150克。

【製用法】將前3味藥加水3000毫升,煎取約1500毫升,加入赤砂糖,拌勻飲服,每日1劑。

【功效】益氣養陰固脫。適用於中風手撒尿遺、四肢不溫、肢體不遂等。

方6

千斤拔雞腳湯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雞腳3對,千斤拔60克,花生肉30克,紅棗4個。

【製用法】將千斤拔、花生肉、紅棗(去核)洗淨;雞腳洗淨,用開水燙過,除去外皮及爪甲。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3小時,湯成去千斤拔,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補腎健步。適用於中風後遺症屬肝腎兩虛者。證見腰膝痿軟,下肢乏力,步履困難,或骨節疼痛。也可用於產後風癱,而有上述症狀者。

方7

全蟲地龍蒸豬腦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全蟲2克,地龍5克,豬腦1具,料酒、精鹽、薑絲各適量。

【製用法】將豬腦清洗幹淨,全蟲、地龍研為細末,共置大碗內,加料酒、精鹽、薑絲,上籠蒸熟食用。

【功效】補腎益精,活血通絡。對中風後肢體活動不利,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口眼歪斜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方8

地龍桃花餅治中風後遺症

【原料】黃芪100克,幹地龍(酒浸)30克,紅花、赤芍各20克,當歸50克,川芎10克,桃仁(去皮尖、略炒)15克,玉米麵400克,小麥麵100克,白糖適量。

【製用法】將地龍烘幹研粉;將黃芪、紅花、當歸、赤芍、川芎濃煎取汁;將地龍粉、白糖、玉米麵、小麥麵混勻並以藥汁調和成麵團,分製為20個小餅;將桃仁勻布餅上,入籠中蒸熟(或用烤箱烤熟)。每次食餅1~2枚,每日2次。

【功效】益氣活血,通絡起痿。黃芪補氣振痿;歸、芍、芎、桃、紅及地龍活血通絡。本方是治療中風後遺症患者的有效良方,應長期堅持食用。血壓偏高的腦溢血病人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