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 我才不是沒有主見的人呢!(1 / 1)

我才不是沒有主見的人呢!

——不做隨波逐流的“浮萍”

7月5日星期四晴

記得一位先哲曾說過,不讀書的人,天和地是狹小的,他充其量隻能活上一輩子。讀書的人,天和地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不讀書,時間和空間就大多幽囚在周遭的環境裏麵,一生完全陷落於日常事務的圈禁中。隻能看見眼前的景物。

暑假期間,每天晚上我們全家都有大約一小時的“讀書時間”,這時候,我、老公、小天都會捧著自己心愛的書讀得津津有味。

今天剛讀了沒多久,小天突然捧著書哈哈大笑起來,我問小天:“怎麼回事?看到什麼有趣的東西了?”

小天把書拿過來給我看,嘴裏還不斷說著:“笑死了,笑死了,這兩人真是的,人家怎麼說,就怎麼做。”

我低頭一看,噢,是我小時候也讀過的“爺孫倆的故事”:

爺孫倆趕著一頭驢到集市上去。路上有人批評他們太傻,放著驢不騎,卻趕著走。爺爺覺得有理,就讓孫子騎上驢。走不多遠,又有人批評那孫子不孝:“怎麼自己騎驢,卻讓老人走路呢?”爺爺聽了,趕快讓孫子下來,自己騎到驢上。走不多遠,又有人批評說:“瞧這當爺爺的,也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孫子,隻顧自己舒服。”爺爺想,這可怎麼是好?幹脆,兩個人都騎到了驢背上,剛走幾步,又有人為驢打抱不平了:“天下還有這樣狠心的人,驢都快被壓死了!”爺孫兒倆說:“得,索性把驢綁上,抬著驢走。”結果驢在過橋的時候一掙紮,連驢帶人全掉進了河裏。

看到這個故事,我靈機一動,何不趁此機會,啟發一下小天呢?於是我對小天說:“嗬嗬,故事中爺孫倆的行為確實很可笑,但笑過後你想想,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會犯類似的錯誤呢?做事或處理問題沒有自己的主見,或自己雖有考慮,但常屈從於他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一味討好和迎合別人?如果是這樣,你就跟故事中的爺孫倆一樣啦!”

小天聽後,倔強地說:“我才不是沒有主見的人呢!”

老公聽到我倆的談話,在旁邊說:“小天,你媽媽是職業病,教育人無孔不入。不過媽媽說得不無道理啊!做人一定要有主見,不能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小天用力地點了點頭。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現代社會,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又能堅持自己正確的看法,不人雲亦雲的有主見的孩子,往往更能占據有利地位,獲取成功。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呢?

1.聽話、乖巧還要能明辨道理

中國的父母總是把“聽話”當做孩子的優點,殊不知,聽話、順從的孩子,並不一定是真正優秀的孩子。因為這類孩子可能隻是盲從,卻不見得懂道理。隻有那些既聽話,又講道理、有主見的孩子才是優秀的,這是家長應該注意的。

2.對孩子少做硬性規定

21世紀是“自主選擇”的時代,隻有那些善於自我管理、有主見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穩腳跟。若家長隻是按自己的意願為孩子規定出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模式的話,就會助長孩子的依賴性。長此以往,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優柔寡斷、遇事毫無主見。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少做硬性規定,如孩子玩什麼遊戲、吃什麼水果,以及平時穿什麼衣服,隻要不出格,大可讓孩子自主選擇,自己隻是協助孩子。

3.鼓勵孩子說“NO”

家長要告訴孩子:對什麼事情如果不滿意,要及時表達出來,不要默不作聲。如“我不喜歡喝西紅柿汁,我喜歡喝獼猴桃果汁”、“我喜歡穿黃色的衣服,不喜歡穿紅色的衣服”、“我想在家學習,不想去郊遊”。當然,培養孩子有主見並不是讓孩子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對,家長也一定要耐心地給孩子指出來,並告訴他們怎樣做才是對的;否則,不分對錯,一味地聽從孩子的意願,容易導致孩子變得任性、不服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