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保健療疾,從細節開始(10)(3 / 3)

秋季養肺五宜

1.宜避免受寒。

秋天白天燥熱,晚上很多人貪涼不注意蓋被保暖,很多人的慢性肺炎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得的。

另外,要少吃冷飲和性涼瓜菜。特別是要少喝碳酸飲料,以免肺受寒。

2.宜注意潤肺。

要注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鹹都不應該過分。除了溫肺外,還應盡量吃些潤肺的東西,如不是熱炒得很厲害的杏仁、桃仁等幹果,對肺都有滋潤作用。

3.宜多喝水。

秋季養肺要多喝水,以保持肺髒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也可以直接從呼吸道攝入水分,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蒸汽,每次10分鍾,早晚各一次即可。

4.宜笑口常開。

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

5.宜沐浴益肺。

勤沐浴有利於血液循環,使肺與皮毛氣血相通。一般秋季洗澡的水溫最好在25℃左右,洗浴前30分鍾,先喝一杯淡鹽開水,洗浴時不宜過分揉搓,以浸浴為主。

6.宜食療補肺。

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此時可以吃一些蘿卜、芝麻、豆腐、豆漿等。還可服用白木耳、胡桃等食物。

此外,還可以用鮮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服食;或者用生梨2隻、川貝10克,加水燉服。

秋天養生多吃藕少吃秋瓜

秋天養生可多吃藕。藕性溫,含豐富的單寧酸,具有收斂性和收縮血管的功能。生食鮮藕或擠汁飲用,對咳血、尿血等病能起輔助治療作用。

蓮藕還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另外,要少吃秋瓜。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繼續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

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秋季要辯證施補

秋季進補一定要辨證施補,不可濫補。

“虛則補”,是中醫進補的原則。秋季進補,如氣虛者選用補氣之品,方能達到調治目的。其補法可分為補氣、補血、補陽、補陰或雙補,必須對症施補,如若亂補,則適得其反。如陽虛反而滋陰,會重傷其陽;陰虛反而助陽,會耗傷其陰,如同火上加油。因此,秋季進補忌虛實不分。

體育鍛煉補陽氣

對於正常人來說,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是保存陽氣的最好方法,清晨散步、跑步和遊泳都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以外,用涼水洗臉或是擦身也能鍛煉自己耐寒的能力。

鍛煉耐寒能力可先從用涼水洗臉開始,而且也不是一下子就用涼水洗,而是循序漸進,今天使熱水,明天稍涼一點,直到完全適應涼水,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

冬季進補看情況

很多人都有冬天進補的習慣,可是,當吃了大量牛、羊肉,人參,以及很多補藥後,有些人不僅沒覺得精力充沛、渾身是勁,反而出現了耳鳴、口幹舌燥、大便不暢等不良症狀。

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在進補時要有所注意。比如紅參、高麗參以及牛、羊、狗肉等都是較為溫熱的食品,適合手足發涼、怕冷、臉色發白的人。而有痰多、顏色發黃、質地較粘、麵紅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幹燥等症狀的人就不適合進補這些溫熱的食品,而適合服用西洋參等比較平和的補品。

如果發現在進補一段時間後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就應配合服用枸杞子、菊花等偏涼的藥調和。另外,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吃人參、牛肉、羊肉等,應多吃蔬菜、水果等比較清淡的食品。

冬季進補需要注意的情況

1.阿膠並非每位女性都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