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淺議我國媒體如何借助奧運會塑造國家形象——以《人民日報》海外版為例(2 / 2)

(2)加強了對普通民眾的關懷。《人民日報》海外版《奧運特刊》報道中不僅重視對運動員的人文關懷,同時也對廣大民眾的奧運體驗和表現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正如統計數據所示,奧運會期間對國民奧運期間體驗和表現報道為52條,占總數的7.88%;對外賓在北京的報道也占用了大量的篇幅,為42條,占總數的6.36%。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奧運特刊》開辟了“網上說奧運”欄目,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不定期地刊登網民對奧運會賽事及相關事宜的看法。據筆者統計,在8月1日—25日期間,一共有11天刊登了“網上說奧運”欄目。這種媒體與大眾的互動,強化了報道效果的同時,體現出媒體對於民眾的尊重,體現了“人文奧運”的理念,也體現出了中國民主進步的一麵。

(3)營造了濃厚的文化和服務氛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傳統文化非常豐富,《人民日報》海外版《奧運特刊》刊發了61條新聞報道,不厭其詳地介紹為迎接奧運會準備的包括中國武術、書畫、中醫、絲綢等方麵的文化展,醞釀了濃鬱的文化氛圍,拓展了北京奧運會的文化內涵,同時也為世界了解中華文明搭建了一個平台。

此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奧運特刊》覆蓋了幾乎所有類型的誌願者的報道,達28篇,不僅反映了誌願者們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和高效的服務水平,同時也展示了中國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對於沒有來到中國現場的海外讀者來說,《人民日報》海外版所傳播的奧運信息實際上為他們創建了一個小型的擬態環境,“體現優秀文化”的北京奧運會因此得到有效的傳播,開放進取的國家形象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展示。

3.避免狹隘民族主義,塑造文明開放的國家形象

所謂狹隘民族主義,就是自我封閉、自高自大,拒絕同其他民族(國家)進行有益的交流,拒絕認同普世價值規範和國際通行的“遊戲規則”,最後孤立於世界的情緒和由此產生的對抗意識。[2]狹隘民族主義的主要特征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突出民族特殊文化,不講國際公正,忽視人類共同道德。

我國以往的奧運報道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隻關注那些有中國運動員參加,特別是屬於強項的項目,諸如乒乓球、跳水等,對於中國運動員的弱項,特別是沒有中國運動員參加的比賽關注較少。北京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海外版《奧運特刊》一改常態,對國外運動員參與的賽事報道占了81條,占奧運報道總數的12.27%。其中既有對博爾特、羅伯斯等外國體育明星的報道,也有對伊拉克等國運動員的報道,體現出開放包容的報道視野和心態。

《人民日報》海外版《奧運特刊》還善於巧妙地借他人之言談北京奧運會,其中30篇報道主題為外國人評價北京奧運,占報道總數的6.36%。既有外國媒體報道北京奧運會的摘錄,也有直接對外國人的采訪報道,諸如對韓國駐華大使辛正承的專訪,以及對拉脫維亞、烏克蘭、馬其頓駐華大使的專訪報道等。外國人評論北京奧運和中國,本身就突破了民族的界限,傳達了體育無國界的思想,也傳達出“中國是文明開放的”的信息。

三、結語

綜觀《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報道,把“內重輿論引導,外塑國家形象”作為目標,把北京奧運會的報道置於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中。在賽事報道方麵,既突出中國運動員的優異成績,也注重報道外國的體育明星和團隊,尤其關注一些體育成績欠佳的欠發達地區運動員的表現;既有金牌獲得者的新聞報道,也有未拿到獎牌的運動員的報道。在民眾的奧運體驗報道方麵,既有中國人民眼中的奧運盛世,也有世界各國朋友的奧運體驗。在文化報道方麵,則傳遞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在評論北京奧運會方麵,既有國內媒體的溢美之詞,也有來自外國媒體的客觀評價。總之,《人民日報》海外版通過北京奧運會的報道,有效地塑造了中國民主進步、文明開放的國家形象,為國內的新聞媒體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孫雪梅:中國傳媒大學2008級碩士生〕

[1]王晴川、方舒:《北京奧運與建構國家形象的思考》,《當代傳播》2008年第4期。

[2]李正國:《國家形象構建》,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