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快意恩仇(2 / 3)

申包胥和伍子胥之間有個約定,申包胥為全朋友之義,而沒有抓捕伍子胥,他聽任伍子胥滅掉楚國,但之後,他要為國盡忠,恢複楚國,他為了一封信警告伍子胥,雖然人的努力,可以一時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絕不能逆天而行,否則最終要付出代價,那麼伍子胥會聽從申包胥的警告嗎?

那麼回到申包胥的這封信之後,申包胥這個信送到伍子胥的手裏,伍子胥看過之後沉吟半晌,他說,我現在軍務繁忙,沒有時間給你回信,你帶我的話給申包胥就說,我就像一個在外麵旅行的人,太陽已經要落山了,可是我還要趕很遠的路,所以我不得不違背常理來做事,在《史記》上的原話是,日幕而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就留下兩個成語,日萶途遠,倒行逆施,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那麼使者回報申包胥之後,申包胥就說,這個伍子胥啊,滅楚的這個決心是不可挽回了,唯一能夠救楚國的就是秦國,那麼申包胥,他就開始準備去秦國求救,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楚平王取了孟贏,是秦國的國君秦哀公的妹妹,所以現在楚昭王,他實際上是應該管秦哀公叫舅舅,作為這樣的一個聯姻的國家,楚國被滅之後,申包胥認為秦國理應出兵,這個時候合呂在幹什麼呢,在楚國的國都中,每日置酒高會,大家在慶祝這個勝利,孫武麵對著這樣一場巨大的勝利,仍然保持了非常清醒的頭腦,他向闔呂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他說,我們在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把公子勝帶回楚國,把他立為楚國的國君,因為公子勝是伍子胥養大的,如果一旦立為國君之後的話,雖然說做國君的是公子勝,但是其實吳國已經達到了對楚國整個國家政權的控製,結果闔呂不聽,孫武為什麼要提這麼一個建議啊,這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作法,因為吳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他的人口很少,它的地方很小,它的軍隊也很少如果你用這麼少的人口,這麼少的軍隊去占領一個很大的國家的話,你靠軍事征服你是根本就控製不住的,所以你會看到一個小國在征服一個大國的話,經常要在這個大國扶植一個傀儡政府,譬如說,我們知道在二戰的時候,這個希特勒在占領法國之後,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傀儡政府是吧,當時日本在侵華的時候,建立了一個偽滿州國,後來又扶持了汪精衛偽政府,為什麼呢,這是一個小國在取得軍事勝利占領一個大國之後話,它不扶植一個傀儡政府,他是不可能把這個國家完全馬上就控製住的,當時孫武提出一個就是這樣一個建議,就是把公子勝立為楚國的國君,結果闔呂不聽,而在這個時候,申包胥已經離開了隨國,就是楚昭王所在地,開始這個向秦國走,秦國的話,當時是在湖北省的隨州市附近,那麼秦國是在現在的隴西省寶雞市附近,當時這個地方叫雍。這是一個很遠的路程,申包胥日夜趕路,走得,就是腳後跟都裂開了,步步流血,到了秦國之後,他就跟秦哀公說,趕快出兵吧,吳國這個國家啊,貪如封豕,毒藥如長蛇,就是像豬一樣的貪婪,封豕就是大豬的意思,像長蛇一樣的毒,一旦占了楚國之後的話,就已經靠近秦國西麵的這個南麵的邊界,下一步的話,如果他繼續擴張的話,就會危及到秦國,所以讓秦國現在趕快出兵,秦哀公根本就不想出兵作戰,而且可能當年取了因為楚平王直接取了他的妹妹,他心裏麵可能也不太痛快,不不答應申包胥,換了你,應該怎麼辦呢,如果秦國不出兵的話,你去求他呢,還是怎麼想辦法去說服他呢,還是怎麼樣呢,申包胥都沒有做,申包胥就站在秦**痛哭失聲,一邊哭了七天七夜,一口水都沒有喝,最後哭得涕淚俱無,繼之以血,在《左傳定公五年》的記載是申包胥立依與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最後實在不能硬起心腸,他最後跟申包胥說,好,我替你出兵,請大夫吃一些,喝一點水,說完,秦哀公