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石屋養馬(3 / 3)

勾踐亡國後帶著妻子,和大夫範瀨到吳國為奴,他竭力掩蓋自己的仇恨,都出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但伍子胥看透勾踐,他封夫差說,夫虎其勢將有擊也,豬縮其身,將有取也,勾踐內懷虎狼之心,外節溫恭之貌,其下常大王之憤,實上是食大王之心,這樣的人一旦放回國,吳國的安危,就像把一顆雞蛋放在千斤巨石之下一樣,還有夠指望這顆雞蛋能夠保全嗎,但是最後吳王夫差,還是釋放了勾踐,這一年是公元前491年。

公元前491年,勾踐回到了越國,他當時啊,心念會籍之恥,於是就在會籍這個地方,建造了一座大城,當時主持建造這個城的人,就是範瀨,勾踐把自己的國都從諸暨,就是現在的浙江省的杭州跟金華附近,適到了紹興,就是會籍,勾踐以當年啊,因為作戰的時候,很多的青壯年的士兵都戰死了,所以說當時呢,勾踐就采取了休生養息的策略,比如說規定男女之間,如果年齡相差太大的話不能結婚,就是為了讓他們盡快的,能夠多生一些小孩兒,能夠讓這個越國多一些能戰的士兵,同時他自己每到農忙的時候,親自帶著農具和國民一塊兒種地,他的妻子親自織布,給自己做衣服,勾踐食不重肉,衣不重釆,吃飯的時候不吃兩樣菜,穿的衣服沒有兩樣以上的顏色,為了不讓會籍之恥,勾踐在他自己起居的地方,不放床鋪,累薪而臥,就睡在草堆裏,在他床頭呢,懸掛一個苦瞻,每天用舌頭去舔,以表示不忘當時石屋養怪的恥辱,這個呢就留下了這個非常著名的成語,臥薪償膽,勾踐七年不加民稅,而問侯吳王的這個使臣,沒有一個月不到吳國去,給吳國吳王送很多的錢,送很多的好東西,為什麼呢,他為了避免吳王對他的懷疑,當然勾踐是為了報仇啊,他手下的大臣文種,就向勾踐獻了滅吳七策,這滅國七策裏麵包括,捐貨幣,以悅其君臣,貴一粟,以虛其積聚,送美女以感其心誌,還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聲其財,衛之於臣,以亂其謀,強其柬臣自殺,以弱其輔,積材練兵,以承其弊,大概意思就是說,首先要讓吳國蓋房子,因為過去我們知道,《禮記大學》裏麵有一句話,叫做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因為一般人就跟現在的人一樣,有了錢之後就裝修,蓋大房子,那麼這個時候吳國國力鼎盛,所以越王現在就希望吳王能夠做宮室,就是蓋很堂皇的宮殿,越王就在山裏邊訪求大木,看什麼樹最高,什麼樣的木材最好,最後找到一個大木,高五十許就是八十米,那個樹簡單就是像神木一樣,倒是之後,用巧手丹青,在上麵畫各種各樣非常漂亮的圖案,因為木頭太大了,沒辦法在陵地雲運輸,靠水路浮江而至,送到吳國的都城,當時夫差看了這個大木就非常吃驚,夫差說哇這麼大一根木頭,可以蓋很高的宮殿了,他本來是想做宮殿了,但是這個木頭來了之後,他一下就把過去的規模一下增加好多倍,結果就累死了吳國很多很多的百姓,同進也讓吳國花掉了很多的錢,就是讓他築宮室,破他的錢財,在他築這個宮室的時候,文種又跟勾踐講,他說宮殿一旦蓋好了之後,一定希望有絕色的美女,在其間為他跳舞啊,給他唱歌啊,這樣讓他娛樂一下,才能夠配得起這麼堂皇的宮殿,所以趁著現在宮殿沒蓋好,趕快訪求美女,結果勾踐在自己的國境中,就得到兩個美女,一個叫西施,一個叫鄭旦,找到之後,他沒有把這兩個美女馬上送到夫差那兒去,而是找了很好的老師,衣以文秀,教以歌舞,告訴他們怎麼去應對是什麼樣的禮節,然後教他們唱歌,跳舞,培養她們的技能,等到三年之後,她們的技藝全都成熟的時候,那邊的宮殿也蓋好了,越王勾踐把這兩個美女送到夫差的麵前,夫差看到這兩個美女啊,覺得神仙下降,魂魄俱消,當時伍子胥就不讓他收這兩個美女,他說當時夏亞就是以妹喜亡,商紂就是以妲已亡,這個西周的話就是以褒姒亡,他說,美女禍國,不能夠留這兩個美女,結果夫差當然不聽了,而且夫差不但不聽,他對伍子胥是越來越討厭,他覺得伍子胥經常說一些,本來讓他很高興做的事情,結果伍子胥就來潑冷水,包括他當時在建宮室的時候,伍子胥也在擋著他,當時吳王夫差呢,已經築宮室,而且笑納了西施,那麼已經花了很多錢,同時也已經有美女去迷惑他的心誌,其實西施沒做什麼,好隻不過就是夫差特別喜歡她,就每日跟她在一塊兒,流連在這個管弦之間,就是不去處理政,那麼這個時候文種說呢,我們還可以做下步事情,就是想辦法讓吳國的米貴起來,因為當時中國都是農業立國嘛,這個米一旦貴起來之後,老百姓就會變窮,所以那一年越國的收成不太好,文種就到吳國去要求夫差,把國庫中的米拔一部分到越國去,賑濟越國的難民,伍子胥又出來攔著,伍子胥說千萬不能去資助越國,因為越國是我們的敵人,一旦資助他們的話,他們富了我們窮了,那我們不就危險了嗎,夫差說,哎呀,像越王這樣孝順的人,怎麼可能造反呢,越國的子民就是吳國的子民,越國的人民富裕了,他們就會有更多的錢,還能夠進貢給我,所以說呢,賑濟這個災民的話還是要做的,於是吳王夫差就把大量的米從國庫中拿出來,去賑濟越國,結果第二年的時候,吳國遇到了******,而越國收成非常好,吳王就派人到越王那兒去說,去年我借給你很多的米,能不能今年還給我,因為我們國家也遭了天災了,越王就跟底下的人商量說,到底這米還是不還,還,那去年不是白借了嗎,如果不還的話,他來打我們怎麼辦,文種說還,但是在還之前,我們要挑最大飽滿的米粒兒,用開水泡一遍,這樣的米一旦送到吳國之後,吳國一看這個顆粒如此飽滿,他必定認為越國的種子很好,他會把這些米當作種子,種到地裏麵去,因為開水泡過,所以說他不會發牙,這樣的話吳國就會更加饑餓,所以你會看到文種這個人有點陰是吧,而且他做的這個事情是屬於一種超限戰,就是沒有道德底線,讓吳國這個平民百姓,非戰門人員去承受這樣的饑荒,這一年是公元前484年,而越國在這個時候,開始去尋找那些武林高手,去訓練越國的士兵,他們當時找到了兩個人,一個叫慮女,一個叫陳音,一個是劍術非常的高明,一個是射箭非常的準,就開始教習越國的這些士兵,他們的劍法和射箭,消息就傳到了吳國,吳王夫差一聽說,越王開始抓緊練兵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他就想趁著越國兵力還沒有練好的時候,幹脆把越國先滅掉算了,解決他的心腹之患,就在吳王準備出兵的時候,孔子的一個門徒來了吳國,阻止了這件事情,那麼這個人又是誰呢,請看下回,吳越爭霸。