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都怪你!

——借口來了,責任心溜了

7月3日星期二多雲轉中雨

今年剛一入夏就特別多雨,午睡前朦朧聽見了雨聲,醒後打開窗,雨停了,深深一呼吸,潮濕的空氣便溫潤了體內的幹燥。家裏很安靜,老公上班去了,放暑假的小天也去姑姑家玩耍了,做老師的我獨自享受著自己幸福而又悠閑的長假。

今天這一整天都算過得不錯,除了上午小天那個電話。

“媽媽,我想我不能回家吃午飯了,外麵快下雨了,姑姑家的傘一把壞了,一把被姑夫拿走了,我又沒有帶傘……”小天在電話裏說,“這事兒都怪你,幹嗎早晨不堅持讓我帶上傘,現在我隻能等下過雨之後再回家了!”

我一時語塞,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來,放下電話後,我不禁自言自語:“這事兒怪我?”

回想起早晨,習慣看新聞的老公一起床就把電視打開了,“今天白天,多雲轉陰,局部地區有小到中雨,請市民出門注意攜帶雨具……”天氣預報傳進了我的耳朵。正想好好看看具體的天氣情況,小天穿著睡衣,揉著眼睛跑進我們的臥室說:“媽媽,今天我想去姑姑家玩,可以嗎?”

“好,現在你是放暑假嘛,想去就去吧!”我爽快地答應了,心裏還偷偷一樂,你走了,我一個人在家多清靜啊!

開車把小天送到姑姑家門口,他正準備進去,我忽然想起早晨的天氣預報,於是趕緊拿出傘讓小天帶上,小天卻笑道:“媽媽呀,外邊陽光那麼明媚,我又不拄拐杖,帶什麼傘呀,媽媽,再見……”說完便一溜煙地跑了。現在,小天居然把責任推卸、轉嫁到我的頭上!

我從教多年,深知那些習慣於尋找借口的孩子大都對生活以及學習缺乏突破的勇氣,容易躲在自己越來越收縮的狹窄空間裏,為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不足而造成的失誤尋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來自我安慰。一會兒小天回來以後,一定要好好和他談一談,我必須讓小天明白:找來許多“理由充分”的借口,企圖掩飾自己的行為過失或者為自己的行為過失開脫,轉嫁到他人身上,其實是一種很糟糕的、不負責任的表現。

小天尋找借口,把沒有傘、回不了家的責任歸咎於媽媽沒有堅持讓他帶雨傘,這顯然是推卸責任的表現。借口和責任心幾乎是截然對立的。強烈的責任心意味著敢做敢當、堅韌、自信,而借口卻像責任心這個氣球內部的一根針,輕輕一紮,責任心就溜走了……

把孩子企圖找借口的不良習慣扼殺在萌芽中,幫助孩子驅逐借口,建立責任心,讓孩子更加陽光、積極地成長,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1.讓孩子從主觀上找原因

所有家長都明白:無論自己多麼嗬護孩子的成長,也無法保證孩子不會經曆狂風暴雨和荊棘坎坷。然而在如何麵對正在經受風雨挫折的孩子的問題上,不同的家長采取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有所不同,由此造就出了不同特質的孩子。

當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絆倒、摔哭時,那些說“全怪椅子,媽媽幫你打它,寶貝別哭了”的家長,便會在無形中幫助孩子養成“尋找借口、推卸責任”的不良習慣。隻有教會孩子從主觀上找原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得失的家長,才能培養出“勝大任”的孩子,孩子才會在“吃一塹,長一智”的過程中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2.增強孩子的角色意識

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盡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去完成。這樣能使孩子在選擇與實踐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並發現自身的價值,從而確信自己有承擔此責任的能力,增強其獨立負責的精神。如此一來,當孩子遭遇失敗時,就不會總是怨天尤人,尋找借口搪塞了。

3.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責任

前不久,一個10歲的男孩兒趁家人午休時在自家院裏玩火,不小心將帶火的幹柴甩落在了柴垛上,盡管當時隻是微風,但還是大大助長了火勢。孩子怕父母的責罵而自己動手救火,當火勢不能控製時,男孩仍然猶豫不決,最後他還是沒有勇氣叫醒父母來救火,而是一跑了之。結果,正在熟睡的父母葬身火海,鄰裏也受其牽連。如此慘劇就是因為男孩子害怕承擔責任而釀成的。

孩子失去了父母,殃及了鄰裏的財產。懦弱就如一把鋒利的匕首,毀滅了他的人生。這就是一個人在“失誤”麵前尋找借口、不敢承擔責任的後果。明智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地麵對自己的行為過失,並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