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套潤滑係統是劉少成與眾學者研究了一整天才決定下來的。最理想的潤滑係統是采用油泵。潤滑油經油泵打入到多孔加油機,分別對汽缸與活塞連杆等進行潤滑,同時各個汽室的閥杆也要進行潤滑,當然如果是蒸汽機車或是蒸汽船時,還要為輪軸、熱水泵等也進行供油潤滑。劉少成早已查看過多種蒸汽機潤滑方法,最終還是決定先采用這種最簡單的方式,等到加工技術再提高一些之後,又或是蒸汽機的用途再廣泛一些,再開始製造複雜的潤滑係統也不遲。其實這種負壓式油泵在一些老式磨托車上也有使用,通常磨托車的油箱都處於發動機的上方,因此當發動機燃燒一次後,會形成一個負壓,這個負壓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將油箱開關打開,從而使得汽油流入化油器。劉少成與眾工匠的設計也正是參考了這種負壓工供油的方式。
此時,蒸汽機已達到了每分鍾近130轉的轉速,也就是說活塞每秒種要往複運動兩次,這比曆史上的第一批蒸汽機已經要好上許多了。原曆史上的第一批蒸汽機轉速隻有40多,也就是說活塞每秒種往複還不到一次,這也是由於當時的加工條件所限製的,但與劉少成比就就不同了,此時工廠中已有了車床,而且又有了極為超前的理念,其中更是用到了一些內燃機的設計與加工經驗,又哪是瓦特等人能趕得上的呢?其實,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出現之時,大部分零件都是由手工打造,因此每台蒸汽機的規格都不一樣,也就是說零件並不通用。到了後來的瓦特蒸汽機出現時,由於加工工藝跟不上去,因此其熱效率也是極低,根本趕不上工匠們設計製作的這六台蒸汽機,況且這些蒸汽機又是采用了鋼鐵材料與機械加工方法製造出來的,精度與耐磨性自是要好上許多。劉少成對於蒸汽機的轉速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即使到了二十世紀,大多數蒸汽機也就是這個轉速,雖然也有極少數蒸汽機達到了兩千多的轉速,但那也是采用多個汽缸來實現的了。如果要將轉速再提高一些,就需要提高蒸汽的壓力,或是設計出多缸的蒸汽機,但劉少成此時並不準備開始多缸蒸汽機的研製,因為這會涉及到一個配汽的問題,如果采用單脹式做功,則熱效率太低,如果采用多脹式做功,則又會使得汽道與閥門的設計極為複雜,以目前的加工技術尚難實現。
車間內的眾人看得入神,外麵鍋爐房的兩人也忙得不亦樂乎。此時鍋爐的燃料早已加得充足,又在一人在旁邊奮力地搖著鼓風機,但鍋爐的壓力卻提高的不多,偶爾能看到壓力指示器上升一下,但搖動鼓風機的人卻已筋疲力盡了。至於蒸汽機的轉速,也是始終穩定在130轉左右,偶爾會上到150,但隨著鍋爐壓力的下降,又重新回到了130的穩定狀態。鄭瑾旁邊看得清楚,道:“公子,我認為應該再造出一台專門用於鼓風機的蒸汽機,如此一來便能使得鼓風機始終保持高速運轉,從而使鍋爐內的壓力大增。”劉少成點頭道:“理當如此。如今這鍋爐與蒸汽機是分體設計的,倘若日後要設計一體式蒸汽機,也要考慮鍋爐鼓風機的問題。”
接下來,幾人又開始對蒸汽機的其它部件進行試驗。鄭瑾將進蒸汽機的進汽閥門關閉之後,蒸汽機也停止了運轉,又過了不久,就聽見鍋爐房間傳來“噝噝”的漏汽聲,正是安全排汽閥在起作用了。然後他又試著將閥門調到不同的角度,隻見蒸汽機也以不同的轉速工作,而外麵的泄汽閥也時開時閉地響應著,顯然這套安全控製係統與進汽裝置完全工作正常。最後,鄭瑾又將進汽閥開到最大位置,空負荷工作了近半個小時之後,劉少成命人將蒸汽機停止,又叫眾人拆下外層的隔熱材料,準備對蒸汽機進行一次全麵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