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坦克趣話(3)(2 / 3)

1939年8月,他擔任第19軍軍長(含第3裝甲師),一個月後就參加了波蘭戰役,這個坦克軍作為德軍北翼的開路將,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裏,他和克萊斯特的裝甲軍的高速前進就使戰術落後的波蘭人陷入重圍,德國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圍捕包抄圈裏的敵軍。

1940年5月,參加法國戰役,他又一次擔任了主力,由於曼施泰因的建議,德國人將主要攻勢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認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地區,古德裏安在這裏決定性地擺脫了他原來的紙上談兵,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膽戰心驚:在渡過馬斯河後,他就不再將坦克當自行火炮使用,而是盡可能地發揮坦克的高速特性向深遠地區運動,從色當直到濱海的阿布維爾、格拉夫林,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北部法蘭西和比利時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並且,他還打破了現代戰爭史上的進攻速度紀錄,就是在不到6天的時間裏他的裝甲軍長驅直入400多千米,即橫貫法國,將坦克開到了大西洋岸邊。如不是空軍元帥戈林爭功和希特勒下令就地停止追擊,英法聯軍將在敦刻爾克全軍覆沒,在整個人類史上,也許隻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和美國內戰時期的薛爾曼曾經有過這樣的紀錄。

1941年5月,古德裏安升任第2裝甲集團軍司令,蘇德戰爭爆發後,他的果敢前進再次震驚世界,他與霍斯的第3裝甲集團軍成了決定性的突擊力量,在5個月內,連續進行了幾次有名的合圍殲擊戰,即明斯克戰役、斯摩棱斯克戰役、基輔會戰和維亞茲馬會戰,直逼莫斯科城下,光是俘虜就差不多有20萬人,這在人類戰爭史上隻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基輔會戰也作為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合圍殲滅戰而被載入史冊——俘虜蘇軍達66萬人之多。

基輔戰役後,古德裏安率軍北上,參加對向莫斯科作戰的“台風攻勢”。他的部隊曾攻到莫斯科城下,但在實力雄厚的蘇聯紅軍麵前,“閃擊戰”失去了效力。

俄羅斯嚴寒的冬天降臨了,德軍的戰鬥力銳減,古德裏安斷定攻取莫斯科無望,因而極力建議將部隊撤往冬季防線,休整再戰,但這惹惱了希特勒,結果他被免去軍職。

其後他仍然被希特勒起用,擔任過裝甲兵總監和總參謀長,負責編組、訓練新的裝甲隊。他雖已反感希特勒,但仍拒絕了參加1944年7月暗殺希特勒的“黑色樂隊”,因而再次得到希特勒信任,在7月22日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但直到大戰結束,他也沒能再親自指揮他一手創立的德國裝甲部隊馳騁沙場。

1945年3月,他因力主停戰而再次被解職,於5月10日在慕尼黑家中被美軍俘虜,1954年死於心髒病,終年68歲。

二、美軍坦克戰將——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於1885年11月11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雷克維尼亞德;1909年6月畢業於美國陸軍軍官學校;1917年4月,年輕的巴頓出任美國駐法遠征軍總司令潘興的副官;1917年11月9日,由他負責組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坦克營,這個坦克營最初配有22輛“雷諾”輕型坦克,這些坦克都是巴頓親自從火車站一輛接一輛地駕駛回來的。8個月後的1918年7月,巴頓又組建了2個坦克營,每個營3個連,每連配備24輛坦克。不久,美國成立了坦克旅,巴頓任旅長。

巴頓任旅長的坦克旅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支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部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巴頓表現出了他出色的指揮才能和指揮藝術,榮獲了“十字”勳章,並在戰場上晉升為戰時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