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工業母機(1 / 2)

此時,劉少成又將工件卸了下來掉了個頭,將已經車好的那端裝入卡盤,又改為切斷車刀,準備將尚未加工的那段工件切掉。由於切斷車刀的刀口極窄,又是連續進刀切削,因此潤滑冷卻就顯得極為重要,劉少成有些擔心刀具能否承受得住連續高溫切削,於是在進刀是放緩了速度,又過了約五分鍾之後,這一段工件才被切掉,再看車刀時,竟然看不出有磨鈍現象,顯然是由於車刀的材質經過了一些調質處理,從而使得高溫性能也大為改善。

經過剛才的一係列操作,劉少成知道這車床已經基本能夠工作,此時他的胳膊已有些酸困,再看旁邊眾人躍躍欲試的情形,便將下次的試車交給了鄭瑾來。雖然劉少成此時得以休息片刻,但他知道接下來的操作至關重要,因為剛才工件已換了方向,所以這次的車製便能看出夾具的找準能力與定位精度了。

鄭瑾操作起來也毫不含糊,他原本就是技術很好的鐵匠,平日裏就製作了不少機械裝置,如今又看得劉少成操作了一會兒,這一上手竟然熟練之極,劉少成看得不禁暗自佩服。其實劉少成在前世訓練的時候,什麼都要有所懂,期間隻進行了一個月的金工實習,雖然也在車床上操作了近一個星期,但那時多為四人一組,自己真正動手的時間並不多,而大明時工匠的手藝極佳,論起動手能力來,又哪是後世的學生可比,況且鄭瑾比起普通的工匠又要強上許多,他這一**作下來,竟然將車床開得有模有樣。由於此次的進刀量極少,所以車製出來的工件表麵又光亮了許多,眾人方才早已看得驚呆了,此時又紛紛湊上前來觀察,隻見工件表麵被車得光滑之至,比鑄出來的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而且其圓度與表麵光潔度顯然也是無話可說,一時眾人激動不已,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但劉少成卻已看出來些問題,這工件經過頭尾互換之後,已出現了定位不準的情況,如果再經過一次調換後這種情況還繼續發生,則說明夾具的定位性能有些問題了,但又看到眾人如此神情,劉少成也不想再挑些缺陷出來,便笑道:“眾位莫急,這才隻是粗車呢,鄭師傅請再來一次精車。”鄭瑾笑著點點頭,又換上了另一把車刀,這把車刀的刀口較寬,但也薄了許多,因為是精車,因此鄭瑾在進刀時特別小心,不一會又將整個工件又車了一遍,此時這根鐵棒和剛才大不一樣。經過前幾次加工之後,眾人隻覺得這鐵棒表麵已是極為光滑,但經過鄭瑾剛才的那次精車,此時的工件表麵有如鏡子一般,竟然能將旁邊的影像幾乎完全地反射出來。劉少成這才感滿意,笑問道:“這次的加工還算合格,眾位以為如何?”眾人此時更為吃驚,一時間整個實驗室內讚歎之聲不絕於耳,都驚異於這種加工方法,又有誰還記得此時已是深夜,平時早已是睡得正酣了。

下一輪該是李鐵匠上場了,眾人又是一通商議,決定在工件上車製幾個槽與台階,然後再車製倒角,最後才是螺紋的加工。此時驅動絞盤的八個人已疲憊之極,馬上又上來八人替換,又經過一番試車,這段工件已被車製得麵目全非,但劉少成對螺紋的車製情況極為滿意,他萬萬沒有想到一根鑄造而成的絲杠竟然也能實現自動跟刀,而車出來的螺紋雖然精度有些問題,不時有側切現象發生,但畢竟已大大超出自己的預料了,況且這種誤差也不一定全部是由絲杠所帶來,齒輪的齧合情況、夾具的定位性能也極大地影響著工件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