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披在了申包胥的身上,大家知道古人是非常重視衣服的,大家知道韓信當年就是跟楚漢相爭的時候,曾經有一個人讓韓信造反,韓信當時就說,我為什麼不能造反呢,他說,因為漢王把他的車子就是說劉邦,漢王把他的車子給我坐,把他的飯給我吃,把他的衣服給我穿,然後他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坐著人家的車子就要替人家分擔憂患,穿別人的衣服的話,就要把別人的憂愁當作自己的憂愁,吃了別人的飯的話就要為他盡忠而死,就是古時候把衣服跟別人共享,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殊榮,所以就是秦哀公把衣服披在申包胥身上,這件事情,後來還寫了一首詩,收録在《詩經》裏邊叫做《無衣》,裏麵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與子同仇,就是,難道你沒有衣服嗎,我跟你穿同一件衣服,現在我就替你出兵去攻打吳國,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申包胥在得到了,秦哀公的承諾之後,才開始吃飯喝水,秦哀公說,你在館意中稍微休息一下,我們現在開始整軍要出兵,申包胥就說,我的國君現在在草莽之中,吃飯睡覺都不安穩,他說,我現在請求馬上回去,先通知一下我的國君,秦兵馬上就要出兵了,申包胥當時回到這個隨國之後,當時楚國的殘兵敗將也漸漸聚集起來,這時秦國的軍隊也開到了,申包胥和秦國說,我先跟吳國做戰,等到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這個時候秦國再出兵,當時跟申包胥作戰的這個人,夫概,他根本就沒有把申包胥放在眼裏,結果是雙方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秦兵突然出現,打得他一個措手不及,夫概當時一看到秦國軍隊的軍旗的時候說,什麼時候秦國來軍隊了,立刻下令收兵,結果他當時一下就損失了,大概一半的人馬,夫概奔回到郢都的時候,跟這個闔呂講,他說,這個秦國和楚國一塊出兵,這個兵勢非常盛大,恐怕我們是抵擋不住的,當時闔呂麵有懼色,孫武當時就說,他說,當時我想讓你立米勝為楚一的話,就是擔心楚國的這個國君,這個楚昭王會捲土重來,他說,現在呢,如果我們要是跟這個秦楚兩國聯軍作戰的話,吳國人現在軍隊是處在一個非常驕傲的狀態,而那邊的話,是處在一種報仇的狀態,所以這兩邊的這個士兵的士氣是不一樣的,而且那邊的軍隊數量又非常的大,他說,如果我們要打的話,我看我們是打不勝的,他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跟楚國講和,因為我們反正也打不過他們,我們戰敗了之後的話,就沒有求和的本錢了,趁著還沒有打,我們還沒有敗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跟他談條件,讓楚國割讓他們西麵的疆界,我們同意楚昭王複國,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大大擴展吳國的疆域,因為這個楚國的東麵跟吳國的西麵是挨著的嘛,它一旦疆域擴大之後的話,它的人口就會多,然後的話,它就可以,收很多的稅,國家就會富裕起來,孫武在麵對這樣的一個危機的時候,他在計算,在這個時候怎麼樣才能夠為吳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伍子胥知道孫武說的是非常對的,他也很同意他的看法,可是伯痞不同意,伯痞說,我們當年五戰入郢,勢如破竹,為什麼一看見秦國的軍隊我們馬上就要求和,他跟進闔呂說,你給我一萬的軍隊,我可以保證我們能夠打勝,如果打不勝的話,甘當軍令,當時闔呂壯其言,就給了伯痞一萬軍隊,結果伯痞一去就打敗了,一萬軍隊最後隻逃回來二千人,伯痞命人把自己放在囚車裏,向吳國請罪,孫武當時就跟吳王說,他說,伯痞這個人,矜功自任,久後必為吳國之患,不如乘此兵敗,以軍令斬之,孫武的想法是,當時就應該把伯痞殺掉,我不知道孫武是有沒有聽神相被離的話,說這個伯痞這個人其性貪寧,專功而擅殺等等,但是結果這個時候伍子胥再一次替伯痞求情,說,伯痞以前打過那麼多的勝仗,應該將功折罪,結果就把伯痞赦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